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75|回复: 2

走出微型诗创作的八个误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 22: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走出微型诗创作的八个误区/寒山石相关搜索: 寒山, 误区, 创作

走出微型诗创作的八个误区
作者:寒山石  日期:2008-6-11
    一是要走出“唯技巧论”的误区。一首成功的微型诗一定是独特之作,总是以新颖的视角、新奇的表达和新鲜的内容,让人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如果失去了新、奇、巧,自然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但是,新奇不是玩小聪明,不是一味地玩技巧。我们不能把技巧绝对化,走到唯技巧论的极端。写作技巧是实现作者写作意图的重要条件,是构成诗歌艺术性的内在因素,必须通过不断的写作实践纯熟自如、富于创造性地运用于创作过程。古人说:“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规矩也。”识得“活法”,并能运用“活法”是掌握诗歌创作技巧的重要标志。微型诗创作固然要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但决定这些方法和技巧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是作者的基本功。这种基本功就是作者对待万事万物的态度以及用诗歌文本反映事物的本领和能力。同时,决定诗歌价值的主要因素,还是内容,脱离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文章的审美价值乃至艺术性,也就不复存在了。遗憾的是,一些作者忽视了自身基本功的锤炼,忽视了对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的深刻挖掘,而把微型诗仅仅作为一种技巧性的文本,把微型诗当成了一种“文字游戏”,陷入了玩技巧的误区。这也是时下微型诗难以被相当一部分读者认同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要走出“风花雪月”的误区。微型诗是什么?它是现实的触动,是生活的折射,是诗人思想的天空中瞬息即逝的一颗流星,短暂而璀璨夺目。固然,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会给我们带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灵感,但复杂多样的现实生活永远是我们最重要的创作源泉。但是,当下的诗歌创作特别是微型诗创作更多的陷入了对风花雪月的吟唱而脱离了现实,缺乏反映现实、直面现实的力作。所以,我们看到的多是无关痛痒但却沾沾自喜的孤芳自赏,而很少看到诗人的责任感、道义感和人文关怀。据笔者在《网络微型诗》、《中国微型诗》这两个目前有一定影响的论坛观察,反映现实的微型诗作恐怕不足20%。这种现象的发生,要么是诗人对社会生活反映迟钝,要么是缺乏直面生活的胆识和勇气;要么就是在一种强烈的发表欲、成名欲,一种所谓“高产”观支配下“工匠式、模式化”的制造。我想后者可能更为严重。当然,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前边提到的一味地玩技巧耍小聪明密切相关。我们有理由认为,微型诗较之长诗和短诗,更能够及时地表达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真知灼见,表达诗人对于真善美和假丑恶的感情。但愿我们的微型诗人能够更多地关注生活、关注现实。

    三要走出“形式主义”的误区。不错,我们对于微型诗有严格的界定,“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这种界定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有利于促进微型诗发展的。事实上,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中国诗坛上兴起的微型诗体,这种形式为除题目外一至三行的微型诗,以其短小、精炼、富有诗意和韵味的特色,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诗人认同和参与,并掀起了一个个微型诗潮。问题在于,一些诗人在微型诗创作中一味地求形式,采取削足适履的办法,把明显不是三行的微型诗,硬性摆布为三行,显得不伦不类。诗歌创作当长则长,当短则短;宜长就长,宜短就短。一切均应顺乎自然。能长成参天大树,何必硬折成短枝?原本是一颗露珠,又何必吹涨成一个大大的肥皂泡?而且,如同一个无论多么完美的人,都有缺陷一样,微型诗有它的优势,也有它与生俱来的不足,我想我们应该十分清醒地认识这一点。

    四要走出“名词解释”的误区。所谓“解释”,一种意思是指“分析阐明”,第二种意思是指“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而我们相当一部分微型诗作,甚至大部分微型诗作,更多的是对于题目的一种解释,是一种直接的演绎,一种肤浅的说明,一种生硬的肢解,缺乏开放性、创新性思维,从而显得视野不开阔,内涵不丰富,思想不深邃,容量不博大。譬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死寻找光明”,如果让我们来写,题目可能就是“寻找”,而不会是“一代人”。因为我们习惯于解释题目,而不善于开拓诗的意境。如果这样,诗作内蕴的震撼力就会大打折扣。

    五要走出“挤牙膏式”的误区。我始终以为,微型诗是一种灵动之作,是神来之笔,是诗神的幸运光临,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得来全不费功夫”。它的产生,十分自然,是“自来水式”的自然,不是“挤牙膏式”的“难产”。也就是说,微型诗不是苦思冥想得来的,它是瞬间迸射的美丽火花,是诗人对瞬息即逝的精妙感悟及时敏锐的捕作,浑然不见人工斧凿,曲艺工笔,如同摄影师抓拍的绝妙镜头。但是,不少微型诗人却过多地注重挖空心思,苦思冥想,这种“挤牙膏”式的创作自然遏制了诗意的创造,导致微型诗作的质量不高。所以,不要为了数量,为了发表,为了所谓的虚名而硬性拼凑,虚掷光阴,也浪费读者的时间。

