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85|回复: 9

《新诗应该是自由诗》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8 08: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抽刀断水 于 2011-2-12 21:11 编辑

——与吴思敬先生商榷

吴思敬在20098月一次学术会议上提交的论文《新诗应该是自由诗》鲜明地亮出了他长期坚持的诗观。读之难以认同,不能不与其商榷。下面先引原文,后陈己见。
    一
“‘自由二字可说是对新诗品质的最准确的概括。这是因为诗人只有葆有一颗向往自由之心,听从自由信念的召唤,才能在宽阔的心理时空中任意驰骋,才能不受权威、传统、习俗或社会偏见的束缚,才能结出具有高度独创性的艺术思维之花。”
——试问:中国的古典诗歌与西方在自由诗产生之前的格律诗就与“自由”无缘了吗?屈原、李白、歌德、拜伦.....等等伟大诗人就没有“葆有一颗向往自由之心,听从自由信念的召唤”吗?就不能“在宽阔的心理时空中任意驰骋”,不能“不受权威、传统、习俗或社会偏见的束缚”,不能“结出具有高度独创性的艺术思维之花”吗?这样说,中国尚不成熟,且广受非议的新诗竟可以凌驾于那些辉煌的之外诗歌纸上了?岂非天方夜谭!
    二
“而对废名新诗应该是自由诗的理解,恐怕也不宜把自由诗狭隘地理解为一个专用名词,而是看成新诗应该是自由的诗为妥,所谈的与其说是一种诗体,不如说是在张扬新诗的自由的精神。新诗应该是自由诗标明了自由诗在新诗中的主体位置。”
——废名的“新诗应该是自由诗”的观点明显地排斥格律体新诗的存在及其价值,完全违背事实,违背常理,却被一些人奉为圭臬,谬种流传,危害不浅。吴先生意识到这个问题,看起来高明一点,但是却换汤不换药,试图以另外的表述来拯救这个错误,同样陷入了泥坑而不能自拔。
    三
试问,新诗应该是“自由的诗”吗?对不起,任何艺术,当然包括诗,从来就不可能有不受艺术规律约束的自由!如果你要追求那样的“诗”,那只能收获“非诗”的跳蚤了!
而“张扬自由的精神”就可以不受艺术规律的约束了吗?否!况且“自由的诗”与“张扬自由的精神”绝对是两码事!难道文学中其他的门类、其他的艺术品种就不可以“张扬自由的精神了”了吗 ?这可是偷换概念的把戏,明眼人一看就知,非严肃的学者所为也。
    四
“自由诗在新诗中具有本原生命意义与开放性的审美特征。格律诗越是到成熟阶段,越是有一种排他性,封闭性,对原有格律略有突破便被说成是,就需要在既有格律范畴内予以补救。”
——什么叫“本原生命意义”?为什么新诗就“具有”这个奥妙的东西?“开放性”是什么审美特征?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吗?“排他”若是罪名,你吴先生首先就排斥格律诗了,还开放什么?中国的格律诗从来是“开放”的,因此才不断地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极其丰富的体系。它也没有“排斥”自由诗,倒是历来被排斥,遭打压。否则,自由诗又怎么能够存在,并且占据了“主体地位”?
——至于格律诗,当然有自己的格律规范,否则不就“自由”了,失去了“自我”?有“病”当医,何错之有?律诗的“拗救”无非是一种技法而已。
    五
“自由诗则不同,它冲破了格律诗的封闭与保守,呼唤的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美是自由的象征,对诗美的追求就是对自由的追求,对人的解放的追求。自由诗以其内蕴的本原生命意义,确立了开放性的审美特征。”
——什么叫“拔高”?什么叫“无限上纲”?读这段绝妙好文就学得到手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对格律诗的贬抑,看得见大字报的刀光血影;没有写过宫廷谀词的现代人,也可以从中获益。
    六
“公用性与稳定性的缺失使现代格律诗难于与自由诗相抗衡。所谓诗体,是具有稳定构造、标志诗的类别形式的特殊的符号系统。诗体的基本特征就是公用性,集中反映了诗体自身所具有的形式方面的特征。一种诗的体裁只有不仅被开创者自己,而且也被当时和后代的许多诗人所接受并共同使用,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诗体。与公用性相伴而来的是诗体的稳定性,就是说,诗体具有相当稳定的、可以重复出现的特点。诗体由于它与具体内容无涉,可以从具体内容中抽象出来,这也恰恰造成了诗体的相对稳定性,某一种诗体形成后可以持续几十年、数百年不变。我国的近体诗和词,就是发展最为完善的格律诗,其公用性和稳定性是极其明显的。”
——对于诗体的公用性与稳定性的论述,是很准确的,对中国传统格律诗的分析也是准确的。这正是格律诗的优点和优势所在。但是以此来贬抑现代格律诗(我称之为“格律体新诗”,因为当代诗词也是“现代的”格律诗)就大谬不然了!因为格律体新诗虽然也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但是其生存条件除一个很短的时期外都是十分恶劣的,这就与从废名到吴先生这样的一些人的鄙弃与打击有关。吴先生用错了一个词:对于格律体新诗来说,公用性和稳定性不是“缺失”(因为本来就不具备)而是欠缺。而欠缺的原因是发育尚未成熟。而一种诗体的完善与成熟是需要时间,需要过程的。就拿吴先生所说的近体诗和词这种“最完善的格律诗”来说,又何尝不是经过了百年以上的时间才得以成就的呢?
——还不能不辩的是,吴先生无疑是认为自由诗已经具有了公用性与稳定性了。其实这是个假象。好像大家都这样写就“公用”了,再没有变化就“稳定”了。问题在于,吴先生忽略了某一文体应有的、必具的规定性!自由诗有吗?难道仅仅是分行书写和排印吗?大概在吴先生们看来,回答是肯定的。这就难怪正如不成熟的格律体新诗每贻“豆腐干”之讥,自由诗同样难逃“分行散文”之嘲。没有文体规定性为前提的“公用性”与“稳定性”恰恰是无本之木,没有根基也没有前途。
        
