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38|回复: 0

【原创】浅谈当代艺术创作与抄袭/方的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5 22: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浅谈当代艺术创作与抄袭相关搜索: 艺术, 抄袭, 创作, 原创

本帖最后由 方的中 于 2009-7-28 01:40 编辑



研究尚浅,姑且浅谈。

当代艺术创作的瓶颈?

每当一个时代的代表艺术风格流派发展到成熟,该流派就进入所谓的瓶颈,这时期,便需要有划时代的人物出现,开创出另一代潮流。当代,可见的是,大众对这种更替的渴求变快了。现代生活中各种变化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来得快,其中就包括大众对艺术的品味。当今,各类唱片海量出现,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然而,各风格的作品中,继承性却多于创作性,这是否意味着一个时代艺术创作的瓶颈的到来。我不喜欢预言。

艺术创作的复古、继承与另类倾向。

艺术创作中突破瓶颈的困难,其实是伴随着学习的过程而来的。任何艺术的学习都是从研习经典开始的,书法要广师各家各体,绘画要临摹,音乐要演奏前人作品,演唱要习得前辈老师的演唱技巧,甚至连古代的文学创作都是走这条道路。学习就是模仿——这一条绝对是真理。模仿,因为你承认你模仿的对象是经典的。这个烙印在学成进入创作阶段的影响是巨大的,你满脑都是经典的东西,就很难跳出那个框框;每一次创新,心里都会有个声音认为这是对经典的背叛。

这在书法中比较明显。当一幅当代新创作的作品摆在世人面前,人们会去研判个中沿袭了哪家哪派,即所谓继承性。一幅临摹得很像古人的书法作品会毫无阻力地得到称赞,因为这本身就是艺术的研习经历即功底的最直观表现。在其他艺术领域同样如此。模仿得像古人,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大众对不复存在的经典希望其再现的心理。同样是模仿,若模仿得像近代或当代的经典,大概对其的评价就大打折扣了,就只是模仿秀了。比如,假设有人唱歌唱得跟帕瓦罗蒂一模一样,或有人说相声说得跟马三立一模一样,跟书法写得跟王羲之一模一样,我们对其的评价将会相差甚远,这是两种层面上的东西。前两者,尽管模仿得像也是达到相当的造诣了的,但这种重复对于艺术创作史的贡献是几乎为零的。当年圣手书生萧让擅于模仿当时苏、黄、米、蔡四种字体,也不见其在书法史有何地位。而后者,个人认为是对复古的创作取向的诱导因素。

复古,其实是创作者把自身设定为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历史地域,而创作出符合当时文化历史背景下某流派风格而又不同于该历史同时期同地域的其他同流派风格的创作者风格的作品的创作取向。比方说,某作曲家喜欢创作巴洛克风格的作品,然而,他的作品风格却不同于巴赫、亨德尔等人的风格,便可称其为复古。个人认为,复古的创作取向,其实是对经典的推崇衍生出来的,某种程度上,和模仿古人的心理是一样的。创作者希望自身作品与他心中的经典有某种程度的可比性。

然而,复古的作品注定不会成为主流,因为艺术创作的崇高,除了最基本的自主性,还在于其开创性、和不可替代性。而复古的作品恰恰缺乏后两者。人们可以怀旧,就没必要复古了。

创作的真正主流取向是继承,即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东西,或者叫古典的现代化。之所以主流,大概是两方面原因:一是容易得到承认,艺术家的艺术道路也比较因此走得比较平坦些;二是这种创作方式需要在原有基础上添加的元素并不多。难点在于所引入的东西与原有根基是否能完美结合。中国的主流书法艺术发展史大概能很好说明创作的继承性问题。

然而,现代书法的创作开始不守本分起来。一大堆标新立异的自成一体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就是第三种——“另类的创作取向。另类有两个层面上的另类。一种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另类;一种是颠覆。在继承的基础上另类,跟单纯的继承,其区别就在于何者为体何者为用。继承,还是很明显地看出是传统的味道的;而在继承地另类中,传统的东西已仅仅变成手段了。举音乐领域为例,现代主义音乐大概就是继承了,而YANNI在演奏会上对自己作品的管弦乐改编,JEAN MICHEL JARRE创作电子音乐作品时将其乐章化等等,我将其视为有继承的另类。至于颠覆,我认为其实是一种无奈。摆脱传统艺术形式的枷锁容易,不就自己胡思乱想弄出自己一套来嘛。但是,要摆脱大众的审美惯性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极端的颠覆,不用多说,美术史上曼佐尼的艺术家的大便;音乐界的所谓噪音艺术,书法界的所谓龙飞凤舞,还有一部分匪夷所思的行为艺术”……个人认为,艺术还是要以满足人类对美的追求为目的为好。艺术没有原则,美就是原则。

