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42|回复: 8

吴芳吉专辑(之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6 22: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dgls 于 2011-9-16 22:17 编辑


论吴芳吉的现代格律诗

李坤栋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长期以来一直不承认吴芳吉是新诗创作者,而把他打入旧诗人营辛。新诗的研究家们对吴芳吉几乎是不屑一顾的。事实上,吴芳吉不但是一位新诗创作者,而且还是现代格律诗的第一位创作者。其现代格律诗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容忽视。
                                               一
         吴芳吉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成就的诗人,看来是没有多大疑义的。他写过一些遵旧格律的律诗,但除去律诗之外的大量诗歌,“非驴非马”“不新不旧”,就其诗歌体制说,算新诗呢,还是旧诗?似无定论。我们肯定地说,吴芳吉的除律诗之外的大部分诗应算现代新诗,有少数算古体诗;新诗中有部分是现代格律诗。《吴芳吉集》诗歌部分收诗234(包括译诗)801(),另加该集所录《尚友集》中《忧患词》一题9首,日记(1238)《夏夜》(今拟题,属七绝)一题一首,新发现的《今夜别》一题一首,迄今为止所见吴芳吉诗总计有237812()。其中律诗53146(计五律3289首,五排33首,五绝24首,七绝1650),其余184666()多数都可以算现代新诗。如此说来,吴芳吉完全有资格称为一个现代新诗人。
          什么叫现代新诗呢?按胡适、刘半农、康白情、宗白华、郭沫若等人的意见,其标准是较为宽泛的。只要能反应时代新精神,不拘旧格律,“切自然的音节而不必拘音韵”的诗,就可称为新诗。按此标准,吴芳吉的大多数(除却遵旧格律的律诗和古体)基本上是符合上述条件的。把吴芳吉排斥于现代新诗人行列之外的,重要一条理由就是说他的诗语言“文央白”。早在二、三十年代,就有人批评他的诗“非驴非马”“不新不旧”,主要还是就语言说的。“文央白”的诗,带有词曲味的诗,在新旧交替的五四时代,是不足为怪的。而且不只是吴芳吉一家,傅斯年、俞平白、康白情、周无君等人的诗也存在这种现象,“都是从词曲里变化出来的,故他们初做出来的新诗都带着词或曲的意味音节”;二十年代后期“诗怪”李金发的诗,也“在语言运用上,文白夹杂,语序错乱”,但没有谁说他们不是新诗人、他们的新诗不是现代新诗。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和闻一多,“虽然同样‘拿来’西诗形式,也羼入一些文言辞藻”,我们同样承认他们是新诗人,而且还是优秀的现代新诗人。与上述新诗人相比较,无非吴芳吉的新诗词曲味更重一点,比一般新诗人多用了一些文言词汇,语言典雅些。这比起傅、俞、康、周、李、徐、闻等人的新诗,只有程度的不同,并无本质上的差别。直到今天,不少自由体诗,仍夹杂文言词汇和使用典故。因此,仅凭语言这点,没有理由将吴芳吉排斥于新诗人行列之外,没有理由说除去律诗和古体之外的吴芳吉那大量的诗不算现代新诗。可以说,这部分新诗在当时新诗大潮中是应该让其存在的别具一格的一个流派。可惜在对传统文化持偏激态度的五四时代及以后漫长的岁月中,无人出来作正确的评判和鉴定。令人兴奋的是,由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现代文学研究室编撰的《中国现代经典诗库》已录吴芳吉诗四首,《婉容词》、《两父女》、《北门行》、《巴人歌》入选。该“诗库”在《编选说明》中明确表示只收新诗,“旧体诗,一律不收”。这可能是承认吴芳吉为现代新诗人的最权威的见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22: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dgls 于 2011-9-16 22:16 编辑

