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
试用“音节字拍律”分析格律体诗歌节奏:
在分析之前先讲讲这里所用的“音节字拍律”的分析方法:双斜线划分停顿,停顿最好不要拆分意义词组;单斜线划分节拍,但不停顿,不停顿就是连读;后面是用数字分析节奏停延的,那些数字表示几字一拍,一点“.”代表停顿一拍。节拍小节中有一字半拍停顿半拍的一字拍,一般用一字一拍就涵盖了,不用再单独标示停延了。这里还存在一个需要解决的标示问题:半拍的停顿(或延音)这类读句节奏划分,在文字中还是可以用双斜线标示,但用数字分析时却不便再用“.”分隔,因为前面“.”已被用于代表一拍停顿,那么半拍停延可以用半角的“,”号来分隔即可,这跟加字减顿是一个意思,只不过是加的字只占了半个停顿时长。在非停顿的节拍里,形式节奏划分即使拆分了词组,因为连读而不停顿,所以也就不会影响意义节奏的连贯。程式化划分有一个天条不可违反——程式化分割意义词组只能是在同一大顿之内,不可分列大顿两边。也即:连读的可以,割裂不可以!
望月寄远
作者:王端诚
每行三个两字拍,字拍之间停顿一拍。
你在//那边//望月2.2.2.
倚窗//独自//吟哦2.2.2.
把月//读成//诗句2.2.2.
原来//月亮//是我2.2.2.
我在//这边//望月2.2.2.
不慎//掉进//梦里2.2.2.
把月//化作//诗句2.2.2.
原来//月亮//是你2.2.2.
白沙井的启迪 王端诚
(注意第一段的一三句里第二顿少一拍,第三顿多一拍,但句子总的节奏没有变。)
真想/把//井口//浓缩/成/酒杯21.2.212.
好让/我//举手/间//开怀/乘兴21.21.22.
千万/人//同饮//这/一杯/美酒21.2.122.
千百/年//也未/曾//把它/喝尽21.21.22.
千万/人//千/百年//也未/喝尽21.12.22.
是/因为//它/心底//连着/洞庭12.12.22.
万吨/泉//我/只取//一瓢/而饮21.12.22.
已/领悟//井中/天//广阔/无垠12.21.22.
这首诗还可以这样分析(增加了许多三字拍,语速就快多了):
真想把/井口//浓缩成/酒杯32.32.
好让我/举手间//开怀/乘兴33.22.
千万人/同饮//这一杯/美酒32.32.
千百年/也未曾//把它/喝尽33.22.
千万人/千百年//也未/喝尽33.22.
是因为/它心底//连着/洞庭33.22.
万吨泉/我只取//一瓢/而饮33.22.
已领悟/井中天//广阔/无垠33.22.
望大陆 于右任
(半角的“,”号停顿半拍或延长前面字音半拍,跟前面一字半拍合成一拍。)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21,221.
望我//故乡; 2.2.
故乡//不可//见兮,2.2.2.
永不//能忘。 2.2.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21,221.
望我//大陆; 2.2.
大陆//不可//见兮,2.2.2.
只有//痛哭。 2.2.
天//苍苍,1.2.
野//茫茫;1.2.
山//之上,1.2.
国//有殇!1.2.
以《将进酒》试看音节节拍分析之结论:
君/不见,// 12.
黄河/之水//天/上来,// 22.12.
奔流/到海//不/复回。// 22.12.
君/不见,// 12.
高堂/明镜//悲/白发,// 22.12.
朝如/青丝//暮/成雪!// 22.12.
人生/得意//须/尽欢,// 22.12.
莫使/金樽//空/对月。// 22.12.
天生/我材//必/有用,// 22.12.
千金/散尽//还/复来。// 22.12.
烹羊/宰牛//且/为乐,// 22.12.
会须/一饮//三百/杯。// 22.21.
岑/夫子,//丹丘/生,// 12.21.
将进/酒,//杯/莫停。// 21.12.
与君//歌//一曲,// 2.1.2.
请君/为我//倾耳/听。// 22.21.
钟鼓/馔玉//不足/贵,// 22.21.
但愿/长醉//不复/醒。// 22.21.
古来/圣贤//皆/寂寞,// 22.12.
惟有/饮者//留/其名。// 22.12.
陈王/昔时//宴/平乐,// 22.12.
斗酒/十千//恣/欢谑。// 22.12.
主人/何为//言/少钱,// 22.12.
径须/沽取//对君/酌。// 22.21.
五花/马、//千金/裘,// 21.21.
呼儿/将出//换/美酒,// 22.12.
与尔/同销//万/古愁!// 22.12.