以上分类仅从我自身观点出发,为了下文的论述阐明概念。并不是严谨的学术分类,本人也无能力从学术的角度讨论本问的问题。本人只是讲讲自己的观点,不准备与人辩驳。

我的艺术创作主张

首先,以下仅表达我提倡的创作主张,不代表以下所提及的任何例子本身客观存在任何褒贬性质,本文没有对任何流派风格的贬低性质。

对于颠覆,本人并不提倡。这是一种比较消极、浮躁的创作。我遇到过一个同学,从不练任何书法字体,便自行自由地龙飞凤舞来,然后说这是他的体,他的个性,他的颠覆传统,他的创作自由。比如,有人拿着一支超大超重的毛笔,像耍大刀一样地在操场写超大的字,引来大家驻足围观。不知道的人还以为现代书法创作得首先练臂力呢。还有所谓的迷幻音乐,为了营造时空的特殊感觉,营造大量的长音效,却不见任何旋律。再如绘画,以漫无目的的乱涂乱画,然后给与自己的定义解释,最终成为一幅颠覆传统的美术作品,使人以为身为画家,有口才比有绘画功底重要……颠覆,第一个颠覆的人起了醒世的作用,以后跟风去搞颠覆的人也就只是被看做花样不断翻新的恶搞罢了。颠覆,容易让人认为随便什么东西,随便怎么搞,只要解释一下,就艺术了,艺术,还是让有底蕴的人搞比较好。

对于复古,作得好是相当有韵味的。但毕竟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重点谈谈继承在继承中另类。完全凭空创造,符合群众审美,那是相当巨大的成功。美术上开创新的色彩理论;音乐开创新调式;书法开创新结构笔法章法……这都是相当有划时代意义的,这是被上帝眷顾的人所为。然而,大多数情况下只能继承性地创作。继承性创作在创作史上是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的,它的使命就是把还没达到成熟的风格通过前赴后继的继承、发展,不断推向完美。就像贝多芬给古典主义所画上的完美句号。往往第一个开创新风格的人不是被人们惦记得最多的人。人们会铭记一个领域的高峰,如:YANNIJEAN MICHEL JARRE等等。很多大艺术家都是被某种刚刚出现的新风格的苗头所触动,将其以自己的方式加以改造完善,而最终做出成就的。所以,同样在继承,你完善到什么地步呢?倘若一种风格的“继承”已经被一些艺术家发展完善到一定的高度后,后来者的所谓“继承”行为,大概就只能称作“跟风”了。
介绍在继承中另类时,我认为有必要多讲讲YANNIYANNInew age领域是在“继承”,但假设把他音乐会上的管弦乐作品放在古典管弦乐作品的发展史上来看,可否看做YANNI在古典音乐的继承道路上大大地另类了一把呢?无论是乐章的安排,各地民族风格音乐的采用,还是在管弦乐队中对爵士乐器,电子乐器的添加,这些创新在new age领域的其他艺术家中都是相当难得一见的,而且达到相当高的造诣的;而对于古典音乐,这些变化更是在继承中跨出大大一步。这就是YANNI很难简单地归入new age的原因。YANNI的音乐会作品,是我最推崇的当代音乐创作作品。

关于“在继承中另类”,另一个值得大大书写一番的,就是音乐剧。能够跳出歌剧的框架,与戏剧、舞剧、流行音乐的融合,毫无疑问,音乐剧是最综合、最有时代性的艺术。音乐剧还在另一方面反映了一点问题——当一种风格形式发展到极致,极容易像歌剧发展到现代的情况一样被后人发展到僵化的地步,而当它僵化后,突破它其实很容易,那就是最大限度地博采众长。

