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行花环体新诗
(蜀南竹海)
天生福地川黔滇三省交界
世界独特生物圈竹海云山
传说女娲补天弃丹崖赤石
仙女巧手织翠绿造福民间
黄山谷亲书万岭箐的大号
苏东坡留下仙寓洞的对联
自从亮相庆奥运世界舞台
百龟献瑞吉祥生全球疯传
二
百龟献瑞吉祥生全球疯传
观云台上结摄影旷世情缘
浅雾岚烟绘成了一帧淡彩
青丘列队吟唱出梦幻川南
金龙翠凤护卫着细水童山
竹树人家展现出宁静悠闲
男欢女爱恋上这红尘乐土
多少神仙这里来也动凡念
三
多少神仙这里来也动凡念
天生桥下看岩头飞瀑如帘
溪流跌宕一路上抛珠溅玉
曲折奔腾闯成了欢乐响滩
嫩竹丛丛杂古木静幽清远
芳草萋萋到处是秋蕙香兰
静看时光竹影间轻快跳跃
栖居深箐忘忧谷卧听叠泉
四
栖居深箐忘忧谷卧听叠泉
竹榭竹楼竹桌椅高枕竹眠
竹笋竹荪竹燕窝珍稀竹宴
竹笔竹纸竹炭墨书写宏篇
竹简弘文记载了中华历史
竹弓壮武护卫了家国江山
竹诗述志歌吟成铿锵音韵
竹乐怡情更强似瑶池散仙
五
竹乐怡情更强似瑶池散仙
观光索道破云岚跨岭越渊
登临绝顶望海楼凭栏四顾
青翠光波极目处淡绿接天
一潭碧玉嵌镶成竹海海眼
金鸾瑶箐已长留仙女湖畔
补天弃石早变成东亚明珠
翡翠长廊喜迎宾竹化人面*
六
翡翠长廊喜迎宾竹化人面
凌空飞渡大峡谷脚踏岚烟
擦耳岩腔绝壁上精华迭出
修真秘地仙寓峒留传久远
巧匠能工一代代传承开创
玲珑石窍丹崖中一径空悬
寺庙道观文豪们都留印迹
天人合一洼岩腔构筑经典
七
天人合一洼岩腔构筑经典
百丈丹崖天宝寨云绕岭旋
石门重重倚洞穴左弯右拐
三十六计难奈何护寨仙伞
插旗山下青龙湖波光潋滟
九龙山上龙尾寺宝相庄严
最是神奇竹蔸水随地汇聚
叠泉飞瀑灵动成竹海仙山
八
叠泉飞瀑灵动成竹海仙山
葫芦谷口落魂台堪称典范
回龙桥下泻狂涛气势磅礴
连续跃腾水潦河突破极限
七彩虹生飞声瀑终归江海
石锣石鼓两座山临别赠言
莫忘带去万岭箐亲切问候
天生福地川黔滇三省交界
尾声
天生福地川黔滇三省交界
百龟献瑞吉祥生全球疯传
多少神仙这里来也动凡念
栖居深箐忘忧谷卧听叠泉
竹乐怡情更强似瑶池散仙
翡翠长廊喜迎宾竹化人面
天人合一洼岩腔构筑经典
叠泉飞瀑灵动成竹海仙山
*翡翠长廊尽头正是观赏“人面竹”之处。
庚子秋
花环体新诗简介:
这是一种来源于欧洲的格律体诗。主要特征是在组诗中求蝉联重叠,勾连成章。类似我国传统技法中的辘轳、顶针、卷帘诸体,以反复重叠、络诵回环的方式突出主题。因原体为十五首十四行诗,前十四首的首行和末行顶针相连(即后一首的第一行用前一首的最后一行)上下衔接。第十四首的末行用第一首的首行,从而扣连成环状。最后将每首诗的第一行串连起来,就拚合成最后的十五首。这尾声若拚接无痕,往往也将成为全章的重点。
自上世纪伴随十四行诗传入我国后,虽然因篇幅太多、容量太大、创作的人寥寥,但终归传承未断。新世纪后经过格律体新诗界同仁不懈努力,花环体渐趋活跃。并在保留其基本特色上有所改良创新,新增各体。其中尤以八行体篇幅、容量都较为适中,更暗合我们的常用体式。且当今诗坛、废韵、废律的呼声甚嚣尘上,推出花环体也正好让世人、看一看洋人韵律严谨的一面。
2020-10-15 香生 于:填漏补阙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