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格律诗记事 第二十四回 偏爱新诗编诗刊 喜好藏书做书虫 死水吧 --------------------------------------------------------------------------------------------------------- 一 话说新月诗人沈祖牟,字丹来,1909年出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市) 的一个名门世家,其高祖沈葆桢,官至清代两江总督,福建船政大臣。其父沈觐平为福建藏书家,喜好研究目录学。其母为清末代帝师陈宝琛堂侄女,知书达礼。书香门第的文化熏陶,使沈祖牟自幼嗜好诗书,是家中的藏书楼“饮翠楼”的书虫。 沈祖牟小时候就聪颖过人,不仅工于吟诗填词,善作古文,还充分展示自己的各方面才华。曾自编自印月刊供亲友们阅读。他的刊物名为《四声月刊》,稿件有的是向亲戚同伴们征稿,有的是自己搜集先代掌故,乡邦文献,家乡风味特产等内容,编辑而成。少年的历练竟为后来打下基础,1932年,沈祖牟与同仁在厦门集资创办《南天诗刊》,并任主编。此刊发行于厦门、福州,远至上海、香港,出版者为南天诗社,印刷者为厦门公刊印书馆。当时,刊载新诗的专门刊物尚不多见,《南天诗刊》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于南国,将京、浙、闽、粤各地的佳作结集成编,促进了新诗的交流和传播,成了福建出版新诗的最早刊物之一,在福建文学史料中留下了痕迹。 受家学渊源的父亲影响,沈祖牟对藏书情有独钟。他虽然喜爱传统文化,但因父亲早逝,作为家中长子的沈祖牟,为了供养家中弟妹等人,在上海光华大学读书的他,报考的却是经济系,毕业后他从事的也是商务工作。但却从未放弃过自己对诗文的爱好,在公务之余,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还广泛网罗并收藏各类图书。他常到旧书店,旧书摊去淘书,旧书铺是他时常光顾的地方,在这些地方,他淘到不少历史资料和地方文献。由于经济所限,他无法随心所欲地大量购买图书,但却总会在每月发薪时,挤出钱来用于购买古旧善本书籍,并亲加考订编纂,最终成为福州著名的收藏家。 沈祖牟十分珍爱图书,常对自己收藏的书籍资料进行分类,编目,对一些破损厉害的书,就请技工到家中来修补、裱糊,使文献得到最好的保护。他也善于利用藏书,常自制卡片,对史料进行校对、考订、编纂等,使自己的藏书发挥更大的作用。沈祖牟收藏的各类图书,均存于“绿筠书屋”即“饮翠楼”中。在藏书楼里,他常常陶醉于读书与创作的快乐之中,而忘了吃饭与休息。他把工作之外的时间与心血都倾注在搜书、藏书、读书与著书上。有一次,他因胃痛恰好在家中休息,得知书贩正在福州北门想将一些珍贵的文献走私偷运出国。他心急如焚,不顾夏日炎炎,拖着病体,迅速赶到北门。而势利的书贩索价甚昂,为了能买下这些书,他不顾自己囊中羞涩,先将挂表抵押着,然后回家四处筹款。当他忍着胃痛,汗流浃背地将文献买下后。终于乐着说:“我今天是做了件好事啊!” 他乐于搜书,勤于著述,一生留下了大量作品。他不仅辑录了《清代乡会试硃卷齿录汇存》、《耑斋丛书》、《闽中文献录》、《沧趣楼联语》等。此外,还创作发表了大量的诗歌、散文、随笔、速写、诗话、译诗等。他还著有《福建文献述概》、《谢钞考》、《李卓吾文考》(未印稿)等,为福建文坛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沈祖牟乐于与文化界进步人士交游,陈梦家、卞之琳、方令孺等都是他的文友诗侣。福州知识界萨士武(省图书馆馆长)、寇冰华(福州日报总编)、陈矩孙(陈宝琛孙子)、学者章振乾、诗友陈敏淦(黑尼)、陈揖旗等都是他家的座上客。1936年2月,大文豪郁达夫来福州工作, 祖牟以福州文艺组织“福州友社”社长身份举行欢迎会,邀请郁欣赏闽剧, 各撰写戏剧论文发表。他敬重文艺界前辈魯迅先生,1936年10月鲁迅去世时,福州文艺界29人联名向鲁迅家属发出唁电,领衔的就是祖牟。
1946年,祖牟从东北回福州,衣服仅一箱,藏书却有十几箱。1947年因胃病到上海动手术,死于医疗事故。沈祖牟英年早逝,终年38岁。身后留有四女:孟璎、亚璎、叔都、季璎,子丹昆(媳孔丽君),都是学有所长,卓有貢献的教授、专家。近年他的骨灰移葬马尾区安福陵园,遂了数代人与马尾的情缘。 沈祖牟的藏书于解放后由夫人张瑞美经她的母校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教授、协和大学文学院院长陈遵统(易园)教授的协助,捐献给福建省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