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dgls 于 2011-9-12 08:56 编辑
二、亲情友情诗。为了生计,吴芳吉不得不长年漂泊在外,在全国一些大、中学校任教,远别父母妻儿,使他忍受对亲人苦思的熬煎。感情极丰富的吴芳吉,为此写下不少情真意笃的诗篇。有表现夫妻之情的,如《将自永宁归家先此寄内》等。有表现友情的,如《北望行》等。有抒发师生情谊的,如<新衣引》、<稻田第九班女儿毕业将去于其最后一课歌以别之》、《题本校理预科毕业同学录》、《岁暮示诸生》等,勉励学生应以天下为己任,时时关心国家大事,作国家民族的中流砒柱。
三、写景叙事诗。纯粹写景的作品,在吴芳吉的诗歌中很少,《清明》其二(落红如雨缀青苔)可算其中之一。而更多的写景诗,往往与叙事抒情结合在一起,显得内容丰富。《初夏赴丈人田舍看插秧》、《吴淞口访古》、《安源道上入农家小饮》、《崇明玩月》、《笼山曲》、《别上海》、《涝湖泛舟》、《神鼎山森林中作》、《君山灌足歌》、《谷山晚归》、《甲子重阳与明德远脚队七十人登涝塘北山绝顶》等都是这一类诗。这类诗,往往以生动传神著称,读之如临其境。
四、地方风物诗。为一家生计,吴芳吉四出打工,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每到一地,对地方风物热情歌颂,留下许多优秀诗篇。他对家乡风物也多次描绘,表达他的热爱之情。他在长沙明德中学任教期间,写了《自湘江望岳麓》、《西园操》等诗,对明德校园、岳麓山、涝湖、君山、爱晚亭、五里堤等无不充满热爱之情。
三
吴芳吉对新诗发展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其新诗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对当代新诗发展有诸多启发借鉴意义。 理论主张
(一)、吴芳吉认为:“诗人之作诗,犹如女子之生儿。” “儿在娘腹中,至少八九个月,乃得成熟降生。若是不到八九个月便就生下,这样便叫流产。流产的儿,是不能长大的。”诗人作诗,也是一样。起头要有“诗兴”。诗人之有诗兴,犹如女子有爱情的结婚;其次,要有“诗料”。诗人之有诗料,犹如女子之已有身孕;再其次要有‘诗的酝酿’。诗人之为诗的酝酿,犹如孕妇之重胎教;再其次,为诗的‘贡献’。诗人之到诗的贡献,就如母亲之分娩了。”
(二)、1929年,吴芳吉自编出版了《白屋吴生诗稿》,在该书叙中提出了与胡适等人完全不同的观点:首先,他肯定诗歌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的。他打了个生动的比方,说:“国家当旷古未有之大变,思想生活既与时代精神咸与维新,则自时代所产之诗,要亦不能自外。譬之乘火车者,既已在车,无问其人之欲行不行,要当载之前趋,欲罢不止。故处今日之势,欲变亦变,不变亦变,虽欲故步自封而势有不许。”就是说,新诗的发展与变化是客观的,绝对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能顺应潮流与时俱进,不能落伍,更不能阻挡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这段话指出了新诗产生、发展的必然性、正义性。
(三)、他在《提倡诗的自然文学》中说:“表情的方法既不能人人相同,做诗的格调自必个个有异。““诗既无文话白话之分,是彼此均属一家;诗纵有文话白话之分,不妨各行其是。须知诗之佳处,不在文字与文体之分别,乃在其内容的精彩。”可见他是承认新诗的.只是认为新、旧诗不应互相排斥,强生分别.而应各行其是,重要的在于内容是否精彩,持论是极通达的。
(四)、吴芳吉说:“白话长于写情,文言长于写景。因白话写情,有亲切细腻之美。文言写景,有神韵和谐之致。各有所长,莫能左右。婉容诗有情有景,故白话文言错杂用之。” “余之所谓新诗,在何以同化于西洋文学,略其声音笑貌,但取精神情感以凑成我之所为。余所理想之新诗,依然中国之人,中国之语,中国之习惯,而处处合乎新时代者”。
(五)、他在《谈诗人》中说:“现在报纸上登出的新诗,。。。。。。因为要做白话,连修辞也不讲究。对于文学的美。。。。。。简直没有人过问。于是,在形式上。。。。。。看不出一种外美,在精神上。。。。。。看不出一种内美。所以令人不耐咀嚼。美虽有庄严、神秘、宏壮、激烈、安静、慈悲种种之不同,诗之必要有美然后得以成立,总是不能非议的。”
(六)、他在《四论吾人眼中之新旧文学观》中说:“故有兴、有材,有字、有句,有体、有格者,而后可以为诗。”他又解释了何谓体、格:“一篇之中有适意,有适韵,有适字,有适句者,体也;无俗意,无俗韵,无俗字,无俗句者,格也。。。。。。故体以形言,格以品著。”可见他所认为的诗,就是具有真挚的思想感清,现实的生活内容,锤炼情美的语言,高雅脱俗的风格的诗。这样的理论,现在看来仍有其积极意义。
(七)、中国传统诗歌的艺术特质,简言之,即格律美、音韵美、节奏美、精练美,这些优秀的传统,都是新诗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他认为诗要有一定的音韵格律,语言要精粹,要纯从天真发出,诗要合天理人情,等。他说:“诗之能有永久性者,亦惟音韵格律是赖。”他主张写诗为文语言要精练。在《答刘泅英》一书中说:“行文能删去一字,便删一字,省却一句,便省一句.卒至遇删无可删,省无可省,篇无冗句,句无冗字,其文虽非极品,亦有可观。
(八)、在中西融合上,吴芳吉主张中西平等交流。中国传统文学有自己的特点,其中优秀部分必须继承发扬,对于西洋文学,只能选择性吸收,不能兼收并蓄。他说:“盖吾诗虽老,固非全枯。不须迁地,更难拔除。”“文字,中西全异者也;文艺,中西半同者也;文理,中西全同者也。舍其全异,取其全同,酌其或同或异,吾知其生气勃勃,光辉焕射,必有异于前矣。”“故余之取于外人,亦犹取于古人。读古人之诗,非欲返作古人,乃借鉴古人之诗以启发吾诗。读外人之诗,断非诌事外人,乃利用外人之诗以改良吾诗也。”
从以上简论可以看出吴芳吉的新诗观:新诗是随时代的发展而诞生的。在新诗诞生初期,新旧诗应各行其是,互不否定。新诗要有格律,要有体有格。体即为顺畅的韵律、对称的文字(音步)、规律的诗句;格即是规则的诗体。新诗要符合中国的语言习惯,要借鉴传统的文化,汲取西洋的精华。作诗要厚积薄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