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02|回复: 43

行吟在印度旅游金三角(连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1 16: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引
       尼泊尔和印度是我在因冠魔乱世、全球抗疫关闭出国旅游大门之前,出游的最后二个国家。虽说那里是历史上我们传说中的西天,实际上只是位于喜马拉雅山南的两个邻国。事实上在古代、南亚那一块,大大小小的王国都属现印度。究毕小学的历史里就已明确记载:中国、印度、古巴比伦和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大约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左右、就开始有一些实质性记录。这就是人类最引以为自豪的,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具体到印度、一般把建立在公元前三二四年的孔雀王朝,视为印度起始的第一个历史朝代。其后经历不断发生的朝代更替,到公元一五二六年。印度最后一个历史朝代莫卧儿王朝建立,直到公元一八五八年亡于英国。先前曾听到有人认为印度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灭族、灭国事件,而否认其悠久的历史文明传承。
       其实这是一种很错误的论点,没有任何一个外来的侵略者能真正摧毁哪一个地方的文化传承。大多是被同化或逐步的融合,最终经整合而包容。并非是文明历史真正的断裂,而是增添了新的元素、丰富了传承的一种扩张。印度从文明古国起一直实行的独特的种姓社会制度,至今依然在其国内传承、就是最好的明证。众所周知当时的巴比伦、埃及和中国都采用的奴隶社会制度,现都早已改变。而印度竟能持续至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当然更多的历史学家,早就从印度半岛的特殊地理位置。从印度是一个由多种种族、多种宗教、众多小王朝,构成国家的独特的历史背景。因其经历了从远古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从亚洲到欧洲等,多种文明和文化潮流的冲击。从而使其具有很大的包容性、认定其有如一个文化的大熔炉,成了一个世界文化的博物馆。
       同时印度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大贡献,比如最能广泛联系世界的阿拉伯数字、就是印度发明的。文学上留下了不朽的史诗《摩诃婆国多》和《罗摩衍那》等。哲学上创立了"因明学",自然科学、医学等方面也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特别是创立了佛教等诸多宗教,对人类社会影响甚大。
       中国人心中的印度,一般多从佛教的传播中了解的。其实尽管佛教是诞生在古印度,但其在当地仅只流行了千余年。佛陀提出的平等观、不杀戮、非暴力、和平向善的教义,就被原婆罗门教革新后成立的印度教取代在印度消亡。相反其真正的传承,却集中到了汉传、南传和藏传。但我国民间大多仍将其视为佛国,只不过印度教已没了佛、而是神、并且是多神教、完全变了味道。我国旅游界对其开发较晚,更针对其主要世遗的分布情况。以其现首都和原古都的名胜等为倚仗,圈了两个城市、构成了一个旅游金三角。虽说是以管窥豹,但的确很有代表性、以慰我国民众的好奇心。赶趁着这股风潮,我在冠魔即将入侵的十一月底踏上了印度。 直飞新德里
       鹏程逐日向西飞,又学当年夸父追。
       十万八千朝佛路,而今来去一天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25 11: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踏上印度的第一课  
       虽然我们是降落在印度首都,但并未进入新德里城内。在机场内就登上大巴,沿着绕城的干线驶向阿格拉古都。这一带道路地势平坦,仿佛在大平原上。可以远眺市区、略显杂乱,因才去尼泊尔不久、有种远眺加德满都的感觉。在靠城那边,离公路不远处还有一条铁路并行。这时正好有一辆火车迎面开来,虽说速度并不太快。但车头车尾和每节车箱的踏脚、和门把手上,都挤着吊满了人。有的看到我们在车窗拍照,还忙着挥手回应呢。我自言自语“怕是什么庆典,在搞表演、秀欢乐吧?”坐在邻近的一个中年游伴说:你来前没作功课吧?印度的公交普遍如此!”并说“人家的铁路又不要钱,不卖票的。并呶了呶嘴,示意我看:“汔车更精彩”!前面一辆面包车顶上,坐了两个人、还在相对说笑吃东西。而且有一辆停在路边的车上,坐了四、五个年青人。有一站在后面的小伙子、见我正在用手机拍照,还特意摆出姿势冲我挥手微笑!
      我真正大吃一惊、心想还未真正落地,就被上了生动的一课。这比我们的社会还先进的,类似共产主义的火车运营制度。(当然这个事情、当时并未核实,后来知道坐火车还是要买票、只是不进车内不收费)比世界最自由的自由世界,都自由随便的道路交通管理。虽然心里有很多疑虑、比如安全?难道说世界上真的有神?这么混乱、这么危险的现状下,难道就没有事故?怎么善后?很多事似乎都说不通,细思极恐。但亲眼所见的事实,也无法否定……心中极为纠结,只好在随行日记上记下了:新德里公交:旅印第一课:
我多么希望
这一切是在梦中
我不敢相信
这一切不是幻觉

