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00|回复: 0

简论诗歌的韵律(以晓曲的《贺曲径通幽诗妹生日》为例/刘聪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3 20: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简论诗歌的韵律(以晓曲的《贺曲径通幽诗妹生日》为例)
文/刘聪美

2009年6月11日,晓曲为曲径通幽6月18日的生日写了首《贺曲径通幽诗妹生日》。
一、诗中所含的标准诗行:

按相对标准诗行重新排列如下:
昨夜里的一帘雨梦,洗净了网事的烦忧you
沿着那流淌的小径,找寻到梦里的回眸mou
莫非是自大唐而来,着一身江南的水袖xiu
说是在辽远的江头tou,说是在涉水的渡口kou
说是入曲径的深幽you,说是为千年的等候hou
看谁在折叠起心事,做成通向你的小舟zhou

以此而看,此诗包含6个时值相等的同韵语音流,形成了6个时间段一样长的旋律,一、二、三、六行各是一个韵节奏,四、五行内部又由包含了另一个同韵尾音结束的分句。也就是说它包含了共8个韵拍或说是韵节奏。从以下的相对标准诗行可看出这一点。此诗按相对标准诗行重新排列如下:
昨夜里的一帘雨梦,洗净了网事的烦忧you
沿着那流淌的小径,找寻到梦里的回眸mou
莫非是自大唐而来,着一身江南的水袖xiu
说是在辽远的江头tou,
说是在涉水的渡口kou
说是入曲径的深幽you,
说是为千年的等候hou
看谁在折叠起心事,做成通向你的小舟zhou

二、诗中的音步

此诗是是格律的,可看作格律体新诗。其音步的组成如下:
昨夜里的/一帘/雨梦,//洗净了/网事的/烦忧you
沿着那/流淌的/小径,//找寻到/梦里的/回眸mou
莫非是/自大唐/而来,//着一身/江南的/水袖xiu
说是在/辽远的/江头,//说是在/涉水的/渡口kou
说是/入曲径的/深幽,说是为/千年的/等候hou
看谁在/折叠起/心事,做成/通向你的/小舟zhou

每行6音步,每一音步有2-4字不等,但一行的音节数是一样多的。由于汉学是单音节语言,又是一字一格,就使诗句显得很整齐。我这里对该诗的分析采用了以标准诗行为基准的方法来划分音步,就属于16言6音步整齐式格律体新诗。但如果按照自然分行法来分析,则变成了8言3音步整齐式格律体新诗了:
昨夜里的/一帘/雨梦,//   第1行
洗净了/网事的/烦忧you
沿着那/流淌的/小径,//   第3行
找寻到/梦里的/回眸mou
莫非是/自大唐/而来,//第5行
着一身/江南的/水袖xiu
说是在/辽远的/江头,//
说是在/涉水的/渡口kou
说是/入曲径的/深幽,//
说是为/千年的/等候hou
看谁在/折叠起/心事,//第11行
做成/通向你的/小舟zhou

但可以看出一个问题,以上这种分法,第1、3、5、11行行尾不是诗歌的韵脚。所以我不赞成这种分法。无论是格律体也好,非格律体也好,诗歌的基本属性是不变的,或者说是万变不离其宗的。这个宗是什么?就是韵律。韵律就是诗歌用以组织自己的诗行同韵语音流相互作用面形成的同相应的语音效果,也就是一个个韵节奏相互间的共鸣共振效应。诗歌就是用韵律再现思想和生活的语言艺术。
昨夜里的/一帘/雨梦,//   第1行
沿着那/流淌的/小径,//   第3行
莫非是/自大唐/而来,//第5行
看谁在/折叠起/心事,//第11行
以上4行并不能单独地形成韵律,只有在它们与它后面的那一行相衔接在一起的时候才形成完成的韵律。所以我曾撰文说诗歌的音步分析应建立在标准诗行之上,以标准诗行为基准来分析诗行。

三、诗歌的韵律

诗歌的声音的艺术,是时间的艺术,需要朗读才可体会出来,至少需要用心灵的耳朵去体会诗歌的音韵之美,韵律之美,旋律之美,或说是音乐之美。我所说的标准诗行是指诗歌中的第一行的行尾音就是诗歌中诗行的韵脚步,这一韵脚一定与它之前或之后的另一行相押韵。押韵就是两行以上的同韵结尾的语音流由于同韵而产生和谐的共鸣共振的音响效果。诗歌的美主要就是因为韵律产生的这种声音美效应。李白的《静夜思》二十个字,却内含3个韵拍,3个同韵语音流,韵间距为6.67个音节,这种韵密度的按排自会产生一种音乐韵味浓郁的音乐美效果。有人反对说韵太密会产生顺口溜的感觉。以后顺口溜难登高雅之堂。我说他错了。顺口溜这种诗歌形式正是诗歌是了原始是自然的源泉了。几乎所有的民族,其民间流传下来的民歌民谣都是顺口溜这种形式或它的变体,可以说汉语的古典诗歌,现代诗歌,民间歌剧,歌曲,歌谣,无不如此。

诗歌艺术的音乐美是靠共内含的韵节奏与音节奏的矛盾运动而形成的,这一点我已在《韵节奏与音节奏的关系》一文里有详细的论述。标准诗行这一概念我在不少的论文里都有专门的论述,有兴趣的朋友可去看看,比如《标准诗行与诗行音节的关系》《标准诗行与诗歌旋律的关系》《试论标准诗行音节平均数与诗歌的韵密度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