      何谓现代格律诗?现当代人写作的在顿数、宇数、行数、段数、押韵等方向均有一定规律的现代新诗。格律主要是就诗歌的语言形式方向讲的。依照一定的格律写出来的诗,不论是何诗体,均叫格律诗。强调是“现代新诗”,无非是要与现当代人写的近体诗(包括词曲,按旧格律写就)相区别。
     “顿”即音顿,它又称“节拍”、“顿歌”,指句中由语音停顿而划分的段落,它是体现节奏感、形成语言音律美的重要因素之一。散文句中也有音顿,不过其数目不等,依句中意义、语法结构和朗读速度不同而有伸缩变化,韵文句式较整齐,音顿划分较匀称、均衡,数目也较固定。古典诗五言一般二至三个音顿。七言为三至四个音顿。现代新诗每行一般也分三至四个音顿。强调现代新诗音顿而从理论上说明的是何其芳先生。他说:“顿是指古代的一句诗和现代的一行诗中的那种音节上的基本单位。”他认为建立现代格律诗时要注意自然节奏和意群的统一,这与古诗的顿略异,而每行顿数有规律和意群句子有规律地押韵,是现代格律诗的必备条件。现代格律诗还要求每行的字数,每段诗的行数和每首诗的段数也应大体有规律;如果每行字数无定规,一段诗行数无大体要求,则与自由诗无异,所以,字数、行数、段数有一定规律也是现代格律诗与自由诗的显著区别之一。闻一多说:“格律可从两方面讲)属于视觉方面的,()属于听觉方面的。”“属十视觉方面的格律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属于听觉方面的有格式,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因此他主张现代格律诗要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吕进论现代格律诗的构建也包括三个方面:节奏式、韵式和段式。节奏式指“节奏单元的组成和节奏单元组成诗行的方式”,韵式指“韵的组成方式和韵在诗中的安排方式”,段式指“诗行组成诗段的方式和诗行(或诗段)组成诗篇的方式”。
         现代格律诗必须押韵,这几乎无异议。闻一多强调“音乐的美”,除音节节奏外,还指押韵。押韵属于听觉方面的格律。何其芳认为“新诗的格律的构成主要依靠顿数的整齐,因此需要用有规律的韵脚来增强它的节奏性。如果只是顿数整齐而不押韵,它和自由诗的区别就不很明显”。王力认为“韵脚应该认为是格律诗最基本的东西。有了韵脚,就构成了格律诗。”“韵脚是格律诗的第一要素,没有韵脚不能算是格律诗”。可见,押韵也是现代格律诗的必备条件。
         所谓“有一定的规律的现代新诗”,这“规律”非绝对固定为某一模式——如近体诗的格律那样,而是指大体上有一定的规律即可。如一行诗的顿数,二顿可,三顿、四顿、五顿亦可;每行字数多少不论,行与行之间既可以是五七言式的齐言体(俗称“豆腐干式”),也可是杂言体,只要大体整齐就行。押韵方式也可多样,如句句押韵,双句押韵,或隔若干行再押韵;一首诗也可按内容和情绪的变化多次换韵等等,只要大体有一定规律,就应当被视为格律诗。
          用上述现代格律诗的标准去衡量吴芳吉的诗,《小车词》等52首均合此条件。
                                  二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说:“第一个有意实验种种体制,想创新格律的,是陆志伟氏。”该集收陆志伟诗七首,一般认为其中《航海归来》及《摇篮歌》是最早的现代格律诗。这两首诗作于1920年。其实,陆志伟这两首格律诗不是最早的。吴芳吉写的一诗叫《小车词》,全文如下:

小车词
日出草啭莺,小车玎玎。
缫丝妹妹笑挥巾,
车来了,莫留停。
花香如待驾,珠露好揩尘。
不寒不暖趁良辰,
上工去,乐无垠。




日入柳啼乌,小车呱呱。
缫丝妹妹笑相呼,
车去了,莫踌躇。
天上星光闪,街头树影疏。
生成绝妙晚霞图,
回家去,乐何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22: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全诗两段,每段十行,第一行五字,二行四字,三行七字,四、五行各三字,六、七行各五字,八行七字,九、十行各三字。每行两个音顿到三顿、四顿不等,每段一、二、三、五、七、八、十行押韵,分段换韵。其句法结构虽然复杂一些,但两段结构一样,非常有规律。语言是白话的,通俗流畅。该诗创作的具体时间不可考,发表于191911月出版的《新群》杂志一卷一号。同载于该期《新群》的,还有《崇明玩月》、《卖花女》、《秧歌乐》,前两首为齐言体,后一首为杂言体,均为结构极有规律的现代格律诗。今录《崇明玩月》首二段:
       西辞峨眉秋/来作海上客/莽莽古神州/一来一变革/吟诗恐愁多/披衣望海月
     海月何娟娟/照我孤船边/但见天连水/但见水连天/不识山外云/不识云外山
          上述四首现代格律诗以发表时间说,比陆志伟的两首都要早。因此,吴芳吉才真正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想创新格律的”现代格律诗诗人。
          吴芳吉的现代格律诗,据《吴芳吉集》所载统计,可达52首。这些诗从形式看,可分为齐言体和杂言体两大类。齐言体有32首,杂言体有20首。下面分别介绍。
        齐言体现代格律诗。齐言体又分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四类。

(
)四言。只一首《与同乡少年聚饮竹溪口)),全诗四段,每段八行,每行四字。

(
)五言。共20首,这又分两类:一类是每行字数、每段行数都是固定的;另一类是一首每行字数固定,但行数不固定。前者如:《崇明玩月》、《醉醒吟》、《君醉犹未醒示树坤》、《题与妇照像》、《洞庭湖中望落日》、《湘君社长歌》、《南门行》、《短歌寄醴陵刘雪耘》、《丙寅元旦率题》、《人生原蓬梗》、《献骂我者》、《大学门口》、《岁暮示诸生》、《告女儿》、《乙丑初入都省雨僧兄病》。后者为:《谷山晚归》、《赋丈人》、《围城》、《秦晋间纪行》、《赴成都纪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22: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六言。共5首。《壬戊正月黄鹤楼下放歌》、《送倩曼于归罗府》、《师梅寄我红叶》、《树坤寄问归期》、《蓉城二友歌》。今录《送倩曼于归罗府》一、二段:
    倩曼今日离家 / 罗君迎上马车 / 缓过太平桥去 / 闲杀两岸梅花
    倩曼今日辞亲 / 红裙荡地轻匀 / 我与阿兄手足 / 如何寄我谆谆
    全诗基本上每两字一顿,一行三顿,一、二、四行押韵,每段四行,共五段。

(
)七言。共6首。《卖花女》、《志武死后招魂衡山绝顶》、《答湘潭女儿》、《酒醉逢臧壮男歌》、《寄食柏荣家中》、《浣花曲》等。今录《卖花女》第一、二章:
    卖花女子卖花声 / 声声勾起买花人 / 卖花女挽着云髻 / 买花人着素罗裙
    早晨卖花花正鲜 / 下午卖花花半奄 / 何日卖花花万朵 / 为留弟弟读书钱
        全诗每两字一顿,一行三顿,每行七宇;每段四行,押韵方式是一、二、四行相押;全诗由四段组成,非常有规律。
            必须指出的是,齐言体诗,特别是五七言体诗,仍应是现代格律诗的一种形式。对此,何其芳是反对的。他说:“有些作者想用五七言体建立现代格律诗”,“近几年来的试验却证明了此路不通”,原因是现代口语两个字以上的词最多,现代诗“每行的收尾应该基本上是两个字的词”,而五七言句往往是三字尾,这样,“五七言诗的句法和口语有很大的矛盾”。对此,不少人提出了不同意见。王力说:“豆腐干式并不都是可笑的”,只要“轻重相间是有节奏的,诗行和诗行之间运用同一的格律”,即音顿有规律就行了”。张大乾、李彤认为何论有些夸大,他对三字尾、一字尾一概排除,有些背离现代汉语的语言实际。许可认为何论“最大缺点就在于不承认行的字数整齐也是建立现代格律诗的必要条件”。客观地说,何其芳的意见确实有其拘泥处。他反对三字尾、一字尾,但他自己写的诗也未全做到两字收尾,也有三字尾、一字尾的情况。他强调现代格律诗顿数整齐而不强调每行诗字数整齐也有片面性。因为如果每行诗的字数不强调整齐(或大体整齐有规律),则与自由体诗无异。所以,齐言体应该是现代格律诗的一种形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22: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杂言体现代格律诗。分五种情况:
()以三言为主,兼杂言。仅二首:《小车词》和《万岁之声》。
()以五言为主,兼杂七言。这类有6:《短歌寄南川刘泗英》、《西园听查夷平君弹琴》、《君醉犹未醒示树坤》、《渝州歌》、《几水歌》、《友归》。今录《短歌寄南川刘泗英》一、二段:
    君从白沙还 / 应到白屋边 / 应到白屋边 / 满壁诗文频入梦 / 沿街父老旧相欢 / 燕子可曾迁 / 燕子可曾迁
    君从白沙还 / 应到蓑衣滩 / 应到蓑衣滩 / 暖树千村争种稻 / 清江二月有啼鹃 / 吾妻住此间 / 吾妻住此间
    其格式:1、每段首行相同;2,每段三个意群,第一个意群为三行五言(后两行为重复句),第二意群为两行七言,第三意群为两行五言(为重复句);3,每段除第四行外,行行押韵;4、用传统五七言的音顿。