真实的看到
新德里市内交通
果然有外挂
将生活融入娱乐

很随意淡定
天生的自大从容
我们的近邻
都是些斗勇豪杰

多神的国度
果然有独特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27 19: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旅印第一站:“世遗”阿格拉红堡
       到了阿格拉时间尚早,车直接抵达了古都阿格拉红堡。这是一座五百多年前,由当时统治印度的莫卧儿王朝。最强盛时期的阿克巴大帝,选址建成的具有宫殿和城堡双重功能的皇都。其城墙高达二十米,全部用红砂岩砌成。我们来时正当太阳西照,通体发出威严的火样红光、据说正因此也名“红堡”。
       印度不愧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下车的第一个印象就是令人感到震撼。这座太过戒备森严、耸立如山,横亘在眼前眼前的厚重坚固雄伟城堡。四周围绕的双层红砂石城墙,两条地沟及大、小十六座堡垒。外围更有两、三公里的护城河环卫,经过其祖孙三代的完善、成了莫卧尔王朝几代王朝的皇宫。同时也是皇室成员安居的要塞,其后沙杰汗更是增建宫殿、集市、居民区和大清真寺。形成了一座华丽壮观,而又固若金汤的城池。现在开放的仅是南门,和我国大开大合、堂堂正正的皇城建筑风格全然不同。这里是坚城壁垒,在层层蜿蜒伸展的厚墙之间、矗立着重重宏伟的城门。
       尽管没有一个守卫、但只要你经过护城河大桥,踏入城堡大门。那一种无形的威压,便自然而然的降临这一方门厅。面对城堡第二重城墙和高大的象门,在高墙象道的夹缝中进入更大的长方形院落。经第三重城门后沿一条长长的坡道,在坚墙堡垒的护卫下,依山绕行而上。坡道两边是高墙,尽头是山顶第一平台、一片宽阔的绿草坪前引,导向尽头正中的左右完全对称的贾汗吉尔宫殿。
       这是阿克巴大帝为爱子,莫卧儿第四位帝王所建、城堡中规模最大的住所。全部采用红砂岩,宫殿顶部两端有小塔耸立。两层大厅、雕梁画栋,精美豪华非常醒目。穿过大门进入中庭,里面有很大的花园。按印度古典式矩形房屋,四周有二层小楼环绕,如同一个非常精致的四合院。当然已经融合进了不少伊斯兰教的建筑风格。我详细阅读了这座阿克巴大帝,为其爱子特别修建宫殿的介绍。心中特别的为这位在印度历史上,堪称最伟大的帝王所不值。
       先前也曾在一本书上读到:我国曾把这位少年登基的大帝,比喻成我国历史上的汉武唐宗等圣君。他一生南征北讨、统一印度的一世荣光毁在了处心积虑、荒淫无度的儿子手里。后世有人认为他对贾汗吉尔太过溺爱,因其是大帝在西格里村向圣人祈求、求得的第二个儿子。当年圣人曾预言其将继承王位,而大帝另外两子又都先他逝去。所以尽管其曾勾结葡萄牙人自立为王,更设下圈套谋害父亲的重臣。阿克巴大帝虽很伤心,却还是原谅了儿子。但其依然不思悔改、企图再次夺位,朝庭重臣们密谋要剥夺他的继承权。大帝再次有些无奈的又原谅了儿子,仅以禁闭在其宫内作为处罚。此时阿克巴大帝已疾病缠身,两年后、即一六零五年,在为其举行了授位仪式后便忧伤的去世。
       客观的说阿克巴大帝及其子和其孙,都算莫卧尔王朝鼎盛期的三大帝王。他们在这城堡里,都度过了充满传奇的人生和留给帝国的荣耀。但自阿巴克大帝花费十年心血,建成这座极其奢华的宫殿后。从此王族便陷入了儿子背叛、兄弟残杀的宿命漩涡,更兼震惊全球的情殇。开启了莫卧尔王朝衰败至灭国的祸根,故也被后人称为不祥之殿。
重关壁垒筑皇城,三代帝王接力营。
极欲穷奢伤国本,空留胜迹后人评。
         二:
藏龙卧虎今何道,铁壁铜墙犹自好。
