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33|回复: 39

律式音节诗的平仄法度简说〔试用稿〕〔第三次修订〕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6-9-17 05: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9-17 05: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9-17 09: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7 09: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老师富有创见的论述,以先生的观点,我这两首是还存在哪些不足,试请教:
◎雨中

小镇子手忙脚乱
且看一尾鱼,撑一柄荷叶伞 
四野的钓线万千

飘来了你,飘来了咱
眼神水水水水水过去
哎哟哟伞外浮想翩翩

伞儿转呀转呀转
转得小镇子,向左转向右转
绕着黛绿荷叶伞

◎周末

少年爱读作逗号
赶梦春天的蝌蚪

青年爱读作叹号
踩响青春的节奏

中年爱读作问号
求索?菜贩秤钩?

老年爱读作句号
圆月?挂在中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7 10: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刀李征 于 2016-9-17 10:09 编辑

曾经对新诗平仄的引用也感过兴趣,在习作中也曾有意识尝试过,尝试帖子如下:


红梅


假若/你望见/红梅--------------EI----平仄平
绽开/雪野---------------------E---- 平仄
你定要/惊赞-------------------AN----平仄
好一枝/俏丽/容颜--------------AN----平仄平
那朵/梅哟/我的/心肝-----------AN----仄平仄平
梅花儿/一瓣瓣 ----------------AN----平仄
在掌心/枕畔/呻吟/辗转---------AN----平仄平仄



假若/真望见/红梅--------------EI----平仄平
绽开/雪野---------------------E---- 平仄
你并不/惊赞 ------------------AN----平仄
并不愿/梅枝/枕畔--------------AN----仄平仄
染香/一枕/绿的/梦幻-----------AN----平仄平仄
那又该/怎么办-----------------AN----平仄
让风雨/吹折/在你/面前?-------AN----仄平仄平


《风》

是谁疯进咱家小院?
东翻西翻南翻北翻,
绕咱笔尖转了一圈.


风风火火疯了出去,
蹦呀跳呀唱呀笑呀,
树梢房檐荡着秋千.

不知他从纸上笔端,
究竟又把什么看见?

注:
     学习马上老师尝试“旋律格律体步律实验”的经验:
    即以音步节奏为基础,考察并实验音步的声调结构和关系,探索其形成机制及其演变规律对于建立旋律格律体新诗平仄关系的作用和意义,以求各位老师、诗友们教正。
    建议按汉语拼音四声的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现代汉语中的轻音助词,视作与基本的平仄声调同等的声调之一,为轻声;
    对于单音音步,尝试以平声为平声音步,仄声为仄声音步;对于多音音步,步尾的音节为节奏点,音步的节奏点落在平声上,为平声音步;音步的节奏点落在仄声上,为仄声音步;轻音作为一个音步节奏点的轻声尾缀,不改变所属音步的声调属性。可取与“轻音”同在一个音步并紧靠在“轻音”前那一字的读音来定平仄.如:“绕咱|笔尖‖转了|一圈”,其中音步“转了”的“了”为轻音,这时可取与“了”同在一个音步并紧靠在“了”前那一字“转”的读音来定平仄。
    “顿”处讲平仄,方式有二,一是“平”对“平”,“仄”就对“仄”,二是“平”对“仄”,“仄”就对“平”。具体操作:方式一是在具有对称关系的两个诗行里的所有的“顿”处,“平”对“平”,“仄”就对“仄”,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的调式;方式二是在具有对称关系的两个诗行里的所有的“顿”处,“平”对“仄”,“仄”就对“平”,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的调式。
    本篇第一第二节的中间一行,以及第三节(具有对称关系)采用“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的调式,其余诗行采用“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的调式,进而构建音步声调关系的基本格式交替组织诗行结构.
    习作音步的声调结构和关系标示如下:



《风》

是谁|疯进‖咱家|小院?-----谁|进‖家|院-----平|仄‖平|仄
东翻|西翻‖南翻|北翻,-----翻|翻‖翻|翻-----平|平‖平|平
绕咱|笔尖‖转了|一圈。-----咱|尖‖转|圈-----平|平‖仄|平


风风|火火‖疯了|出去,-----风|火‖疯|去-----平|仄‖平|仄
蹦呀|跳呀‖唱呀|笑呀,-----蹦|跳‖唱|笑-----仄|仄‖仄|仄
树梢|房檐‖荡着|秋千。-----梢|檐‖荡|千-----平|平‖仄|平


