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魅力独具,诗人兴会新都香城 中国格律体新诗新都论坛暨中国格律体新诗网网十周年庆典隆重举行
文/谭宁君
10月29日,由成都市新都区作协、中国格律体新诗网主办的“2016中国格律体新诗新都论坛暨中国格律体新诗网十周年庆典”在西南石油大学隆重举办。四川省作协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著名诗人杨牧,热爱写作的四川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李学明,《重庆文学》原副主编、中国格律体新诗理论家万龙生,重庆师范大学教授、“海峡两岸诗歌研究所”所长、楚辞专家黄中模,重庆市诗词学会副会长王端诚,四川文艺传播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建成,四川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剑冰,四川省作协全委会委员、成都市作协副秘书长、都江堰市文联副主席王国平,民盟四川省委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四川散文学会副会长刘安祥,《西藏人文地理》杂志主笔、西藏门罗文化研究专家罗洪忠,渠县作家协会主席李明春、青白江新诗学会会长、著名诗人李龙炳,《品味眉山》主编、打工诗歌代表诗人许岚,中国诗歌网四川频道编辑、诗人其然,常州市地方文化研究会游子委员会副会长、诗人杨恒学,金堂县人大教科文卫办副主任、诗人吴世松,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人文地理散文家蔡文彬,四川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华林凤、赖金学,广汉市作协副秘书长、诗人羊子、资深媒体人、国际在线记者、作家廖兴友以及来自重庆、西藏、江苏、安徽和省内眉山、德阳、自贡、南充、达州、泸州、成都本地、新都本区的100余位专家学者、诗人作家、文艺评论家、媒体人员参加了庆典。 新都区委宣传部党组成员、纪检组长、作曲家余新蓉,新都区文联秘书长赵美发到会祝贺并讲话。区文联主席罗朝荣因公出差未能到会,特发来诗歌表示祝贺。余小曲代表中国格律体新诗网组委会做网站十周年工作回顾与发展展望,新都区作协主席庄增述代表作协发言。 庆典收到鲁迅文学院原副院长孙武臣,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曾凡华,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洪烛,著名诗歌评论家、重庆市作协副主席将登科,中国作协现代文学馆研究员、世界诗人大会副秘书长北塔,《中华诗词》执行主编高昌,中国楹联学会原秘书长王庆新,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长段明贵,《世界汉诗》执行主编何怀玉,四川大学教授、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周啸天,华侨大学教授、著名诗人、诗歌理论家毛翰,住建部《建设科技》总编、诗人古春晓,安徽大学教授何功杰、赵黎明,西华大学教授、民间诗歌整理者王学东,美国芝加哥风城诗社社长初雪,国际诗歌音乐学会会长、新西兰诗人黄乃强,新加坡女诗人韩昕余,《香港诗人》主编恒虹,香港唯美诗歌学会会长怡凡等来自美国、新西兰、越南、新加坡以及包括台湾、香港在内全国各地专家学者、诗人作家、文学社团、期刊网站的题词、贺词、贺信、书画题赠等二百余件。 庆典上,主办方分别颁发了格律体新诗的“创作成就奖”、“理论成就奖”等多个奖项。余小曲、王端诚、王世忠、张先锋获中国格律体新诗“创作成就奖”;万龙生、程文、孙则鸣三人获中国格律体新诗“理论成就奖”;北京女诗人任雨玲获中国格律体新诗“双语成就奖”;黄中模、马德荣、周拥军、李长空、马世成、谭宁君、张晓平获中国格律体新诗“推动成就奖”;刘贵宝、汪常、杨丽芳、刘天宇获中国格律体新诗“新人奖”。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诗歌如果有外在的形式,没有内在的美,不就成了散文了?”在谈到诗歌美学的时候,著名诗人杨牧引用了艾青的诗歌《礁石》,来阐释诗歌的内在节奏美,赢得在场诗人们的阵阵掌声。会上,李学明、黄中模、万龙生、徐建成、杨剑冰、王国平、华林凤以及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初晖诗社”大学生诗人陈晖等也作了精彩发言。 2006年3月,四川诗人余小曲在成都注册建立“中国格律体新诗网”站,成为全国第一家直接使用“格律体新诗”这一诗学名称命名的诗歌网站,传播、展示格律体新诗,并与“东方诗风”网站协同配合推动格律体新诗发展,秉承闻一多、何其芳等人的诗学理念,担起了发展、完善新诗格律的历史使命。同年6月,诗人李长空在百度空间以“格律体新诗”用户名建立同名主题空间,推介宣传格律体新诗。在短短十年间,该网站先后出版了内部交流杂志《格律体新诗》十四期、内部交流理论成果《中国格律体新诗理论集》一部;网站成员正式出版个人作品集或者多人合集数十部;《星星》诗刊、《中华诗词》、《北京诗人》、《诗词之友》、《重庆诗词》、《贵州诗联》、《并州诗汇》、《当代华文诗家》、《世界汉诗》、美国《休斯敦诗苑》、《圭臬》诗刊、《重庆艺苑》、诗生活《芙蓉锦江》、《现代格律诗坛》、《东方诗风》、《渝水》、《中国微型诗》、《华文诗社》、《诗文杂志》、《濛山文艺》《意外诗刊》《美塑》、《新月诗镌》、《短歌行》诗刊、《初晖》诗刊,中国诗歌网四川频道、网易《中国作家》频道、现代诗人网、四川文化网等省内外报刊杂志、网站对中国格律新诗的发展给予了极大关注。 庆典之后,还举行了格律体新诗论坛和诗歌朗诵会。西南石油大学初晖诗社、汉服社成员以及校内诗歌爱好者成为诗歌朗诵会的生力军,他们的朗诵与表演充分展示了格律体新诗传承与创新的特点、可歌可吟的魅力与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