国灭人降陷殖民,兴亡底事赖红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31 18: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阿格拉红堡史话
       有如圣人预言,贾汗吉尔继承了父亲开创的盛世,登上莫卧儿第四代王朝帝位后。在太平盛世中鼓励文化艺术的发展,在文化艺术领域承前启后。使绘画、建筑、文学、服装、乃至风俗习惯等方面,在印度文化中吸取和融入了大量波斯和阿拉伯文化元素。由阿巴克时代的雄浑崇高转向了典雅细腻,使印度文明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促进了王朝的兴盛繁荣,也算得上是守成之君。但经他开启的背叛、残杀、情殇之轮回,从此却也搅得莫卧儿王朝再没了安宁。
        其实据传早在十一世纪初,在奴隶王朝之前阿格拉就已是王都。而红堡前身一直是驻军的要塞。虽然莫卧儿王朝开国皇帝巴布尔就建都于此,但一生忙于征战。其长子胡马雍在其死后继承帝位和父亲遗志,以统一印度为目标。一直与印度北部,最强大的苏尔王朝多次交战。终未达到预期目的。直到其英年早逝后,其长子少年登基继承帝业。次年便灭掉印度北部的苏尔王朝,并征服印度南部,成功统一印度。开创莫卧儿王朝盛世,也是印度有史以来、文治武功最显赫的皇帝之一。这就是阿克巴大帝,也是他看中并决定、将这古堡打造成宫殿和城堡双重功能的皇都。可惜他娇宠的儿子,有太大的人格缺陷、遭受了命运的惩罚。
       据史载:他继位仅五个月后,就遭到了其父亲同样命运。他的长子胡斯劳便在拉合尔举兵叛变,这活报应真也来得太快!虽然他御驾亲征很快打败了自己的儿子,可惜他却没有阿克巴的慈父胸怀。把儿子的眼睛弄瞎后,并将其囚禁十七年。这位倒霉的王子熬到出狱,却被弟弟即后来的第五代帝王沙贾汗毒死。无论怎么说,这阿格拉城堡的运道绝对不好!根源自然是这贾汗吉尔宫殿。按佛教的说法,都缘这第四代造成的因果恶报。最倒霉的当是最后完善了,城堡的五代帝沙贾汗。当费尽毕生精力为爱妻,建成举世闻名的泰姬陵后病倒,其三子奥朗则布在四龙夺嫡中获胜逼宫。沙贾汗退位当太上皇,被其他子软禁堡内宫中。红堡与泰姬陵隔河相距约一公里半。据说当年被幽禁时,常默坐八角小楼中,远眺从泰姬陵而泪流。没想到吧?固若金汤的御敌宫堡,仅是给自己修的一个囚笼。
      为此我们没有进入这不祥的宫殿,顺道经过第四城门来到了第二个更大的广场。最能展示出莫卧儿王朝当年辉煌的谒见厅,就醒目的展现在高高的台阶上。那方方正正地厚重基础,那代表东方建筑最高等级的九柱连跨。完美的双柱前廊和如林石柱,支撑起一个巨大独特的挑檐顶。很典型的莫卧儿式建筑,以伊斯兰建筑的精致细腻和米黄大理石的色调、突显其华丽庄重。整个建筑让人感觉舒展、比例完美,三面无墙,代表着帝国的开明和法院的光明磊落。厅内还重建了高高的帝王宝座,又看来也显得十分威严。这里有点类似我国皇宫的金蛮殿,也是莫卧儿王朝帝王接见大臣、使节的地方。谒见厅前的广场很大,有花园道路、绿树鲜花、四周廊道围绕。还安置有文物,阶前是一精致的建筑模型雕塑、对面有一门古炮。谒见之厅后面的草场一侧有莫迪清真寺,因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而成。精致典雅、这一片和红堡的风格迥异,又称珍珠清真寺。乃是大帝之孙,第五代皇帝沙杰汗续建的宫殿。在朝向亚穆纳河一方,专门有一座八角形的石塔楼。登塔远眺便可看到河对岸泰姬陵,而且廊道后面有大片大理石宫殿建筑,精美的塔楼比比皆是。不过大门紧闭、只能外观,未对游客开放。
       八角堡楼的叹息

