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24|回复: 0

对两个作品的点评/晓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3 20: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两个作品的点评相关搜索: 点评, 作品

一、《微型组诗:新诗格律路上的一朵小花?》
文/大刀李征


一:新诗格律化之路势在必行

   新文化运动以来,新诗因它的自由赢得众多读者而蓬勃发展成中国诗坛的主力军.80年后的今天,新诗又因它的自由而失去众多读者并日渐泛滥,以至古诗又有了雄起的空间.

   事物泛滥之后,就该立一套规矩来约束之.观古诗发展的历程,魏晋南北朝时的诗有音韵而无平仄,为何唐诗有了平仄说?唐代把诗赋列为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一,以致写诗之风盛行,盛行到一定程度必有泛滥的困境,才有了平仄来束缚并选拔科举应试诗贴.

   以历史为借鉴,新诗走格律之路才是避免新诗因它的自由而失去众多读者并日渐泛滥的正确选择.
二:新诗格律不能照搬古诗的格律

   古诗的格律走到今天,已出现一些不适应.1:唐诗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字,唐代念"xia",今天念"xie".类似事例应不少,说明一些字的语音甚至语义都有了变化.2:中国方言众多,用平水韵写诗本不足取,就是用中华新韵来定平仄也没多大意义.3:当今的新诗也没有繁盛到大唐那以诗取仕的地步,新诗的格律化也该是一逐步完善并通过优秀作品验证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子统得太死.
三:什么才是新诗的格律

   尽管当年闻一多先生通过对汉语言的研究,提出音韵音步说,此学说经孙则鸣等学者的完善,已成为中国格律新诗的主流.尽管格律新诗界对音步划分,"节"与"奏"的表述等方面也有些争议,但此学说已具规模是不争的事实.而问题在于:音韵音步说是不是一定就是中国新诗发展之路上唯一的选择?有没有其他观点可供参考?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新诗格律之路,诗坛上不少人正孜孜以求.有人弃音步说而取音韵说,建自律体;有人引国外十四行诗体进入中国而建中国新诗十四行诗体;有人引日本俳句进入中国而建汉俳,也有巫逖先生,黄淮诗人在汉俳基础上创建了小汉俳.然而问题仍不少,如:中国新诗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带来的空格,断句,跨行现象.跨行的诗句,该如何押韵?韵是不是一定要押在诗行的行尾?


<雨中>
(1)
一尾鱼 于小镇的手忙脚乱里
竖起一柄荷叶伞 -----------------an
听凭
钓线万千-----------------------an

(可以认为2,4行押an韵)


<雨中>
(1)
一尾鱼 于小镇的手忙脚乱里
竖起一柄荷叶伞
听凭
钓线万千

(难道如此就不算押韵了?



看来在新诗格律化道路上我们有必要提出更多参考,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把格律二字理解为束缚之意?至于如何束缚可以畅所欲言,而微型诗岂不正式一种束缚?再思之,为什么一定要硬性规定微型诗每首不超过3行30字?为什么不换眼光看问题,把微型诗当做诗的一种格律化之路来走?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笔触再深入些,可以让诗以节为单位,每节不超过3行30字,且每节都能独立抽出来读,(即每节都具有独立的诗意,难道这不是格律化的一种尝试吗?)很高兴奥冬先生在《新诗大观》里提出把微型诗作为格律新诗的一种的观点,而我想提出的是:对于单一的一首不超过3行的微型诗,除非音步与音韵对称,才能算为格律体,其他体式应该还是自由体.而微型组诗因每节都有同样的束缚,无形中就具有了循环往复之美,就也该算格律诗体之一例.


按照上述思路想下去,我把近来创作的2首微型组诗拿来供大家欣赏



《问燕子》
题记: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1)
叽叽叽
莫非是官语?
官几级?

(2)
喳喳喳
哪敢说人话
屋檐下



《雨中》
(1)
一尾鱼 于小镇的手忙脚乱里
竖起一柄荷叶伞 听凭
钓线万千
(2)
飘来了我 飘来了你
水水的眼神水过来
哎哟哟伞外想入非非
(3)
伞儿转呀转呀转
小镇哟跟着转呀转
向左转 向右转 绕着黛绿荷叶伞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者”在唐时念“za”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下”在唐时念“ha”

其实这首诗唐代也押韵,而今天再没韵可言了。文字读音在变,而字意相对还是固定的。

晓曲点评:

很欣喜地看到李征兄对新诗格律有了更深入的探索了,支持!
先简谈三点:
1、微型诗规定为三行,若能大家认同并遵守,那当然就逐步成为约定俗成的体式了。至于是否非得30字内,同理,如果大都能接受,那也会逐步成为事实。当然,现在应该是探索并尝试定型阶段,即便定型后,也会存在不同的认识。
2、相同的三行微型诗组织的组诗,大家应该习惯性称为微型组诗,如果句式和节式相同,并且有规律用韵,自然也是格律新诗。
3、就这首《雨中》再谈谈个人看法
<雨中>
(1)
一尾鱼 于小镇的手忙脚乱里
竖起一柄荷叶伞
听凭
钓线万千

(难道如此就不算押韵了?

    这里提出了如何押韵问题,行末有规律押韵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普遍规律,如今也为格律体新诗遵循。《雨中》三行,把韵安排在中间,这是个人喜好,应该看着是个人的强制安排。个人认为,把“听凭”二字有意安排在中间句末,结合古典诗歌建行句意来看,没有实际意义,这二字本身就是与下句融为一体并组成完整句意的。只有从新诗随意分行的角度,也就无法得出审美的标准答案了。

二、《桥头的石狮》
文/李一凡


轻轻的云托着轻轻的月
闪闪的星涌满茫茫的河
河柳下响起悠扬的牧笛
谁家的姑娘在对岸唱歌

星星是你明亮的眼睛
月儿是你含羞的秋波
歌声荡起小河的浪花
竹音飞出小伙的心窝

笛儿转过柳岸
歌儿上了桥坡
月儿躲进云彩
星儿眨眼偷乐
桥头的石狮
看到了亲热

晓曲点评:

    此作意蕴流畅,优美自然。从格律体新诗现有规范看,三节诗自身有其音步和用韵规律,但三个诗节没有总体的对称关系,严格的对称规范还不明显,我更愿意把它归为“自律体新诗”。按格律体新诗现有规范,音步分割参考如下:

桥头的石狮
文/李一凡

轻轻|的云|托着|轻轻的|月5 ——为避免一个字的音步出现在句中,规定助词的划分可靠前靠后处理,一字步可在句首或句末。
闪闪|的星|涌满|茫茫的|河5
河柳下|响起|悠扬的|牧笛4
谁家的|姑娘|在对岸|唱歌4

星星|是你|明亮的|眼睛4
月儿|是你|含羞的|秋波4
歌声|荡起|小河的|浪花4
竹音|飞出|小伙的|心窝4

笛儿|转过|柳岸 3
歌儿|上了|桥坡 3
月儿|躲进|云彩 3
星儿|眨眼|偷乐 3
桥头的|石狮2
看到了|亲热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