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16|回复: 0

黄淮《发光的不是我》诗体探微 作者:刘聪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3 20: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淮《发光的不是我》诗体探微   作者:刘聪美

我是一根立柱
站立在大路的旁边
发光的不是我
那是我高举的灯盏

我是一支火把
前进在跑道的中间
发光的不是我
那是我挺举的火焰

我是一个蜡台
照亮了桌面的诗签
发光的不是我
那是蜡烛滴泪的眼

这是黄淮先生的诗《发光的不是我》原文,三个小节,每节四行,偶行押韵。经我调整,此诗可化为以下格式:

我是一根立柱,站立在大路的旁边
发光的不是我,那是我高举的灯盏

我是一支火把,前进在跑道的中间
发光的不是我,那是我挺举的火焰

我是一个蜡台,照亮了桌面的诗签
发光的不是我,那是蜡烛滴泪的眼

为方便论述,我把此诗放在以下表格中给予编号:

标准诗行

标准诗行内容

音节数(不包标点所占用的时值)

时值(包括标点占用的时候,句中标点视为1音节,行尾标点视为3个音节

韵密度

分句

韵节奏(韵律)

音节奏(音律)

第1个标准诗行

我是一根立柱,站立在大路的旁边。

14

18

1/14

2

第1个韵节奏(韵律,韵拍)

该行含14个音节,2个分句

第2个标准诗行

发光的不是我,那是我高举的灯盏。



14

18

1/14

2

第2个韵节奏(韵律,韵拍)

该行含14个音节,2个分句

第3个标准诗行

我是一支火把,前进在跑道的中间。



14

18

1/14

2

第3个韵节奏(韵律,韵拍)

该行含14个音节,2个分句

第4个标准诗行

发光的不是我,那是我挺举的火焰。



14

18

1/14

2

第4个韵节奏(韵律,韵拍)

该行含14个音节,2个分句

第5个标准诗行

我是一个蜡台,照亮了桌面的诗签。



14

18

1/14

2

第5个韵节奏(韵律,韵拍)

该行含14个音节,2个分句

第6个标准诗行

发光的不是我,那是蜡烛滴泪的眼。



14

18

1/14

2

第6个韵节奏(韵律,韵拍)

该行含14个音节,2个分句

整篇文章含6个标准诗行

整篇文章不计行尾标点,共90个字(包括行内标点)

84

18

1/14

全文共12个分句,6个标准诗行

共6个同韵语音流

行与行的音节、分句分布均匀、整齐

    这里有个问题,标点处,也就是在分句或词组之后的断句处、停顿处,算不算音节呢?按理说是不能算的,但在那个地方停顿的时间其实也确实占用了相当于一个以上的时值。以我看完全可以把行内有标点的地方视为一个音节的时值,作为一个虚拟的音节对待,这也便于我们在对诗行做相应的量化分析。而行尾,也就是韵尾那个地方,一般来说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完成的时候,又是诗行的韵脚处,朗读时停留的时值恐怕至少相当于3个音节以上的时值,虽然如此,由于它前面的语音流已到此为止,公平地说,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不计入其中,也可以计算在内,每行都计,也是一样。但为了方便起见,我们统一规定行内标点占用一个虚拟音节时值,行尾占用3个虚拟音节时值。按以上定义,我们可看出这首诗的基本指标了:该诗全文84个音节,24个虚拟音节,共计102个音节,含6个标准诗行,6个韵节奏(韵律或韵拍),行与行之间的韵间距所含的音节数与标准诗行所含的音节数完全相同,诗行间的韵密度都是1/18(若讲虚拟音节)或1/14(若不计虚拟音节)。

      黄淮先生为什么不自学地选择了这样的韵间距创造诗歌?我看这是他长期从事诗歌创作和诗歌研究而已直观地体会到了这个音节数的中庸之道了。这是一个微妙的音节数。这是一个诗韵中的临界点,多了,韵味马上减弱,古代的七言诗,其标准诗行每行也是14个字。纵观汉语古今成功的诗歌作品,就可看出这样一个现象,罕有标准诗行音节数过14个以上者。标准诗行所含音节越少,表现思想越拘谨,对人的精神束缚越大,由于受到语句语法的影响,一个标准诗行的最大值最小值以及平均值都有一定的界限。但想要把握好这个界限也是十分不容易的。我在译《失乐园》时采用了每行大约16个音节这样的指标,就明显显得诗行音节数是大了些,诗歌的韵味显明不强烈。后来创作的《含羞草》每行13个音节,虽然韵味浓了,但又觉得显明是太过拘谨,对思想的表达在语言上的处理中分明有刀砍斧琢的痕迹,我曾译过莎士比亚的诗歌,采用了韵间为10个音节的模式,就更显得束缚了,所以以我看,14个或15个音节是最恰当的韵音距,标准诗行在此之内,一定可强烈地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过此者韵味大打折扣。当然,在长短句形式的诗歌中,韵间距随着诗中分句或词组的变化而变化,形成韵律的参差美,在1-15个音节之内左右摆动,诗歌就在韵律美的基础上增加了诗歌自然的音律美。齐言诗与杂言诗在诗歌韵的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由于其标准诗行所造成的韵律节奏与标准诗行内音节多少造成的音律节奏的矛盾运动而创造了诗歌的音乐美效果。
所以以我看,诗歌的基本单位应该是标准诗行,它是诗歌的细胞,而居于居首位的是诗歌中的韵律,这实在就是诗歌的细胞核,象诗行中的分句、音节,其实就是细胞核之处的东西,协助韵律完成诗歌的韵律美。我在此未谈论诗歌在内容上意义上的作用,是因为就意义讲,诗歌和散文在表现手法上,没有什么区别,诗歌之所以是诗歌,是因为除意义上的内容外,诗歌多了语音上的韵律这一特征。
      此诗的价值就在于它暗示给诗人这样一个启示:汉语诗歌的韵间距应该控制在14-15个音节之内,在这样的同韵语音流中大致可由二个分句组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