亲手建成了
极致奢华的囚笼
无心制造出
晚景九年的创痛
*
这盞轮回酒
自古以来无时终
权利漩窝里
总是成败定英雄
*
遥望泰姬陵
方能让心底从容
昔时的阿三
重振霸主的雄风
*
如今盼只盼
早日在九泉重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6 00: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隔河遥望泰姬陵   
       我们这一群人,因为连轴转的旅行、大多很疲倦。加之没有去逛贾汗吉尔宫殿,而沙贾汗的白色大理石宫殿当天并未开放。自然都没有去登临八角堡楼,体尝太上皇被囚禁在其中的滋味。所以没有参观太长的时间,地导或许为了给下一步参观泰姬陵造势。便在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把我们带到了亚穆纳河边的月光花园。并坦率的说,这只是计划外的项目,算没登上八角堡楼给大家的一个补偿。
        这是沙贾汗皇帝在完成泰姬陵后,亲自选地设计的一组花园建筑群。它位于泰姬陵建筑群、和亚穆纳河对岸阿格拉红堡的北部,在洪水平原上的一块草地。这一个花园综合体皇室行宫,长宽均约为三百米、呈正方形。不但与泰姬陵隔河相望、并完美的对齐,是遥望远观泰姬陵全景的理想地点。在这里除了可以看到泰姬陵日落时的美景,更能在美丽的花园里、沿着亚穆纳河散步。在花香和小鸟的陪伴下,安静地欣赏没有俗尘喧嚣侵扰的泰姬陵之静美。          现在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成了和泰姬陵隔河交流的圣地。更是成为远眺泰姬陵,拍摄泰姬陵日落的好地方。当然明月夜的感受更为独特,故被大众叫做:月光下的游乐园。
       我们这个团、包括跟团导游,都是第一次来印度。车停在园外时、大家见并不是来吃饭,都没啥兴趣。直到在临河的游廊内,地导讲了原委、大家才赶忙拥到大理石的雕花窗前一望。呀!果然一幅略显朦胧的美妙仙境,真如梦幻般的出现在眼前!泰姬陵!大家不约而同的一阵欢呼!真的像是一场白日梦的幻象……
夕阳的灿烂映衬出你的纯洁
尘世间出现真正的琼楼玉阙
究毕是全球闻名的爱情圣地
晚霞光给你披上层淡淡粉色
      *
穿越过生命轮回的重重障碍
圆融了婚誓生同衾死后同穴
泰姬陵收藏喁喁的甜密心语
永恒的时空它们说依然记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18 13: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月亮水井----人类的生存智慧结晶
       和在新德里没进城一样,在阿格拉我们也没跨过亚穆纳河。仅在月光花园隔河惊艳于、泰姬陵远景的昙花一现后,便去了宿营地。虽然计划是在印度旅游线路中那个标配版的“金三角”活动:但实际路线并非跑的三角,而是舍且了这三角的弦边、只顺着其股边和沟边跑一个往复如曲尺形的路线。泰姬陵既然是大家都认定的、本次活动的皇冠。自然不太适宜一开初就亮相,以致剩下的景点怕根本无法吸引大家的兴趣。这也充分说明了印度地导的聪明,很有些小伎俩。
       显然昨天不过是顺路的开胃菜,这个莫卧儿王朝时的古都待回程时再观赏。先从阿格拉直接跑向最后一支角:古印度沙漠之国、现拉贾斯坦邦的首府斋浦尔。虽说仅只两百多公里,但按印度大巴的速度,最少也得六个小时。从表面看印度的国道不但比尼泊尔好多了,和我国的比也是各有千秋。究毕其大多是平原,一般都是双向四车道、中间大多有绿化隔离带。不过前面就谈了、交通管理不严,道路上常见人车混行。司机开车谨慎、不会乱飙车,开车技术也是一流的。再者除城区外其公路不设“平交十字道口”,所以不需交警指挥,红、绿灯也较少。要穿过一条公路,必先左转(印度左行)、行驶一段后,遇见调头标记处右转。再顺方向行驶一段后,见路口左转驶出。看起来十分麻烦,想想却也觉有他的道理。当然这到方便了步行的人、很有点西方注重保护人权的味道,想来这当是英国殖民时期,留传下来的交通制度。
       行驶不到四个小时,路边有艾芭莱的小村庄、摆着不少卖东西的摊位。看到有貌似中国游客的车来,竟有用撇脚汉语吆喝生意的老板。东西自然是旅游市场的地摊货,好在我们的目地是在村庄的对侧。一个小土坡上,一座神庙的废墟。到处是地基和石雕,石刻的残渣、残片。也有少量成型的石亭、石柱、神龛和一个小石殿尚存。坡下就是著名的月亮水井,导游说这算是印度真正的古代遗迹、被很多人误导了。虽然名叫月亮,实际 上和月亮没有关系。只因是由昌盛一时的月亮王朝建造的,神庙更非月亮神、而是幸福女神庙。都有一千多年历史了,寺庙是伊斯兰教入主后被毁掉的。
       真正站到这一壮观的古代遗迹近旁,无人不为这迷宫似的建筑叫绝!一个边长约二十公尺的正方形开挖,内部共有三千五百个阶梯,呈对称状的几何图形排列。分为十三层,每层各面向内收进一个台阶。以倒三角的方式向下延伸三十多米深的水井。其井底的水池也不小、北侧还有一个石制的迴廊式建筑,上面还刻有印度女战神杜尔伽雕像、是一座精美无比的地底宫殿。另一大半是一目了然的水面,宫殿是两层、上面一层还有向延伸出出的两个阳台,被人们戏说成:是给皇室的人消暑用的泳池“跳台”。距最低水位有两、三米,据称水井下面的温度比上方要低五至十度、很凉爽。同时因旁边紧邻的女神庙与这水井几乎是同时期建筑,也有人推测井内宫殿是配合祭祀的祭台。其实这些猜测根本不靠谱,这的确是印度人在沙漠等干旱地方的一大发明。为了保存珍贵的雨水,在沙漠中兴建了这种阶梯水井。用来收集每年短短三个月的雨季降水,作为千百万民众保命的地下蓄水库。印度这一座座倒置的金字塔,不但做工精致、坚固耐久、更充满几何美感。真是令人肃然起敬,不愧四大文明古国之盛誉。