不知|他从‖纸上|笔端-----知|从‖上|端------平|平‖仄|平
究竟|又把‖什么|看见?----竟|把‖什|见------仄|仄‖平|仄



《夜》

一群打家劫舍装扮
黑衣黑裤黑纱遮脸
沿着水路陆路飞驰
鲸吞着睡婴房舍河面
黑森林提供销赃之便


灯盏在室内刚刚点燃
那强盗纵身跳到眼前  
为了趁咱睡熟之际               
劫走咱那唯一时间               
对峙与灯心照不宣  


注:
     学习马上老师尝试“旋律格律体步律实验”的经验:
    即以音步节奏为基础,考察并实验音步的声调结构和关系,探索其形成机制及其演变规律对于建立旋律格律体新诗平仄关系的作用和意义,以求各位老师、诗友们教正。
    建议按汉语拼音四声的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现代汉语中的轻音助词,视作与基本的平仄声调同等的声调之一,为轻声;
    对于单音音步,尝试以平声为平声音步,仄声为仄声音步;对于多音音步,步尾的音节为节奏点,音步的节奏点落在平声上,为平声音步;音步的节奏点落在仄声上,为仄声音步;轻音作为一个音步节奏点的轻声尾缀,不改变所属音步的声调属性。可取与“轻音”同在一个音步并紧靠在“轻音”前那一字的读音来定平仄.如:“为了|趁咱‖睡熟|之际”,其中音步“为了”的“了”为轻音,这时可取与“了”同在一个音步并紧靠在“了”前那一字“为”的读音来定平仄。
    “顿”处讲平仄,方式有二,一是“平”对“平”,“仄”就对“仄”,二是“平”对“仄”,“仄”就对“平”。具体操作:方式一是在具有对称关系的两个诗行里的所有的“顿”处,“平”对“平”,“仄”就对“仄”,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的调式;方式二是在具有对称关系的两个诗行里的所有的“顿”处,“平”对“仄”,“仄”就对“平”,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的调式。
    《夜》的“平仄对称关系”主要是指音步上的“顿处平仄对称关系”,可以不考虑字数上的“对称关系”。采用“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的调式,进而构建音步声调关系的基本格式交替组织诗行结构.
    习作音步的声调结构和关系标示如下:

《夜》
一群|打家‖劫舍|装扮-----群|家‖舍|扮---平|平‖仄|仄
黑衣|黑裤‖黑纱|遮脸-----衣|裤‖纱|脸---平|仄‖平|仄
沿着|水路‖陆路|飞驰-----沿|路‖路|驰---平|仄‖仄|平
鲸吞着|睡婴‖房舍|河面---吞|婴‖舍|面---平|平‖仄|仄
黑森林|提供‖销赃|之便---林|供‖赃|便---平|仄‖平|仄


灯盏|在室内‖刚刚|点燃---盏|内‖刚|燃---仄|仄‖平|平
那强盗|纵身‖跳到|眼前---盗|身‖到|前---仄|平‖仄|平
为了|趁咱‖睡熟|之际-----为|咱‖熟|际---仄|平‖平|仄              
劫走|咱那‖唯一|时间-----走|那‖一|间---仄|仄‖平|平              
对峙|与灯‖心照|不宣-----峙|灯‖照|宣---仄|平‖仄|平  



《中国》
(1)
中|,铁骨|铮铮|竖正中-----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将旗护--------------------平平仄
猎猎|卷西风---------------仄仄仄平平
(2)
国|,那口|分明|你我他-----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将歌吼--------------------平平仄
声似|玉琵琶---------------(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照镜子》


我哭|他哭----------------哭|哭--------平|平
我笑|他笑----------------笑|笑--------仄|仄


我点头|他点头------------头|头--------平|平
我弯腰|他弯腰------------腰|腰--------平|平


我把伤|痣进|左脸---------伤|进|脸------平|仄|仄
可他|痣进|右脸了---------他|进|脸------平|仄|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9-17 14: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9-17 15: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9-17 16: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9-17 16: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9-17 16: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7 18: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刀李征 于 2016-9-17 18:25 编辑
孙逐明 发表于 2016-9-17 15:15
回复 大刀李征 的帖子

试分析这两首诗的律化程度:

感谢孙老师指点,我不善理论,但我喜欢通过诗例来理解您的论述,以我的理解,《周末》如此修改后,是不是符合你提倡的律式音节诗的平仄法度了?

◎周末

儿垚读成了逗号
赶梦春天的蝌蚪

妻赵读成了叹号
踩响青春的节奏

而我读成了问号
求索?菜贩秤钩?

老爸读成了句号
圆月?挂在中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9-17 20: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9-18 09: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8 10: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刀李征 于 2016-9-18 14:46 编辑
孙逐明 发表于 2016-9-18 09:15
回复 大刀李征 的帖子

顶。

感谢孙老师抬爱,我想在定稿里再修改一个字,将第一个字“儿”改为“子”。这样也许更好些,您是新诗格律之路上富有开拓精神的专家,通过具体诗例,感觉开始有些理解您的平仄法度论述,挺高兴,问好孙老师。


◎周末

孩子读成了逗号
赶梦春天的蝌蚪

妻子读成了叹号
踩响青春的节奏

而我读成了问号
求索?菜贩秤钩?