“至于现代格律诗,是在新诗诞生后出现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纠正自由诗过于自由的偏颇而出现的,因此不像传统的格律诗,经过了漫长的酝酿与实践过程,而主要是由一些热心为新诗建立规范的人精心加以设计的。因此现代格律诗所具有的先天性不足,就是公用性与稳定性的缺失。
   
——这段话也还说的不错。不过,我要指出:
1、格律体新诗产生的动因的确是为了纠偏救弊,但是不仅仅是设计,而是伴之以实践,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当此新旧世纪之交,已有长足进步,正在克服阻力,向公用性迈进,然后水到渠成,“稳定性”自然形成。目前,以创建新诗格律为己任的“东方诗风”和“中国格律体新诗网”及其纸刊正方兴未艾,正在逐步产生产生影响,扩大阵地。但是遗憾的是,诗坛的“大佬”们却视而不见,甚或装聋卖哑,奈何!
2、要说“先天性不足” ,自由诗较之格律体新诗尤甚,因为他距离中国诗歌传统更远,也距离诗的文体“要件”更远,这虽是吴先生们所不愿意承认的,却是客观存在,无法否认的。

*所引吴思敬原文转引自王珂《新诗诗体研究的成绩和问题――诗体建设“伪话题”之争透析》,刊于中国社会科学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8 10: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切中要害,驳论准确有力。就最后一节,驳论观点明确,建议再丰富一点,力驳格律体新诗仅仅是“设计”的谬论,应该归结为大量创作实践的总结与发展完善。如果硬要强加仅仅是设计的,那所谓的自由诗难道不也是以他认同的方式“设计”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2-8 17: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研究和探索对新诗的发展大有裨益。支持您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木依秋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5-20 00: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0 21: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2 18: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奔放的舞者,驰骋酣畅的弈着,心灵都得到了最大的自由,而他们的一举一动则都是在规则之中。离了规则,一切的艺术都会显得那么地笨拙幼稚。赞同博主高论。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0 18: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珂雪石 发表于 2011-2-8 17:40
理论研究和探索对新诗的发展大有裨益。支持您的观点。

珂雪石诗兄你好,你我同为刘章老师的弟子很高兴在这里与你相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但是遗憾的是,诗坛的“大佬”们却视而不见,甚或装聋卖哑,奈何!”这里应该不包含我们的老师吧,老师他老人家不会上网,写字时手都有些抖。我知道老师一贯主张新诗格律化,诗兄你何不帮助或劝说老师上网,如此定能加大格律体新诗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8 00: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推薦的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9 09: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抽刀断水 的帖子

哇靠,切中要害,说得好,继续观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5 15: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诗歌的国界,各有各的领土!希望在辩驳中,探索中有新的发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