总的来说,创作史的过程无非是经历“开创——发展——完善——僵化——突破再开创”罢了。看你愿意做哪一步了。

抄袭分析

谈谈中国流行音乐的抄袭风吧。

会被指抄袭,本身多多少少会有点失败的,这点是不会有错的。无论真抄、相似、还是引用,首先你已经或多或少失去自主性和开创性,不是吗?但个人认为,抄袭会有成功的例子,大部分可以从风格有没有改变这一点来切入。为什么说大部分,是因为古典音乐有个例子——古诺原封不动地照搬了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Well-Tempered Clavier 1)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BWV846)的前奏曲部分作为其伴奏,而在主旋律部分只是添了几个音符,创作了《圣母颂》这首曲子。然而,那几个音符犹如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让整首曲子生动起来。风格没有改变,但还是成功的。不过,这种例子大概不会多吧。

我提出的风格有没有变,其实是想对音乐界相对公认的“两首音乐作品雷同8小节以上视为抄袭”的“硬的指标提出点软的补充。举周杰伦的《以父之名》与梁邦彦先生为《英国恋物语》配乐中的《Lace handkerchief》为例。两位都是很有才气的人。梁邦彦(60年出生于日本的韩国人)资历比周杰伦老,按道理不大可能抄周杰伦的;但《以父之名》出自03年出版的《叶惠美》,《英国恋物语》出版于05年,又好像只能是梁邦彦抄周杰伦……我不是想说谁抄谁,谁不对,按硬指标来说,谁抄袭,谁就不对。我只是想说明一下我的软补充,并提供一些鉴赏观点。假设梁邦彦抄周杰伦,那《Lace handkerchief》是属于比较低等级的创作,因为他只是把人家的前奏继续创作了个副题,并作了个结尾,风格并没有变。这种创作的难度并不难,也没多少自主性、开创性的。甚至其副题结尾部分并没有不可替代性,换别人创作不同的副题结尾,只要风格差不多,完全可以成立,因为《Lace handkerchief》精彩的只是主题部分。但是,假设周杰伦梁邦彦,我觉得,周杰伦的好。周杰伦只是引用其主题作为前奏,之后的部分已经很有周氏风格了,而且后面部分依然精彩,一个作曲家能被冠以某氏风格就是成功了。这样反而使《以父之名》变得跌宕起伏,有听头了。类似这样的引用比比皆是,《黄河》不也在后半部引用了《东方红》的主题吗?《红旗颂》还在开头就引用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呢!但是,如果是拿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与德国摇滚乐队Scorpions(蝎子乐队)的《hurricane 2000》比较的话,同样只是引用《hurricane 2000》的前奏,零点乐队就差人家一大截了。首先,《相信自己》要是不引用人家的主题作为前奏,零点乐队那首《相信自己》充其量只是一首很普通的摇滚。而仔细听过Scorpions的《hurricane 2000》就知道,作曲Rudolf Schenker整首曲子都在不断丰富提升弦乐主题,使主题得以充分挖掘,听众的呼吸也在主题一次一次有变化地重现中不断加深。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摇滚乐作品。

谈谈一个小节都没有抄,但还是难逃被指抄袭厄运的例子。周杰伦的《夜曲》就是一个反面的例子。Michael Jackson的《fall again》与周杰伦的《夜曲》其实并无一个小节相同,但客观说一句,周杰伦的《夜曲》前奏部分还是失败的。没有开创性,没有不可替代性的作品,是最低级的创作。《夜曲》还只是前奏,王心凌的《honey》“抄”李贞贤的《summer dance》那就是整首歌都在打擦边球,这种作品不谈也罢。

毕竟是浅谈,不是很深入。搞创作不是一般人随便就能搞的。大多数人是跳不出本来学习过程中被束缚的框框的。我发现,越是学院派,越要花大努力去摆脱心中所谓的经典,大概比较影响他们的创造力。而在中国社会中,并没有提供让野生派出头的机会,在国外,很多天才都是“野生派”,这就是国外比我们好的地方。国内因此把很多人才埋没在乡野里和网络中。而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倒是有打得出国际的文化品牌,比如——云门舞集等等,就不列举了。

http://blog.163.com/dezhongfeifan@126/blog/static/67385989200812461759141/
欢迎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