    六要走出“似曾相识”的误区。现在有不少的微型诗作读来似曾相识,总感觉好象在那儿读到过,相信诗友们或多或少也都有这种感觉。这说明,一方面,微型诗创作中的雷同现象比较突出,甚至一些诗作本身就带有明显的模仿或者变相改写痕迹;另一方面,更为深刻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陷入了“记忆”之中。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每当我们读到一首精美的微型诗,因为其短小精悍,富有冲击力、感染力和震撼力,所以很容易深深地烙在我们的脑海中,沉淀在我们的思想河床上(当然,长诗中最闪光的语言,对我们最有触动的诗句也会这样沉淀下来),甚至融化成为我们精神的一部分,奔流在我们的血脉中。随着时间的流逝可能变得模糊,但会在某种情景下突然冒出来,这时候,我们就有可能以为是自己的创作,这样,在读者看来,无论是表达方式,还是诗意本身,甚至包括语言,都感到似曾相识。这样的诗作,不过是一种对于原有诗作的翻版而已。创作中我们必须尽可能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
   
    七要走出“孤芳自赏”的误区。严格说来,这一点不是谈微诗创作,而是谈微型诗创作的生态环境问题,谈一个微型诗人应该如何自觉接受别人的批评,如何敏锐地发现并学习他人的长处,在良性互动的氛围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自古“文人相轻”,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总有一些人沉缅于孤芳自赏,而缺乏对别人的赏识,也缺乏认真地、宽容地对待他人批评的态度。一旦你指出他的问题,他的第一反应不是认真地思考和分析别人的意见到底中肯与否,而是指责你算老几?你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你那个臭水平还说我?特别是对于刚刚涉足论坛的新人更是不屑一顾。笔者最初进入微型诗坛就曾多次遭此“厄运”,为了避免麻烦,避免毫无意义的口舌之争,所以回帖的基本原则是“感动就评”,凡是点评的均是对自己有触动的,是激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维从而引起共鸣,一吐为快的。当然,这个问题也是当下文学存在的普遍问题,譬如,论坛点评除了“欣赏”、“精彩”、“好”、“学习了”、“多指教”等等无关痛痒的话语,还有什么?还有多少良性互动可言?因此,笔者衷心的期望微型诗坛真正有一个宽松的批评氛围。因为,孤芳自赏是可怜的,批评失语是可怕的。唯有善意的批评,才可能有微型诗人的成长和微型诗的繁荣。

    八要走出“急功近利”的误区。这一点也并不是谈微型诗的创作问题,而是谈对微型诗的态度问题。之所以要谈这个问题,是因为创作态度决定创作方向和创作质量。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科学殿堂里有三种人,一种人为了谋取私利,另一种人为了满足兴趣,再一种人是为了追求真理;天使要把前两种人赶走,只留下第三种人。这对于我们无疑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在文学创作当然也包括微型诗创作中,是不是也存在这三种人呢?历史地、客观地看,沽名钓誉的功利性、业余爱好的兴趣性和坚贞纯洁的追求性,这三种人毫无疑问都是存在的。而且,微型诗作为正在蓬勃发展的事物,也就给极少数人的谋取虚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使得他们动辄以“领袖”自居,这当然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而对于“满足兴趣”者,应当以宽容的态度来予以理解。有兴趣即为之,失去了兴趣便可走之;来是一种推动,走也不是什么损失(笔者就是一个兴趣者,一个时期以来对于微型诗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以较大的热情投入其中,也许这会成为自己长期的爱好,也许会在某一天退出)。当然,唯有以纯洁之心坚韧地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的人,才是真正的中间力量。微型诗的发展需要这样一批中坚。但愿微型诗坛能够少一点功利,多一份纯净;少一点浮躁,多一点沉稳。也但愿“兴趣者”能够发展为“追求者”,毕竟“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体味到微型诗创作的快乐,并以快乐的心境去追求,才可能成为“微诗之大家”。
如需转载,请说明出自:中国微型诗 http://www.cnwxs.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22: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微型诗更应该具备贾岛的推敲精神。微型诗要有诗歌的整体美意境美,也应该有字眼美(单个字所创造的特别感觉即亮点)。当然题目也是显得至关重要的。

[ 本帖最后由 偷得半日闲 于 2008-12-15 17:5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22: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蔡德茹
一是要走出“唯技巧论”的误区。一首成功的微型诗一定是独特之作,总是以新颖的视角、新奇的表达和新鲜的内容,让人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
二要走出“风花雪月”的误区。微型诗是什么?它是现实的触动,是生活的折射,是诗人思想的天空中瞬息即逝的一颗流星,短暂而璀璨夺目。
三要走出“形式主义”的误区。
四要走出“名词解释”的误区。所谓“解释”,一种意思是指“分析阐明”,第二种意思是指“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
五要走出“挤牙膏式”的误区。我始终以为,微型诗是一种灵动之作,是神来之笔,是诗神的幸运光临,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得来全不费功夫”。它的产生,十分自然,是“自来水式”的自然,不是“挤牙膏式”的“难产”。也就是说,微型诗不是苦思冥想得来的,它是瞬间迸射的美丽火花,是诗人对瞬息即逝的精妙感悟及时敏锐的捕作,浑然不见人工斧凿,曲艺工笔,如同摄影师抓拍的绝妙镜头。但是,不少微型诗人却过多地注重挖空心思,苦思冥想
六要走出“相似曾相识”的误区。
七要走出“孤芳自赏”的误区。严格说来,这一点不是谈微诗创作,而是谈微型诗创作的生态环境问题,谈一个微型诗人应该如何自觉接受别人的批评,如何敏锐地发现并学习他人的长处,在良性互动的氛围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八要走出“急功近利”的误区。
-------------------------------------------------------------------
向老师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