       “月亮水井”礼赞
六丈见方的井口已令人震憾
三千五百个阶梯如几何图案
九丈幽深的井底有精美神宫
战神杜尔伽法相镇守着水眼
*
看到这一方古代文化的遗产
不由想起了鸣沙山下月牙泉
同为沙漠中济世活人生命水
一出人类的智慧一出大自然
*
这是干旱地保水的发明创建
惠民阶梯井转瞬已经过千年
印度传承的这些倒金字尖塔
堪与吐鲁番开凿坎儿井比肩
*
留下一座座生存奋斗的壮歌
记录先民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6-26 17: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女神庙虽毁香火旺

       据说这庙和月亮水井,几乎是同期修建在公元九至十世纪之间。当时这里属沙漠戈壁的干旱地带,几本上常年缺水。旱季温度高达摄氏四十多度,每年的雨季只有3个多月、水资源的季节分配极度不均。从现在已整理清楚的印度历史看,九到十三世纪这里是昌德拉王朝的属地。和古印度诸国大多都由拉其普特人所建立一样,教科书将这段时期称为拉其普特时期。民间称之为月亮王朝,当时南亚次大陆呈诸国混战的乱局。国王为了避免闹水荒,搞了这个民生工程。同时兴建女神庙,主殿供奉幸福女神。殿外神社中还存的黑色的圆柱,就是林伽的像征。作为生殖崇拜的供奉,代表着湿婆神的阳性力量。也是为了祈求神灵保佑人丁兴旺,国家强盛。

       所以至今在这片残破的废墟上,仍有人来祭拜。人们在祈祷后将水浇淋在黑色的石柱上,有些人还将鲜花放在黑柱上或者周围。我们还在月亮水井侧面的回廊中,发现了许多精美的石刻。几乎所有的廊道里都摆满了,尽管画面有很多残缺、但各种栩栩如生的人物活动形象仍然十分引人注目。据说这些全是在这座颓败的、印度女神庙废墟上,收回的文物。当然主要还是各种女神像,其中也有些活春宫。

       我刚去尼泊尔不久,知道南亚流行的性崇拜、不觉太意外。但据说这里的情况不同,因在月亮王朝时期盛行的是“坦多罗教”、属印度教中衍生出来的小众教派。有如佛教在西藏有密宗一样,这个教派属印度教的密教。其修炼与性有关、即所谓双修的原则。其宇宙论认为男女象征宇宙的阴阳两极,通过阴阳交合的亲身体验与心神合一、最终可以达到和宇宙精神同一的极乐理念。成为灵魂解脱的最佳捷径,达到其得道成神的修炼目的。

       昌德拉国王和我国古帝王自认是“天子”一样、自认是男神。而与之交合的女性自然是女神,而教中的圣女及寺庙中豢养的姿色上佳的舞女自然也是神女。这也是印度教和佛教的根本区别。在我们看来本该去除七情六欲、追求六根清净的僧侣,在印度教的这个教派中却要奉行纵欲和享乐。简言之属于教派中的女人,不管称神女还是圣女、都是神的性奴。更不必说因穷困被父母卖到寺院的小女孩、长大后就是僧侣修炼时的工具。导游说:这些算不得啥、在昌德拉王朝时的首都克久拉霍,保留着大名鼎鼎有性都之称的西庙群。寺庙里雕刻了大量风情万状的女神雕像,将神话、世俗、性爱题材融为一体的传说。

       虽说印度早就正式宣布圣女为非法,但法律在宗教面前却显得苍白。圣女、神女有增无减。加上其城市内有合法的红灯区,致使在这个问题上引发了很多社会的麻烦。比如印度第一例被确诊的艾滋病感染者,就是一名女性性工作者。从此后艾滋病传播便一发不可收拾。应该说这和其传承的文化习俗有关,究毕印度教、是只属于印度人的。与其说是一种宗教,不如说是一种民族习俗。并非是可以后天加入的。是他们的一种传承、几千年了,从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观点来看、是不宜胡乱置评的。站在旁观的角度,写了十四行抒发感慨:

