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81|回复: 1

许霆教授《十四行体中国化论稿》完成,即将问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5 18: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许霆教授《十四行体中国化论稿》完成,即将问世
在《十四行体在中国》之后,许霆教授的新著《十四行体中国化论稿》完成,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承作者将此书的排印电子稿发来,使我得以享受先读之快。不敢专私,又因时间精力有限,先摘其重要片段以飨同好。
一、在绪论中引用屠岸的论述,指出汉语十四行诗的诞生,使这种世界性诗体突破了印欧语系的范畴,而进入汉藏语系的领域。而包括十四行诗在内的中国新诗必将以非凡的风采出现在世界的诗歌舞台上。
二、以十四行诗英国化的历史证明其中国化成功的可能性,亦即在他国本土化、民族化的可能性。
三、十四行诗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分为四个时期:早期输入期,与新诗的发生同步;规范创格期,与新诗的纠偏创格同步;从20世纪30年代至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时期,为探索变体时期,类似英国的学习与改造阶段;进入新时期之后,为十四行诗中国化的探索多元和创作繁荣期,作者的观点是:主张创格的和变格的十四行诗,而慎写自由的十四行诗(即仅仅十四行而不遵从其他任何规范的作品)。
四、在第一章《十四行体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谈到十四行诗中国化的探索多元和创作繁荣期的主要表现方面时,指出第四个方面媒体传播的多元并存时,特别提到网络传播和民间诗刊对十四行诗的发展的作用尤为重要,其中就肯定了东方诗风中国格律体新诗网及其刊物。
五、在第五章《十四行诗中国化的转借环节》中又着重介绍了上述两站,并且指出人员有所交叉,分别列举了代表性诗人,包括万龙生、王端诚、周拥军、孙逐明、齐云及余小曲、任雨玲、马德荣、张先锋、李长空。指出其特点是冲破“意体”‘英体’的束缚,把中国十四行诗分为整齐体、参差体、复合体三种体例,而明确地把“自由的十四行诗”排除在外。其第五节《世纪之交的新媒体传播》中,更是分别论述了博客、论坛的作用。王端诚的创作与网络的互动成为范例,程文的《网络诗话》得到重点评介。我201414日在博客上对王端诚宋词14行今译的推介也成为典型事例。著者根据马德荣提供的资料,肯定两站两刊有50多位诗人发表了数百首十四行诗,还开列了包括36位诗人的名单(不赘),重要诗人大多囊括其中。
六、在第六章《十四行体中国化的诗组创造》第五节重点分析了王端诚的花环体十四行诗组《菊花之歌》做了高度的评价。
七、本书重视外国十四行诗的汉译,专章予以论述,又在第十一章特地论述十四行诗移植与中国新诗诗体建设的关系,很有见地,对于中国新诗迄今尚未解决的格律建设意义重大,为格律体新诗的创建努力奋斗的诗人们应该感谢著者的研究给予我们的启示。
八、关于十四行诗中国化问题,此书做了全面的论述,这是迄今为止一部关于十四行诗在中国移植历史进程的划时代学术著作,林林总总,博大精深,具有极大的学术意义,对于新诗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我眼力不济,电子稿阅读不便,未能细读。只是为了使为十四行体中国化尽心尽力的网络诗人们收到鼓舞,着重介绍了于此有关的内容,其他许多重要方面都未能一一涉及。特此说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9 21: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许霆教授《十四行体中国化论稿》出版后,必定会对十四行诗在我国的普及、推广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