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震诗坛的“半逗律”理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曹植的诗句“豆在釜中泣”,是一个上而下三的五言两顿句。
语法结构是“主·状·谓”,即“一·三·一”;
语音结构是“二·三”节奏,或“二·二一”节奏。
或者说,整个句子,就是一个双字主谓短语(豆泣)的中间,插入一个三字介宾短语(在釜中)。半逗律将其分为上而下三之后,两个字顿(或,字步、音步)都不是词语。将其分为“一·三·一”三个字顿时,虽然可以保留“在釜中(介宾短语)”完整性,但是却不符合“半逗律”理论精神;当符合“半逗律”理论精神时,又不能保障词语的完整性。再如:
【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2】
“山临青塞断,江向白云平”(王维)
【3】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
【4】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
以上四个诗例,如同“豆在釜中泣”一样,都是“一个双字主谓短语的中间,插入一个三字介(动)宾短语。因此,三羊认为:
声震诗坛的“半逗律”理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