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77|回复: 0

新诗十批判书之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 14: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诗十批判书之十相关搜索: 新诗, 批判


(
)新诗发展可否走第三条道路批判

我说的新诗发展的第三条道路指的是什么?这要从第一条道路说起。第一条道路:古典加民歌。当然不排除向外国优秀诗歌学习。这种主张的代表人物是毛泽东。他认为新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所以要重找出路,第一条古典,第二条民歌。民歌中倒有一些好的,要从它那里吸取营养,创造出成套的新体诗歌来。这是一条民族化、大众化的新路,无疑是中国新诗最主要的出路。新诗史上有一定成绩的李季、郭小川、贺敬之等,都主要是走着这一条路。但这条路遭到主张全盘西化的现代派们的强力反对。不过,现今主张建设新格律诗的诗人们,大都在坚持着走这条路。他们还在一定程度上学习了优秀的外国诗歌。刘章、黄淮、李忠利等都有显著的成绩。李忠利、黄淮、刘章等的实践还证明了三、五、七言句式的一路在新诗的创造中实在还具有无比的生命力。实践证明,即使像何其芳这样有远见卓识的理论家也未能避免偏颇。他当年在提倡现代格律诗时曾决断五七言路行不通,这成了他的格律理论的重要缺失。再说第二条道路:着重向外国优秀诗歌学习借鉴。当然也不反对向中国古典诗歌和民歌学习,与全盘西化有所区别。这就是徐志摩、艾青等人走过的路,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曾受到过年轻人的欢迎。但由于欧化倾向,特别是艾青等的散文化倾向,又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使新诗难于成形,脱离了中国读者的审美习惯。当然也有正确的一面,例如十四行诗及日本徘句的引进与汉化的成功,带来了白话诗的新气象,对于增多诗体,对于造成新诗形式多样化的局面,是有很大的益处的。在这方面,唐湜\屠岸\骆寒超\万龙生等的十四行诗均取得了好成绩.
第三条道路:实行古新结合的道路。有众多的诗人参加了探索。他们背靠传统,面向现代,走古诗与新诗相互吸纳、接轨、融合之路。丁芒首先提倡“自由曲”,在新旧诗界都产生了影响。再就是新古诗1993年,台湾范光陵首先倡导,内地有樊希安等人响应,贺敬之也写“新古体诗”。再就是新体词,雁翼出了<<雁翼新词>>.刁永泉的<<山谣>>也是词曲体.上海新声研究小组的新体词,与丁芒的自由曲相近.黄淮写有白话小令集.还有一部分汉俳(例如晓帆的汉俳)\小汉俳(例如黄淮的小汉俳)\广汉俳(例如公木的广汉俳)也可包括在这种探索之内.
这第三条道路虽然还没有走得很顺畅,但它有极大的创新意义.它正在以丰富的实践活动开辟着一条能使新诗话过来\兴起来的新路.它在语言上呈现一种半文半白的色彩,显得比完全的白话诗更精粹;它又在形式上呈现一种二\\\八的句式与三\\\九的句式相融会的一些特点.它提供一种新思路:旧瓶也可以装新酒,当然也需要重新包装,为新内容服务.说不准它到一定的时候,会产生一个质的飞跃,产生出一批新的诗体来.说不准在文化大繁荣的背景下,三条道路都能走得顺畅,让新诗体中的格律诗\准格律诗\半格律诗都能大步向前,让新体诗和传统诗词都能一样繁荣,从而带来中国诗歌的伟大复兴.这时间不可能很短,但我们希望着,期待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