(
)六言为主,兼杂言,共3首。以六言为主兼杂四、五言者为《汉上别家》。以六言为主兼杂五言为《论诗答湘潭女儿》。另一首以六言为主,兼杂七言,是《涝湖泛舟》,全诗六段今录一、二段:
    涝湖两岸平铺 / 湖水清清欲无 / 湖神使者双鸥雏 / 奉神命来招呼
    欧雏天真粒缦 / 向我声声催唤 / 风作锦缆云作帆 / 渡彼铿锵湖岸
    其格式是:1、全诗每行均为三个音顿;2,每段四行,除第三行为七言,余者均为六言;3,每段换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22: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七言为主,兼杂言,共9首,有四种情况:

A
、兼杂三言:《鹃声》。

B
、兼杂五言:《橘树谣》、《玉姜曲》。

C
、兼杂三、五言:《秧歌乐》;兼杂四、五言:《聚奎学校食堂歌》;兼杂六言:《冻雀诗》。

D
、五七言对半。这有3首,一首是《蔡忠浩之死别》,另两首格式全同,只是段数不一:《新衣引》12段,《西园操))4段。今录《西园操》一、二段:
    西园楼阁映池塘 / 缥缈胜潇湘 / 小桥芳径夹垂杨 / 人影几双双
    晨昏游息且翱翔 / 此地乐而康 / 无边清兴最难忘 / 四季百花香
    其格式:1、七言句与五言句错杂;2、具传统五七言诗音频;3,行行押韵,全诗不换韵。
     
      纵观吴芳吉的现代格律诗,显得很有规律。其形式有如下一些特点:第一,这些现代格律诗都是音顿节奏(即音组等时停顿节奏)体系,以传统诗词的五七言句子的音顿为主,很少破例,属于闻一多《死水》为代表的格律体系。第二,齐言体较多,杂言体较少,杂言体也以五、六、七言为主,极具建筑美。据所录52首计,齐言体32首,占近61.5%。第三,以每行字数规律看,一行三言极少,五、六、七言者最多。第四,押韵很有规律,均押尾韵,或行行押,或隔行押,或二者结合。无隔二句以上才押韵的例子。节奏感强,具音乐美。
第五,每个诗段的组成以及每段诗行数的组成,都有规律。齐言体不消说了,杂言体各诗段的组成也有一定之规。一段最少四行,最多可达二十六行(《秦晋间纪行》第10)。一段四行者最多,一段八行者次之。以全诗论,一诗四段、五段为多,少者一诗仅二段,多者达二十五段。第六,吴芳吉的现代格律诗带有明显的古典诗、词、曲的特点,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是极具民族传统的现代格律诗。
应该指出,吴芳吉创作的这些现代格律诗,形式上是对旧体诗词曲的大胆改良,虽有成就但显得还不太成熟,文言的句法词法还很明显。这些缺点,作为新旧过渡时期的作品,是不足为怪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22: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dgls 于 2011-9-16 22:15 编辑

                                             三
              吴芳吉现代格律诗非吴诗中最优秀的代表作,其优秀代表作《婉容词》、《两父女》、《巴人歌》等都不是格律诗,而是自由体诗。但吴之现代格律诗也有很重要的内容。这些诗,同样能反映吴芳吉作为一个爱国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他对亲人、故乡的爱恋,对军阀、反对统治者的愤很,抒情言志,感情真挚,发言惊挺,见地不凡。吴之现代格律诗有这样一些内容:

          (
)关心政治。作者时时关心国计民生,通过回忆或写实,态度鲜明地把矛头指向反对统治者,而对革命者,对受害民众深表同情。《壬戊正月黄鹤楼下放歌》是忆昔怀旧的,对武昌起义热情歌颂,对袁世凯等窃国大盗痛加鞭挞,感情激愤,爱憎分明。《南门行》谴责了1922年湘军军阀混战,一孕妇为流弹射死,作者深表愤慨。《围城》写于1926年西安围城中,对军阀混战造成的民生凋敝、瘟疫流行痛心疾首。《赴成都纪行》写作者从江津出发去成都,沿途耳闻目睹,有许多风物掌故、山川景物的描写,还有兵匪横行,民不聊生的叙述,非常生动。如行至水川,“路死谁家儿/半身滥泥涴/云是远行客/疾发无人管;”在隆昌碰上杀人,“破狱出囚徒”之后,“官兵前捕剿/良莠并行搜/君看城边路/累累挂人头”。百姓无辜遭戮,到处是一片白色恐怖。究其原因,是“一年三预征/年复兵戈创”造成的。这篇诗既有高度概括的叙述,更有精到的细节描写,还有典型的场面展示。在资阳雇的“鬓发已颁白”的老轿夫,“袒褐首无遮/不顾秋阳烈/毛汗腻如膏/瘦肌红复黑”。在茶店子吃早餐时,“前方围乞丐/后席列娼僚/颜开或目送/意中各有操/吾食甫云毕/捷足甚猿揉/一一伸污手/取盌肆狂饕”,都给我们一幅幅特定历史时代特定场合的生动画面。

           (
)抒发感慨。所抒之情有友请、亲情、爱情,以感情真挚著称。如《新衣引》写师生情。作者在长沙明德中学任教,明德17班学生毕业,专写此诗予以勉励,离别依恋之情溢于言表。《志武死后招魂衡山绝顶》是篇情意切的挽歌。曹志武是他的同事,也为挚友,死后为之作传,又多次写诗。此诗用反复吟唱的方式歌颂他们的友情和失友的悲痛。《寄食柏荣家中》写刘柏荣夫妇对作者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料,作者以诗感谢,用此歌颂朋友间纯真的情谊。《洞庭湖中望落日》是写亲情的。一家人离湘还蜀,自己孑然一身在外漂泊,想象双亲、妻子、儿子对自己是如何的思恋。专写爱情的诗有好几首。《君醉犹未醒示树坤》、《题与妇照像》、《橘树谣》、《树坤寄问归期》均是。《橘树谣》写其妻何树坤切望丈夫回家之情:“橘树何苍苍/上树常望郎/望郎不知几千场/可怜枝叶暗无光!”“可怜攀抚树皮光”。写妻子思恋自己,也是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思恋。离别相思,双方是相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22: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
)地方风物。这类诗反映吴芳吉生活的热爱,多为田园牧歌式的诗篇。他每到一地,能抓住当地风物人情特点尽力描绘。离家久远,时时怀恋故乡故土,也用诗对家乡风物追忆描摹,情真意笃,感人肺腑。如《西园操》赞扬明德校园之美:“小桥芳径夹垂扬/人影几双双”,“无边清兴最难忘/四季百花香”,“门外山高又水又长/岳麓与湘江”。《秦晋间纪行》写路过山西所见风物:“有时过村边/花鼓艳情曲/有时穿市中/粉墨舞台逐/有时绕山隈/列炬散林木/一路闪春灯/四山闻爆竹”。“山店无床榻/室中土炕开/睡如鱼贯柳/众首一排排/菜碟为灯盏/牛烘当烟煤”。这杆的描写,能抓住特点,决不能移用环境他处。作者生于重庆,长于江津,对故乡风物时时怀念。如在明德任教时写的《鹃声》10首,就是对故乡饮食、游戏、人物、风土之美的描绘赞赏。《渝州歌》25首写少年时在重庆的所见所闻,诸如杨柳街的春茶月饼,清明时节上坟放风筝,残冬迎灶神,重庆的外国洋人“霜皮猫儿眼”,朝天门码头的巨舰轮船,黄桷娅的花树,海棠溪的鸟鸦,儿时老友邓少琴……回忆起来,特别亲切,饶有兴味,读之令人陶醉。

