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杂记(二) ·国诗*中的“变言变步整齐体” 来习水山中避暑,带了一本由钱理群、袁本良编选的《21世纪诗词评注》,偶尔翻阅,良多乐趣。昨天心血来潮,将该书携至林中,坐在石凳上赏读。读到沈汝瑾的《老农述灾象作此诗》,不觉眼前一亮。录之如下: 一雨四十日, 低田行大舟。 饿犬屋上吠, 巨鱼床下游。 张网捕鱼食鱼肉, 甕中无米煮薄粥。 天寒日短风萧萧, 前村寡妇携儿哭。 不是内容,而是形式引起了我的兴趣。此诗由一个五言句组和一个七言句组构成。看起来恰似一大一小两块方方正正的“豆腐干儿”。 由此我联想到咱们格律体新诗的“三分法”中的整齐体之亚种: “变步变言整齐体”,这是在实践过程中出现后再做理论概括而确定的一种体式,即同一首诗,因了表达的需要而改变行式,以不同的行式各自组成诗节。举例说,前边的诗节是九言四步式,后边改为八言三步式,或变化更多。当然,必须在各自的部分保持行式一致,实现局部的整齐。 此前我曾经谈过,格律体新诗的整齐体和都参差(对称)体可以分别与古之齐言诗、词曲“对接”,如今,我又看到了古诗中也有不同句式(新诗称“行式”)一首诗中有序组合的例子。也就是说,古诗中也有“变言变步整齐体”呢。 格律体新诗中的“变言变步体”,试举我的一首为例,这是着意为之的: 长江中下游大旱 洪湖水,不再浪打浪 老渔歌,已不宜再唱 再没有浩浩汤汤的景象 洞庭鄱阳都变成大草场 死多少鱼儿啊虾儿 搁多少船儿在岸上 播不下种子渴死了苗秧 南水告急谈什么调北方 遭此劫知是谁之罪 反正是灾异从天降 胡闹腾还要到哪个时候 人啊人怎不好好想一想 不过此诗又有所不同,一看就知,是一节诗内的两个部分变言变步,有规律地交替:每节前两行为八言三步,后两行为十言四步。 不过,要注意的是,“变言变步”离不开后面紧跟着的“整齐”,如果变言变步无规律可言,那不就成为自由诗了? *本世纪初的作品不便称古诗,故以“国诗”名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