      圣女谣

女神、神女、圣女
披上这神圣的外衣
在这个多神的国度
你今生再无缘人妻

从小就注定的命运
自古来没人敢质疑
在种姓制度的社会
你甘愿为来世搭梯

不奢求爱情的专一
将博爱融化进心里
以大慈大悲的精神
将青春奉献为庙妓

阴阳合梵我如一可期
渡梵僧共赴极乐境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7 13: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隔河观荼毗

       从月亮水井到古沙漠之都、现拉贾斯坦邦的首府斋浦尔已不太远这。下午在接近城郊后,又下道进了一个村镇式的边沿地带。路不太好、不像通向什么正规旅游景区的道。当前方的路越来越窄的时候,导游又领着大家、顺山边步行约两百来米到了一条小河边。沿河有较茂密的树木,只隐约看到对岸有些人影在活动。身后是一条上山的石梯步道,梯步两侧有一层层的僧人骨灰塔。并修建有廊道进行保护,只是未见庙宇、不知是否建在山坡上面。大家正准备奋力登山、但刚刚才爬上二、三层塔廊亭,导游便叫停下。说主要是在这边居高临下观看对面印度庙的荼毗场景,即火葬过程。

       大家回身一望、果然对岸的河边,修了一长段阶梯、可直接下到河水中。上面砌有几个石台,只有一个台正在燃烧、烟很大看不真切。小河不宽、水较急大概也算是恒河水系中的一段支流吧。因为已是下午人不太多,正当大家有些感觉无趣、准备撤离时。地导却说:你们运气好,快看马上要开始了!只见从对岸那低矮杂乱的庙中出来几个精壮的汉子,抬着一付特制的担架到了一个空着的烧尸台边。跟着出来的几个死者家属,马上过来围成一圈。大概举行什么简短的仪式吧,很快众人复又散开,地下只剩下一个宽大的木架子。架上自然是死者,但全身被金黄色的布遮盖了。架子周边和布上放满了鲜花制成的花环,庙内出来了一个梵僧、在架前做了几向空中抛撒的动作。然后由几个力夫将死者抬到河边,再慢慢地浸入到河水中。待水完全将死者淹没过后,约一、二分钟、方将死者从水中抬出。顺台阶直接抬到已经搭架好木头的烧尸台上,没有妇女、小儿在场,没有哭叫哀伤、直接开始点火。据说抬死者的几人中、除了烧尸庙的力工外,还有死者的男性直系亲属。女性亲属连进庙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在远处的小巷子里等候。

       随后只见冒起浓浓的黑烟,把那烧尸台完全淹没。似乎没见到火、好像没点燃一样。根本没有看到如影视作品中,火葬那种壮观的场面。这才是真实的生活,从迷茫中走来、在烟雾中离去。想想也是、整个架子连死者带衣服盖布都是水湿的,烟不大才怪。这得慢慢熏干、烘透才烧得起来。看来死得也不轻松呵!正在我们心里有些感叹、准备撤离的时候,一个同行的年青女人却突然呕吐了!并指着对岸、对赶去扶着她的男人说:唉呀,你看好恶心呵!

         原来上面一个烧尸台正在烧完的骨灰抛入河中,下面河边却有几个人正坐在梯坎上吃东西。脚全泡在水里,有一个人正在用手捧水喝。导游笑着说:“喝了恒河水,来世再做印度人”是所有印度人的信仰,因为印度人都是天生的印度教徒。恒河水永远是圣洁的、可以净化一切,包括人的灵魂。只有喝过恒河水的人、来世还可以转生人类,而不堕入其它轮回。同时他指着河岸边,那些类似我国乡间守庄稼的小棚子。你们一定以为那是穷人住的吧?里面只能安放一张床、晚上睡觉才把四周的帘子放下来。这是最虔诚的印度教徒,他们希望尽可能的接近恒河水。他们一辈子攒钱就为了能死后在恒河边火葬。因为火葬的等级越贵代表会转世越好,而种姓升级、是每个印度人的最大愿望。

绝对不要低估印度人对信仰的虔诚、他们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将最初就推行的种姓社会制传承几千年、延续至今未变的国度。他们相信轮回、承认灵魂不灭,服从种姓的命运安排、有极坚韧的承受苦难的能力。不需任何冠冕堂皇的说教,就能保证对信仰的忠诚。尤其在死亡面前表现很为豁达,仅把死亡当成、继续生存下去的过度。因此对外有悍不畏死的特点,几千年中战乱不息。

隔河观荼毗

五十万亿个细胞全休克
四十八系统器官都下课
肌肉僵硬靠骨头支撑
维持枯竭沉寂的躯壳

身体早沾满尘世的罪恶
灵魂正等待未知的发落
在这等级森严的世界
谁能真正修炼成正果

如今就只等最后的圣火
烈焰浓烟中升梵空星座
不求得到大神的恩宠
只盼莫堕黑洞内折磨

检视这一轮生存的收获
攒下闪光的舍利子几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3 11: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虎堡的下午茶

