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读鲁德俊《新诗格律探索》
今年年满八十的鲁德俊兄是新时期卓有贡献的新诗格律理论家。曾经与许霆合著多种著作。二人尤以中国十四行诗研究独步诗歌理论界。鲁兄退休后,独自研究又有新的收获。不久前,他编纂的《什么是诗》搜集古今中外名家论述,分门别类,成为诗歌研究很好的工具书。
最近,鲁兄把自己的论文结集出版,书名为《新诗格律探索》。其中对于新诗格律建设先行者们的介绍甚力,使他们留下的遗产的价值得到确认而不致湮没。例如在对林庚先生的创见诗行的“半逗律”做了充分肯定之后,也指出了其局限之处。他较早地发现了以自由诗著称的艾青晚年作品的格律倾向(对此我曾有专文论述)。他还指出中国诗界存在一个普遍的误区,就是把一首十四行的自由诗也当做“十四行诗”;他还以大量的诗例论证了中国古代有许多十四行的古风,之因为后来近体诗的盛行而来不及成熟成体。
鲁兄对于新时期十四行诗的发展极为关注,在掌握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选编了《新时期30年中国十四行诗选辑》,包括屠岸、胡乔木、唐鍉(水旁)、钱春绮、丁芒、郭沫若、余光中等大家在内的35位诗人每人一首代表作,并一一做了作者简介。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在这些诗人中,我们“东方诗风”的注册成员的作品计有:
李长空《诗人的自白》 李秀英《原野》 余小曲《峨眉山》 宋煜姝《脚印》 周拥军《献给爱人》 陈和平《重读【中外革命史概要·红军】》 (以上作品均选自“东方诗风”论坛编选的《2006格律体新诗选》) 万龙生《重逢》 王世忠《致远方的朋友》 王端诚《秋日黄昏》 (以上选自作者个人诗集)
“东方”诗人达9人之多,占9/35,超过1/4,比重不小。何况还有“漏网之鱼”呢,我可以举出张先锋、马德荣二位也擅长十四行的诗人。
我本人除了入选上述“榜单”外,还蒙鲁兄厚爱,选入了他写于1992年的《评万龙生对新格律诗的追求》。鲁兄是最早关注我的格律体新诗(那时一般还称为“现代格律诗”)的评论家之一,此从“求真”、“求善”、“求美”三个方面肯定我的创作,最后做出总结:“万龙生从单维的‘真’,到二维的‘真善’,再上升到三维的‘真善美’的统一,又融古今中外形式于一炉,使他的创作追求一种完美的志高境界,为新格律诗的创作做出了可贵的贡献。”说实在的,当时我只是自己孤独地探索,面对新诗界极端“自由化”的汹汹狂潮,我是缺乏信心的。得到这样的鼓励,我受到的鼓舞就不言而喻了。当然,这样的评价就是现在我也不敢当,但是那样的境界确实是我心向往之的诗学理想。
此外,在《几个新诗格律问题的探讨》长文中,为给论述那几个问题做铺垫,前面还花了较多的篇幅,梳理格律体新诗的历史。谈到进入新世纪以后的情势,他说:“西南地区以重庆、成都为中心的一批热衷于现代格律诗的诗人和学者活跃起来。”进而介绍了由“东方诗风”论坛及其诗刊、“中国格律体新诗网”及其诗刊,集结起一支格律体新诗的理论研究和创作队伍的事实,为推进格律体新诗事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对2007年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常熟“新诗格律与格律体新诗研讨会”的召开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我们提出“格律体新诗”命名,最小节奏单位使用“音步”名称,以及“三分法”归类,该文都做了全面介绍,给予了充分肯定。我们有理由感到自豪:十年勤耕非等闲,融入鲁君诗史篇!
完全可以说,鲁兄是我们“东方”人的知音,是格律体新诗事业的有力支持者。对他,我遥致诚挚的谢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