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84|回复: 4

张先锋其人●新诗格律派●《跨海寻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3 21: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银川之行是“东方诗风”论坛自20057月合肥之夏以来第10次年度聚会,在魏萍悉心组织、主持下圆满结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诗友们还带回了一件珍贵的礼物,这就是张先锋的新著,作为《中国格律体新诗创作研究会(筹)丛书》之一的长诗体红河游记《跨海寻年》。其中两部主打作品,《跨海寻年》分别在“东方诗风”和“中国格律体新诗网”连载过,《四姑娘山》则已于2009年发表在《东方诗风》第二期,当然都已读过,并且为格律体新诗创作中能够产生这样的长诗而感到喜悦,但是这次重读却仍然兴趣盎然。而且我觉得迟迟未能置评,是欠了自己一笔心债,也欠了张先锋君一笔情债。所幸如今决心已下,终于可以了却这笔债务了。
                             一、张先锋其人
  在《跨海寻年》一书的勒口,有张先锋一幅以辽阔河山为背景的全身照,可以看出,此公身材魁梧,气度不凡。而其下的文字列举了他参加的诸多文学、诗歌团体(级别最高者为中华诗词学会),以及作为谋生职业——牙医所获的种种荣誉,凡此种种,无须重复。我想一言以蔽之,可以这样对他做一个总体的界定:沐改革开放之恩的成功人士,可入社会精英之列。
  这可不是夸大其词。张先锋的成功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从当年一个居无定所的游方郎中,到获得货真价实的“中华名医”称号,并且在自贡创办了首屈一指的“中山牙科门诊”,成为张氏牙医家族掌门人。
  二是张先锋自来酷爱诗歌,先是从事诗词创作,后来一旦接触了格律体新诗,便一见钟情,全力以赴,不断研习,与王端诚一样由诗词进入格律体新诗领域,成为二者皆擅的两栖诗人的代表人物。
  三是张先锋还积极参与格律体新诗各项活动,大力支持格律体新诗事业。除了积极参与“东方诗风”活动,他还是“中国格律体新诗网”和《格律体新诗》杂志的核心领导之一。说他是当下中国诗坛独树一帜的新诗格律派的一员大将,而不仅仅是“先锋”而已,绝无夸大之嫌。
  以上种种,都是中国自1970年代末期兴起,至今澎湃不已的改革开放的大潮所赐。没有改革开放,便没有中国的今天,也没有格律体新诗的今天,当然也没有张先锋的今天,他今天的一切。
                                二、关于新诗格律派
  既然把张先锋定位为新诗格律派的一员大将,那么就得就“新诗格律派”言说一番。
  毋庸讳言,至今中国新诗仍然是自由诗的汪洋大海;而且由于种种原因,新诗还在极端“自由化”的道路上狂奔不已,距离新诗自身的文体秉性愈行愈远。但是,三十年来,中国诗歌界出现了两个不容忽视的现象:一是传统诗词的复兴已成大势,二是当年备受打击的“现代格律诗”已经蝶变为“格律体新诗”而东山再起,卷土重来。这两股潮流无疑是作为对新诗极端“自由化”的有力反拨。对此,在《21世纪中国现代诗学手册》中已设辞目,予以描述。
  早在1935年,朱自清在其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诗歌卷》的导言中,就将第一个十年(1916——1926)的新诗划分为自由诗派,格律诗派,象征诗派.。此后,诗坛风诡云谲,变幻多端,以“新月派”为代表的格律诗派风光不再,直至1950年代何其芳鉴于自由诗存在诸多弊端,乃图变革,而提倡“现代格律诗”,却又命途多舛,被“反对新民歌”的大棒敲昏,直至1980年代,现代格律诗才随拨乱反正的政治气候到来,叨思想解放之光而得以复甦。
  进入新世纪以来,借助网络的平台,现代格律诗才真正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20057月,原“东方新诗苑”部分成员在合肥聚会,议决改名“东方诗风”,确定以建设新诗格律和建成格律体新诗体系为奋斗目标,并且第一次将“格律体新诗”作为一个诗学概念替代诗词复兴以后已经不再适宜的“现代格律诗”。格律体新诗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随之有了明显的进展,长足的进步。因此在2009年的《东方诗风》第二期我以编委会名义发表了题为《举起“新诗格律派”的旗帜》的“新春寄语”,响亮地宣称:“格律体新诗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一个崭新的诗歌流派已经在中国诗坛以清晰的面貌诞生了!这就是中国新诗史上第二个格律诗派!”