       旅游车只能把我们送到山脚下,换乘敞蓬吉普车登山。因赶时间、在隔河观看了一场荼毗仪式后,便往这里赶。断断续续坐了一天的车,大家都很疲倦。经过几处关隘、登上山头、直达老虎堡门口,当地人称纳哈加尔堡。意即“老虎的住宅”据说先前这山有很多孟加拉虎,古代十一世纪左右就有防御阵地。但这城堡、城墙一样的建筑,是一七二六年由拉贾斯坦国王萨维·杰·辛格下令建造的。这座堡垒位于印度著名古城斋浦尔,北方的山顶之上。全部由红砂石建造,城墙坚固厚实。南北走向、长约三公里,宽约一公里。成为保护斋普尔城的主要防御要塞。历史上一次次成功的抵御了外来的侵略。这里配备有当年世界上最长的大炮,正是由于这座老虎堡、斋普尔才享有“不可战胜之城”的美誉。所以这座在很远就能看到的城堡,也被民众亲切的称为“胜利之堡”。

        斋普尔很早就成为了印度教及耆那教中心,历史上一直都是藩王们的都城。特别是在莫卧儿王朝灭亡,在十八世纪被英国殖民后。辛格二世为了迎接,英国威尔士王子来巡视。命令将全城粉刷成粉红色,以示好客和欢迎。不但全城屋顶、墙壁、一律成粉红色,连女性的纱丽也偏爱用粉红色。从此斋浦尔便成了粉红之城、玫瑰之城。按导游的说法,我们来得正是参观老虎堡的最佳时刻。因为老虎堡正矗立于斋普尔老城北边最高的山上,距离斋普尔直线并不太远。更因山顶向城区突出且地势高。故成了俯瞰斋普尔全城,和欣赏傍晚日落残照的最佳地点。
我们登上堡顶的城墙时,恰好正是夕阳跌到和城堡一个水平位置上。我们从东面的扶梯爬上城墙,正好看到比平时大得太多的红太阳。贴在城堡东面的护垛边,把半边古堡烤得通红。晴岚形成一道耀眼的光幕,西边是漫天的火烧云。令我心中情不自禁的勾勒出了一幅,浓墨重彩、美轮美奂的江山夕照图来。

        不过老虎堡,就究在山顶上、地方并不大。加之年代久远、整体已显破败,堡前当时世界最长的大炮犹存,而今看来已是不值一提的小不点。其余据说仍保留先前旧貌,堡内有很多小小的庭院。楼层、房间均通过小走廊相连接,多为石料修砌。光线不好、更显得有点窄小和错综复杂,有如迷宫。当然按印度人的建筑习惯,刻有一些花纹图案装饰、依然可以肯定是要塞式的驻军处。但城墙上红砂岩修建的伊斯兰样式小圆穹窿顶哨楼却十分精细,包括那仿佛只有半截高的护墙堞垛、也修饰成圆弧形。在中间留下一个圆形的枪孔或说瞭望孔吧。看着很柔和优美的更似宫墙,不似战阵、没有我们长城自带的、那种见棱见角的肃殺风格。总体来看亚洲古国多有筑墙防敌习惯,民族不同,形式略有差异而已。

        我们在曚昽的夜色中,聚在山顶一条状如虎尾的坡顶上喝下午茶。当然也顺带是晚餐。天渐渐黑尽、稀疏的星星不多,但只要起身站起来望一眼,崖下一片看不到头的灯火。如星河延伸向远方、天上地下浑然一体。似乎独独抛下了,我们这一群离乡万里的观光客。

绝世炮长镇虎窝,堡墙盘踞护山河。
曾经百战功勋在,斋普尔城美誉多。
    二
居高临下势嵯峨,古堡雄关历劫波
犹有前朝遗物在,始知珍惜太平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4 01: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风之宫----留给人无限遐思

       导游抓得很紧,声称一天玩转斋普尔。据他介绍这个拉贾斯坦邦,先前就是土藩王的天下。曾经大大小小有几十个小王国聚集在此,城和堡都是他们的王宫加防御阵地。目前这里有资格开放的,主要是三宫(风之宫、水之宫、城市宫殿)、三堡(杰伊加尔城堡、琥珀堡、老虎堡)一台(简塔•曼塔天文台)一井(阶梯水井)。他将把最有代表性最精彩的景观,都让我们看到。

