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风过无痕 于 2011-6-26 10:58 编辑
我上面的说法有些疏漏,音步与音节是两个概念,外语诗歌中,一个音步邮两到三个音节组成,音步的划分是根据一个音步中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不同的排列组合形式而对音步做出的划分。
简单说,“轻读音节”为抑、重读音节为“扬”,看过下面的分类就更好理解了:
1、抑 扬 格:1轻读音节+1个重读音节
2、扬 抑 格:1个重读音+1个轻读音节
3、抑抑扬格:2个轻读音节+1个重读音节
4、扬扬抑格:1个重读音节+2个轻读音节
5、扬 扬 格:2个重读音节
日语音步由高低对立两个成分组成,英语音步由轻重对立的两个成分组成,法语音步由长短对立的两个音步组成,……以上对立都可以用“张弛对立”来概括。
汉语诗歌的音步划分,古体诗词基本已成定论,而新格律体诗的提倡者,因为尚在探索过程中,目前还没有一个系统的、大家所能接受认可的方法。因为像“东西南北”“柴米油盐酱醋茶”之类的并列结构,既可以两字一顿或三字一顿地读,也可以一字一顿地读,如果采取后一种读法,则得认为汉语中存在单音节自然音步。如果采取后一种读法,则得认为汉语中存在单音节自然音步。
我所说的7.4.8.10是按音节算出的诗行长短,格律体诗歌的诗诗行长短目前基本上是按字数来划分的,而不是按照音节组合来划分的。这好像是我们有些分析评论家平常所忽略的问题之一。
我不建议拿个诗就套什么四音步、五音步,抑扬格、扬扬格的,甚至怀疑弄出这些概念的人不是有病就是故意显得自己多么有学识。
还是以“五步抑扬格”为例,按道理应该是每行十个音节,每节都是抑扬格的排列,但是看看哪里有这么多诗去严格遵守这些条条框框的?于是还得费尽心思的去解释这些不合格律的现象:出现十一个音节,那是因为诗行结了阴尾,压了阴韵;诗的开头不用抑扬格而用扬扬格,那是“倒置”,诗内出现非抑扬格音步,那叫“替换”。我看这都觉得累,更别说去费精神去想了。
诗歌这东西,自己读的顺口感觉到美感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