(
)发表议论。《论诗答湘潭女儿》是诗论,诗中崇尚屈原、陶潜、杜甫、丘逢甲,主张爱国爱社会爱人生,艰难时要保持高尚节操,极有见地。虽属说理,但能以形象化的语言出之,仍韵味悠然。
《聚奎学校食堂歌》与《岁暮示诸生》均为教育方向的议论。前者希望学生不要因自饱而忘他人之饥,强调君子不素餐,时刻记住肩上的重担,属德育教育的内容。后者写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时作者任江津中学校长,以父兄身份谆谆告诫学生要遵道义,“不逐乱潮流”,阐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庄严珠外表/体贴在心头”。对东北局势很为忧心,对抗日义军的艰难处境深表关切,号召学生“为继起”,属时事教育的内容。
    如果说上述各诗的创作手法基本属于现实主义的话,吴芳吉还写有浪漫主义的现代格律诗。《玉姜曲》、《冻雀诗》即是。《玉姜曲》是以民间传说作为题材,经过大胆想象与夸张而写成的。相传玉姜为秦宫女,“始皇葬骊山,六宫殉之,姜独逃入华岳,食松子终身云”(见《玉姜曲》序)。诗中玉姜完全是位仙女:“耳珰明月珠/衣带鸾风羽/何以慰之破寂寥/瑶草苍龙相伴侣。”从玉姜衣着的华丽、服饰的名贵,瑶草苍龙为伴,可知她非凡间人。而且,她“倦依清阴常洗涤/闲餐落果即忘饥”,生活方式就与凡人不同。他在山间吹笛,鸟兽为之动容,上古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为之感动而产生忧天悯世之怀,“西极老人太古仙”还邀请她上青天等情节,充分说明玉姜是神女而非凡女。《冻雀诗》写作者踏雪空山,见冻死之雀,哀其不幸用寒泥葬之。全诗用询问、倾诉口吻,对冻雀的身世、死亡作种种推测,对之深表同情,有如庄子适楚之询骷髅,想象极为丰富,具浓厚的浪漫色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6 22: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dgls 于 2011-9-16 22:14 编辑


                                         四

           现代新诗自五四运动以来,已达八十余年历史,虽然出现了不少杰出的诗人和伟大的作品,但总的情况并不令人十分乐观。与中国历史上的唐诗宋词元曲相较,不能同日而语。至于现代格律诗,闻一多、何其芳虽在理论上有所建树,但还不够完善,在创作实践上(特别是何其芳)成就也是有限的。九十年代以来,诗坛也出了一些格律诗人,也写了不少现代格律诗,如《黄淮九言抒情诗》就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该集还“只是一种探索的开始”,还存在诸多不足。总之,近百年来,中国新诗在诗体上还未成熟,这是不争的事实。这是新诗成就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新诗出路何在 ? 特别是在诗体建构方向,路怎么走?提倡写作现代格律诗是重要途径。吕进肯定说:“摆脱多年困扰的新诗体式危机,重建诗体的出路有三:一是完善自由诗,二是倡导格律诗,三是增多诗体。”他认为“严格说自由诗充当一种变体,成熟的格律诗才是诗坛的主要诗体。”还指出现代格律诗确立有三大依据:一是有民族传统可继承,二是有西方诗律可借鉴,三是近百年新诗已积累了理论与实践的财富。吴芳吉的大量现代新诗就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之一。今天,认真研究吴芳吉的诗,包括他写作的现代格律诗,是很有必要的。他的现代新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对现代格律诗的创作也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应责无旁贷地研究总结他创作的得失,在现代新诗特别是现代格律诗的创作道路上更大胆地探索前进,吸取教训,发扬成绩,这无疑对新诗的创作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0034

                              原载  《重庆工商人学学报》(社会利学版·双月刊)20卷第2
                                                    作者:李坤栋(1948——    )男,重庆江津人,渝西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