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9|回复: 0

我为什么爱上文学写作的 这个问题很有几个原因。我自己都不清楚,试作推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13 14: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为什么爱上文学写作的
这个问题很有几个原因。我自己都不清楚,试作推断
        淼之龙
    其一,也许少年时,步履了魏了翁在马鞍山的脚印,得了真传。
因为,据史记载,八百年前魏了翁创办鹤山书院与其兄高稼及道人王彦正三人曾到过马鞍山实地考察,最后决定把书院建在了距马鞍山七八公里左右的玉芝山玉芝观下。当时,马鞍山应该有庙宇之类,不然魏了翁为什么会到马鞍山呢。小时候常去马鞍山(鞍子山)放牛。现今鞍子山仍发现有屋基条石类痕迹。
  其实,小时候家里条件差,读书仅限于课本,而且,成绩不突出。特别是语文,高考时,也只有不及六十分(百分制),班上最高分七十八分。课外书籍只看了《第二次握手》,不喜欢看四大名著,也无成书可看。
  其二,受二郎山风景的启发。农村孩子跳农门,有1982年深秋,当兵入伍的一队汽车长龙从雅安向康定进发,看到二郎山下秋高气爽,救兵粮红果果满山,粑茅草遍地摇曵,红叶盛焰,风景之美跃然眼前,随车的接兵团长说:“新兵战友们,你们哪个能把这一路风景写下来就好了。” 听了这位剿匪老兵首长的话,也许打动了我的心际,就这一句话,让我从此开始了笔记写日记。
   其三,是不是耳闻目染眉山三苏大文豪的故乡,植根于脑际,未待开发。从小就知道大文豪。但当时,的确被张海迪的文章所感动的泪流。我想:一个人能够用文字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人生曲折经历描写出来,那是一件快乐的事儿。
   其四,部队长期从事文字活,帮战友写信,给战友上文化课。在入伍后给驻地县上写广播稿,给同学、表弟写信建议到部队锻炼,还冒充编辑部的名义回复文学稿件,目的是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发奋有为,不是诚心骗人。
参加部队组织的读书演讲比赛。入伍第一年,自己编写《希望不是神女峰的迷雾》《欲与三苏试比高  始于而今眼目下》演讲稿,参加州支队比赛,成为省总队读书活动先进个人。
   入伍第四年,在军校生活中参加创作比赛,《我的父亲》获校比赛二等奖,我还把这个精致的玻璃制品的奖品送给了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日常为学校广播室写新闻稿件和为同学书写入党申请书及各类鉴定等。毕业后的八年部队生活,基本没有和文学有交集。
    其四、从1994年至2015年近20年,地方工作业务上与文字打交道,小总结小计划之类,与文学无关联。
但有一个人,坚持书法四十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对我感触很大,他就是成都市海事局局长郝建平。他从八十年代初拜师学书法,至退休前,成为国家书法协会理事,各类字体十分精通,裱于市海事局各办公室墙璧铺正,墨走龙蛇。崇拜之余,我想:我也该弄个耍当,更为人生的乐趣。
    其五,2017年4月在初试诗作中,网上认识了《中国格律体新诗网》和《东方诗风网》两个新诗论坛,对提倡格律体新诗有认可赞同感,在与余晓曲、万龙生老师的网上指点和诗论中感觉受益匪浅。
   其六,2017年9月在西华大学参加由西华大学人文学院,四川省诗词协会格律体新诗创作研究会,格律体新诗网 ,东方诗风网主办。由重庆师范大学海峡两岸诗歌研究所,四川文化网协办,由西华大学人文学院,四川千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新诗百年 • 中国格律体新诗研讨会”。研讨会由西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王学东先生主持,并介绍来自8省5学院的6O余位专家学者诗人,西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谢应光先生作欢迎词,中国格律体新诗网站长余小曲先先作研讨会主题发言,重庆诗词学会名誉会长王端诚先生宣读《21世纪中国格律体新诗宣言》。