  这绝不是没有根据的豪言壮语。此前,2007年金秋,就已经在常熟举行了“中国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研讨会”;其后,20127月,又在重庆酉阳举办了更大规模的同一主题的论坛,发布了《关于新诗格律建设与格律体新诗的东方宣言》,还于次年出版了集纳研讨与采风成果的《桃源在我心》一书。无疑这都是中国21世纪新诗格律派得以确立的依据。
  “中国格律体新诗网”站长、《格律体新诗》主编晓曲在这套丛书的《总序》中说:“目前格律体新诗建设群体基本形成了老中青诗人梯队,共同从事理论探索与创作实践,取得了良好成绩。”这正是新诗格律派现状的真实写照。
  这里我还要补充一个事实:同样经历了近百年的探索,在外国诗歌翻译中,力图使译文保持其格律形态的努力,因为顺应新诗已有的格律规范,而获得了显著的成效。这样,我们就可以期待,在21世纪,格律体新诗与格律体译诗相辅相成,比翼齐飞的局面的出现。对此,我有专文论述,已在820日《中华读书报·国际文化周刊》发表。那个时候,新诗格律派的旗帜一定会举得更高!
                               三  回到《跨海寻年》
  现在,让我们回到《跨海寻年》吧。我认为她的问世,意义重大,非同小可。
  其意义首先就在于她在长篇叙事诗的范畴,展示了格律体新诗为自由诗所不及的优越性,甚至可能性。
  中国古典诗歌向无长篇巨制,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长恨歌》就是歌行体长篇叙事诗的双璧了。当然诸多民间口头流传的,另当别论,不在此列。
  新诗诞生以来,倒是出现了一些长诗。远的有朱湘的《猫诰》、孙毓棠的《宝马》、冯至的《蚕马》以至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田间的《石不烂赶车》、阮章竞的《漳河水》等,及至1950年代,又出现了一个长篇叙事诗的创作高潮,产生了艾青的《黑鳗》、闻捷的《复仇的火焰》、白桦的《鹰群》、李季的《五月端阳》、王志远的《胡桃坡》等影响甚大的长篇佳作。新时期以来,就只有唐湜的《兰陵王》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是采用格律体、准格律体或直接运用民歌形式的产物,绝无一首是自由诗。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恰好体现了自由诗在这方面的局限性。叙事本来就不是诗的长项,你若是不加强音乐性、抒情色彩,使之易读好懂,谁有耐烦心去啃“骨头”呢?直接看小说不是便当得多吗?
  现在,张先锋的《跨海寻年》的问世,就再次在长篇叙事诗领域证实了格律体新诗的可能性。难道这个意义还不重大吗?
                               四  两首叙事长诗简析
  当然,写出来已经值得称许,但是更重要的还得考察作品本身。我欣慰地发现,张先锋运用格律体新诗的多种体式,已经达到了驾轻就熟的地步。当然,押韵与音步划分这两个基本要素的掌握就更是不在话下了。
  先看《四姑娘山的传说》。这是由10首十四行诗写成的一个藏区民间传说。在格律体新诗体系中,十四行诗是一种源于西方的定行诗体,其引进的历史与新诗的产生同步。西方十四行诗分意体和英体以及若干变体,无不具有严格的格律规范。有一种误解,以为只要是14行一首,便是十四行诗,此大谬矣。正如不是仅仅五言、八句的古体诗就是五律,此理正同。但是照搬外国格律来写中国十四行诗也不可行,只要遵从格律体新诗规范,便可以写成每行字数和音步都一致的整齐体和多种体式的参差体、复合体十四行诗。张先锋正是这样操作的。他这10首十四行诗在节式上除了意体的4433和英体的4442外,还有所突破,安排了诸如2222222442223443446的变体。都是运用自如,毫不牵强。至于用韵也不囿于西方十四行诗复杂的韵式,而是予以改造,或一韵到底,或灵活换韵,皆按需要而定。可以说,故事情节在张先锋笔下实现了诗意化的转变。
  再看《跨海寻年》。比起《四姑娘山的传说》,其规模就更为宏大了。全诗写春节期间从诗人家乡盐都自贡到海南岛的自驾游行程,看似平铺直叙,却精选了若干闪光点各自成节,再连缀成篇,读来兴味盎然。
  尤为可贵的是,诗人不仅单纯描述旅途见闻,民风民俗,而是从社会的变化透视时代的发展,并且不乏批判的锋芒,表达了:一个公民诗人理念、理想以及历史的反思。限于篇幅就不征引原文,只选择两个标题,便可略知一二:第十八章是《进圣城的失落》,第十九章是《小憩故乡的忧思》。按说张先锋全家早已“中产”了,春节越省跨海,举家出游,以乐也融融,何“失落”、“忧思”之有哉!不言而喻,诗人所失、所忧,是心系天下所致啊!