老爸读成了句号
圆月?挂在中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9-18 11: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8 12: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孙逐明 发表于 2016-9-18 11:48
回复 大刀李征 的帖子

别客气。其实只要愿意,律式新诗是比较容易写的,远比西方轻重律诗歌和古代近体诗容 ...

改成“孩子”与“妻子”后诗更具有普适性,但改后“子”会不会被当成轻声?一时我拿不准所以回避了,如果改后能合律,那当然要好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9-18 12: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8 14: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孙逐明 发表于 2016-9-18 12:45
回复 大刀李征 的帖子

这里作名词的后缀,的确是轻声,但轻声声调模糊,与平声仄声都相异,因此,轻声相 ...

如果这样,我愿意修改,最终还得谢谢您,是您的帮助,让我感觉到每一次修改,都是一点进步。◎周末

孩子读成了逗号
赶梦春天的蝌蚪

妻子读成了叹号
踩响青春的节奏

而我读成了问号
求索?菜贩秤钩?

老爸读成了句号
圆月?挂在中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2: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0 14: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我还是有疑问:句子中间出现的三字组音步,衬字判别有没有必要?
我觉得句子中间出现的三字组音步,以第三字的平仄为依据就可以了,如果第三字为轻声,则这个字视为可平可仄。
尽管没多少理论来说服,但我的建议是来自我的直觉,仅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6: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6: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6: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7: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20: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3 07: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刀李征 于 2016-9-23 09:16 编辑
孙逐明 发表于 2016-9-21 20:20
主贴的法则有修改,特别是轻声的平仄。

欢迎大家继续提意见。

这种平仄法度有一定道理,再修改一首今年春季赛事里的参赛作品。

◎麻雀

小小翅儿
摆出一副鹰的架势
追着嘴巴
飞飞飞在那些枝桠

大地的那些血脉呀
没一枝愿输绿给它

◎麻雀



小小|翅儿
摆出|一副|鹰的|架势
追着|嘴巴
飞飞|飞在|那些|枝桠

大地的|那些|血脉|呀
没|一枝|愿输绿|给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12: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3 18: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刀李征 于 2016-9-23 19:34 编辑

副为去声,计为仄;鹰为阴平,摆出|一副||鹰的|架势 平仄//平仄
桠为平声,想可以改成仄声“下”,但“下”会不会被当方位词看,计为轻声?
想改成“叉”,尽管“叉”字可平可仄,但当“分叉”理解应该属于仄声吧。
◎麻雀

撑开小翅
摆出一副鹰的架势
追着嘴巴
飞飞飞在那些枝叉

大地的那些血脉呀
没一枝愿输绿给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9-23 19: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3 21: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孙逐明 发表于 2016-9-23 19:47
回复 大刀李征 的帖子

副为去为仄是我读错了。不过两字步"鹰的"的步尾是轻声字"的",非上声后面的轻声应为 ...

谢了,再改:
◎麻雀

撑开小翅
摆出一副鹰击架势
追着嘴巴
飞飞飞在那些树下

大地的那些血脉呀
没一枝愿输绿给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14: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30 07: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老师的“律式音节诗”,这是使用律句、押韵和格式不定的韵律新诗。如果诗句再精约些,少用助词,就与传统的杂言诗很像了。

【过桥人】
羊城三月,
大道中分。
繁花一列连天际,
粉龙游闹市,
爱煞过桥人。

点赞当初植树者,
难得如此匠心。
紫荆恰与车流配,
成就这般色彩,
感动过桥人。

老师认为这种“格式不定、押韵自由、精约口语,律句唯求”的“新杂言诗”是否属于您的“律式音节诗”范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9-30 18: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9-30 20: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 17: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孙逐明 的帖子

老师说的极是。我这首诗是按律式长短句韵律,用现代口语写的诗。新词俚语入诗,通俗易懂确实有点元曲的风味。我写了一些这类具有传统影子的诗,包括较长篇幅的敍事诗,觉得不受格式的束缚,容易上手。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 12: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5 14: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孙逐明 的帖子

仔细拜读老师佳作,得益不少。我是理工男,只能从外行角度来学习新诗体的理论,十分拥护您以平仄律和半逗律规范诗句的节奏。诗的旋律是诗句间的平仄呼应、用韵和句式的参差变化造就的,愚意不能忽略句式的作用。另外,我认为半逗律其实就是音义上的歇顿,长的句子歇顿的次数可能不只一次,短的句子可能不需要歇顿。对应于音调节奏,我用音义节奏来描写这种歇顿,这两种节奏重叠时发生共鸣作用。
我还有一些外行的想法,想得到您的指点。如,律句的变通_平仄可以用声调代替;诗句不忌三连尾_忌声调相同的三同尾;诗的语体不是文言而是精约口语等。这些观点是在探索“新杂言诗”时形成的。目前已写入《新杂言诗》和《新杂言诗的律句》两文,另一篇《精约口语与新杂言诗》还在修改中。如果老师有空并有兴趣,请告知邮箱,让我发给您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10-5 21: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3 19: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4 18: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