从以上分析我们能得出以下四个结论:
一、“与君歌一曲”的节奏型跟全诗的主旋律是不一样的,更像是独白。只能用“2.1.2.”这样的六拍使其跟主旋律合拍;
二、在一个三字尾的读句里,“12.”这样的字拍组合一般就是一字拍一拍(也可以一字拍半拍停顿半拍)、二字拍一拍,再加后面的停延一拍。但“21.”这样的字拍组合就可能有两种音长安排:一种是二字拍后停延半拍、一字拍只有半拍,再加后面的停延一拍;或者,二字拍与一字拍连读,二字拍一拍,一字拍也一拍,再加后面的停延一拍。
三、非停顿字拍后面微小的停延更像是从字拍中挤出来的一点点剩余时间,并无须单独计算时间占用。其实“节奏”是敲一下为奏,后面有一个空的节,奏和节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节拍。故而,字拍后面正常的短暂停顿属于节的范畴,本就属于节拍的组成部分,一般情况无须单独分析。
四、我们看这一段:
君/不见,// 12.
黄河/之水//天/上来,// 22.12.
奔流/到海//不/复回。// 22.12.
君/不见,// 12.
高堂/明镜//悲/白发,// 22.12.
朝如/青丝//暮/成雪!// 22.12.
为什么这里加“君不见”三字两拍读来特别的顺口呢?因为它是“12.”两个字拍加一顿共三拍,跟主旋律的每一读句两个字拍加一顿三拍是一样的,节奏完全合律,故而读来朗朗上口。试想改成四字如何?也没问题!因为还是两个字拍加一顿,譬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若改成两字呢?问题就来了,节拍不对,读不顺!因为它是一个字拍加一顿,少了一拍。所以说,光对称是不行的,还必须诗行节奏合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前几句的节奏也可以是22.12.这种不划开意义词组的划分方法;因为在句中三字尾是连读,所以现在的22.21.程式化处理即使划开了三字尾的意义词组,也不影响意义词组的连贯;这里边还有许多句22212.加字减顿的处理,并没影响节奏;还有“呜呼——”一句2..减字加延音的处理,也不影响节奏。)
八月/秋高//风怒/号,//22.21.
卷我/屋上//三重/茅。//22.21.
茅飞/渡江//洒江/郊,//22.21.
高者/挂罥//长林/梢,//22.21.
下者/飘转//沉塘/坳。//22.21.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22212.
忍能/对面//为/盗贼,//22.12.
公然/抱茅//入竹/去。//22.21.
唇焦/口燥//呼/不得,//22.12.
归来/倚杖//自/叹息。//22.12.
俄顷/风定//云墨/色,//22.21.
秋天/漠漠//向昏/黑。//22.21.
布衾/多年//冷似/铁,//22.21.
娇儿/恶卧//踏里/裂。//22.21.
床头/屋漏//无/干处,//22.12.
雨脚/如麻//未/断绝。//22.12.
自经/丧乱//少/睡眠,//22.12.
长夜/沾湿//何由/彻?//22.21.
安得/广厦//千万/间,//22.21.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22212.
风雨/不动//安/如山!//22.12.
呜呼——//2..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22212.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2212.
再试看两首歌词的音节节拍分析:
《从头再来》
主唱:刘欢
诗句、诗节、诗篇所有节奏都必须跟主节奏相谐调!
注:只对歌词做文字节奏分析,不一定非要跟曲子相对应,因为音乐有自己更灵活的节奏处理。
昨天//所有的//荣誉// 2.3.2.
已变成//遥远的//回忆// 3.3.2.
辛辛/苦苦//已度过/半生// 22.32.
今夜//重又/走进/风雨// 2.222.
我/不能//随波/浮沉// 12.22.
为了/我//致爱的/亲人// 21.32.
再苦/再难//也要/坚强// 22.22.
只为/那些//期待/眼神// 22.22.
心/若在//梦/就在// 12.12.
天地/之间//还有/真爱// 22.22.
看/成败//人生/豪迈// 12.22.
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22.22.
《开辟鸿蒙》
作者:曹雪芹
开辟/鸿蒙//,22.
谁为/情种//?22.
都/只为//风月/情浓//。12.22.
趁着/这//奈何/天//,21.21.
伤怀/日//,21.
寂寥/时//,21.
试遣/愚衷//。22.
因此/上//,21.
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21.23.21.
这是直接的节拍(字拍)划分,不管音步,只管节拍。一拍以一字二字为主,三字为辅,四字尽量不用(在特殊语速语义情况下可用)。句中大顿占用节拍,须要标注。
字拍分析方法主要用来指导写作,以作者自己的节奏安排意图为准,而不是主要用来分析已有作品!这是一个能同时指导写作和朗诵,分析停延和节奏,兼顾形式节奏和意义节奏的诗歌分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