  《跨海寻年》全诗20章,洋洋2000行,蔚为大观。其中每一章按内容需要,选取一种体式,极具腾挪变化之能事,不啻格律体新诗“三分法”的一个小小展厅,充分显示了格律体新诗“无限可操作性”的特点,当使那些视格律体新诗为“一成不变”的“豆腐干”的成见以及“格律束缚思想”的谬见不战而溃。               
                                 五   诗语小议
  都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诗歌又是文学中的文学。“至于好诗,又好文辞中之尤者也。”宋代诗人杨万里此言应该是古今的共识。但是如今中国的诗坛却被那些“湿人”们搅成一团糨糊。最近诗评家钱志富论述当前占据要津的大腕们使用的语言,指责他们奉行的是“大黑话主义”、“大白话主义”乃至“大黄话主义”。诚哉斯言!一首莫名其妙的《僵尸大战》竟获奖金十万!悲夫!
  格律体新诗是新诗,当然是使用现代汉语,也就是相当于文言的白话。但是白话入诗,却不是随手捡来,而必须经过加工提炼,使之成为“诗语”。格律体新诗的诗人还得对其进行韵律的修饰、节奏的处理,殊非易事。张先锋正是深谙此道,乐此不疲。正因为如此,他对生活的热情和宽宏大度的襟怀,才能在这两部作品的字里行间得以流注,让我们随着诗人的旅程且行且歌,同观同感。我还注意到,诗人行前显然是做足了功课,对于所经之地的史地常识、风土人情都是了然于心。胸有成竹,下笔才能那样从容不迫。
  诗人长途驰驱,回到家中,以这样的诗行结束全篇:
  新生活从头开始
  且淡忘辞岁之旅
  只留下海天情愫
  归结成长歌一曲”。
  这“长歌一曲”,在我心中留下了袅袅的余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6 23: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诗兄,不期能得到兄长这么大的肯定.很感谢你的鼓励.我自己始终是把自己定位在:格律体新诗的马前卒位置上,将奋力为格律体新诗鼓与呼!尽力为其扫清前进障碍。认真看完此文后,我很感动。特别是在当前诗坛噪声四起的时候!正如刘年说的,现在诗坛的话语权,没有掌握在我们格律体新诗派手中。所以我们只有埋头若干,努力前行,争取能够创作出一批高质量的优秀作品,争取到更多的读者。造成一定的影响后,才能更响亮的呼喊出我们的心声!
说实在的跨海寻年问世后,尽管来求赠的,给与好评的不少。当然,这也要感谢自贡文联将本书选入了自贡文化艺术中心的自贡作家作品陈列柜中,去长期展示的缘故。但至今尚未得到过诗界大家的评论。如今能得到你这位格律体新诗界的领军旗手、诗人、诗评家的首肯和鼓励。使我感到先前的所有努力都值了,我将更加坚定信念,争取为格律体新诗的振兴,作出更大贡献!并致谢意,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1 07: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更加坚定信念,争取为格律体新诗的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大家共同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 22: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共同努力。向二位老师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 23: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评与论兼具,过站首开格律体新诗长诗,为后学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推荐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