   学习交流中被余晓曲、万龙生、王端诚、黄中模、严希、丛守武、孙尚举、上海松江行吟诗社等几十位与会诗人的热情豪迈所感动。参会的上海行吟诗社众诗友行吟世界各主要国家,走走游游,行吟天涯路。
   此次活动西华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国崴老师看到我自己制作的诗本,翻看以后要了两本,风趣的说:“现在大学生都不写诗了,你交通局的人还写诗,我把你的两本书拿给他们看看。”让我感到惭愧不已。后来王教授经常在微信里给我鼓励和指导。
    其七,文学爱好的物资成本偏低。钩鱼爱好、音乐爱好、摄影爱好物资成本均高于文学创作。
    其八,2019年4月参加格律体新诗创研会和东方诗风网联合的成都周边六个古镇采风活动。一行诗人余晓曲、缙云三友“万龙生、王瑞诚、石家远"、黄中模、龙光复、周琪(女)、花仙子(苏勤、女)、李海庆、刘锡锋、刘咏梅(女)等30多人七天对五凤、洛带、黄龙溪、平乐、安仁、新繁进行了采风创作。其中,对重庆诗坛缙云三友万龙生、王端诚、石家远和重庆师范大学黄中模教授感受了深刻的印象,并成了微信忘年之交,被他们为诗歌的努力追求所折服,崇拜他们诗意人生。黄教授赐诗一首并为我挥笔书毫"大音希声"四字。四位恩师皆赠其诗本书本给我,深感接过诗坛火炬的任务重大。
   其九,襄阳采风。2019年9月"东方诗风"第15届年会暨重庆格律体新诗研究院襄阳采风笔会在襄阳诗人朱华杰的协助下,在古城襄阳举行。本人有幸参加,再次与晓曲、龙生、端诚、光复、周琪、苏勤、咏梅老师会晤学习,同时认识了郑泓、周思维老师、上海行吟诗社丛中笑老师等。通过采风集体活动,提高和巩固了对诗歌文化的爱好。
   其十,传播文化、弘扬正能量。用自媒体推广格律体新诗,为老前辈接力,为第二个新诗百年加油。2018年在微信群诗友熟米(女、成都)、沧海(仁寿)的倡议下,我们成立了《野人诗社》微信公众平台,吆喝了十多个活动诗友分工负责维护诗群秩序、收发、审核、编辑等发表诗友作品,后更名为《鸿雁诗社》另增《鸿雁文社》,由熟米、沧海与我等分别负责编发,坚持不缀。2019年9月,都市头条兴起,熟米与我各自增加了《成都头条》自媒体,我主要套用《鞍子山诗歌》《鞍子山头条》,并请蒲江县知名书法家杨家学老师题写头条题名。至2020年6月《鸿雁诗社》《成都头条》各发编诗词文稿一千余篇,点击阅读量超五千万人次。
    其十一,2020年6月30日,蒲江历史活字典----龙腾老师在博学学诚讲坛开讲:魏了翁与鹤山书院、鹤山学派。其中,提及魏了翁在建书院选址时,曾到过我的老家马鞍山(又名鞍子山)考察。这让我产生了历史性的好奇。为什么魏了翁在考察途中从盘鳌镇折回后,又到马鞍山,然后再到玉芝山(两山相距约六七公里山路)?
    只能证明当时马鞍山有道观或庙宇的存在,不然,荒山野岭人迹罕至,还三个人一路去马鞍山干什么呢?当时,玉芝山玉芝观是存在了的。
这与我两年前将都市头条命名为《鞍子山诗歌》《鞍子山头条》不谋而合,可谓心有灵犀。因为之前,我不知道鞍子山有庙宇,也根本不知道魏了翁也到过鞍子山,这让我的《鞍子山诗歌》《鞍子山头条》有了潜在的文化底蕴。
    我便历时半月两个双休日,对玉芝山(隈枝山)、鹤山书院遗址、马鞍山分别进行了实地勘察了解。写了《大儒经过我家山》、《富在深山有远亲》、《再登马鞍山》三篇文章,记录现在的有关实况,以载文海不时之需。
     其十二,在2017年的西华大学新诗百年交流会上,我讲:“从现在开始学,一直写到七十五岁,还有二十年。”话音未落,旁边的晓曲老师说:“我们黄教授(中模)已经八十五了,还在加油的写呢!"当时,我是想:人有旦夕祸福,只算个保守吧。
    2019年在襄阳“东方诗风"年会上,我讲:“我不会写诗,但是我会传播,把你们写的好诗,統统发出去让更多人读。”会后,上海松江行吟诗社85岁的丛中笑(女)老师对我的讲话精神很佩服。

   作诗如做人:顽强、博学、坚持、考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