       一大早趁人还不太多,旅游车把我们丢到了风之宫门口的街上。一走出巴士,仿佛就陷入了一个、怪异的粉红色梦境中。面对着这美得令人窒息的宫殿,绝对是很多人今生最为独特的视觉体验。它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间那段长约三十多米的外墙。因全是石雕工艺、感觉中心微向前突、呈弧形面具样,最顶上一层中高两端低、也成柔和的弧形。整体有如一顶做工精细的硕大皇冠,安置在高高的台阶上。

       在现代人的眼睛里风之宫并不算高大,因为一眼就可看出,它最高处只有五层。就在古城的主要大街上。但由于街道并不宽,周边两、三层街房居多。故它到有如鹤立鸡群,显得非常的巍峨壯观了。我们站在它对面的街边,手机根本照不好它的全景。只感觉好像一座雕刻缕空的粉红色山丘,整体凌空的压来、令人有一种憋屈的感觉。街这边本是当地人向游客销售小商品的阵地,间杂有耍猴、驯蛇的民间艺人。弄得我们到有些进退失据,不便停留。而且我们对其在街道上修建这么一座宫殿的意义也不太明确,通常门前应该有一个大广场。但这一面宫墙却连门都没开,其进出是在左右各有一段延伸的建筑上开的门。虽然两侧边缘顶上也修了角塔,但并不对称、显然都是中间这段主体的陪衬。

       总体说来其外形作的圆弧状设计,似一根根巨柱冲天而起。且层节分明。五根房廊形大圆柱,表示每层有五个房间。八根窗廊形小圆柱,代表八个起居间。中间那一间最大、越边越小,越下越大、越上越小。足见在这个等级森严的国度,每一个宫室都有着特定的地位。从三层起每层略显后缩,四、五层间有一个隐藏的平台。顶上的圆弧、两侧是从第四层边缘开始,故第五层只有三间房的假面。事实上也就是一堵厚实一点的墙而已,从侧面一眼就可看出的。不过这一切差距和变化都并不太明显,不注意看是分不出来的。而且更显示出了一种透视的艺术美感。加上雕饰的花边細格,和大窗上缕空的密密窗格相間相融成格栅。由九百五十三扇蜂窝状的窗棂,鑲嵌上五彩的窗玻璃后,一层一层堆叠成这座举世闻名的建筑。

       据说这是国王众多嫔妃们的寝宫,所以没有对外开门。而特殊的窗户设计,除了通风和光照,也可以让她们透过小小的孔洞看到街上的民生世界,同时又不会被丈夫以外的男子看到自己的相貌。比起我国的皇宫说实在的,到是要开明得多。从建筑学上看,据说这种镂空设计的窗户墙壁,和一道道倾斜设计的通风口。在天气闷热时,开窗则凉风徐徐。狂风大作时,开窗大风会直穿前后窗而过。宫殿不受丝毫影响,而且因若干小窗细分了风流,外面无论多热的风透进、也会变得非常的清凉。其设计之巧妙,也堪称神奇、正因为此乃得名“风之宫”。

       粉红城市粉红宫,美艳名冠金榜中。堪叹天才墙一堵,匠心玩转世间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31 16: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琥珀堡----风采依旧的古迹
   
       这座修建于一五九二年的古堡,曾是斋普尔的旧都。距现斋普尔城十余公里。位于城郊北部的一座山丘之上,是古代安梅尔藩王的王都宫城。位置并不太高、其上面的大山顶上还有军事要塞,杰伊加尔城堡专司防卫。琥珀堡附近和远处的山上,还有几段类似我国八达岭长城的防护城墙。有说因原山名琥珀得名,更有说因城堡主要由奶白、浅黄、玫瑰红和纯白石料建成,远看犹如琥珀而得名。但有人考证:因堡内最著名的宫殿当属“镜之宫”,而这是土邦王辛格修建于一六七五年的。当时已有英国人渗透入印度内地,琥珀堡的英文,在印度话中是“天上”的意思。所以说其真正的名称应该是:“天上的城堡”。而且在山下镇街上一眼就可看到,这座气势恢宏华丽、高高屹立在第一重山顶的霸气城堡。

       我们团是按登山的最高规格,乘坐当地人称为的“大象出租车”上山的。此时太阳东升、顺光下的琥珀堡美得惊人,在阳光的照耀下,整个建筑群熠熠生辉。安装好了坐轿、装扮成五彩缤纷的大象,在登象台下让游客依序就坐。在象奴的驾驭下缓步列队启程,那种一步三摇、笃定稳重的气派。足以让你去体验将帅出巡的味道,感受到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压。那种盛大节日的般欢乐气氛,那种从山脚到城堡络绎不绝的大象队列、行进在象道的壮观场面。真还有些令人感慨,我们反而成为了、带给其他游客惊喜和兴奋的风景。不少人追着我们拍照,大笑着挥手尖叫呢……
      
      通过象门才发现,城堡内面积较大、顺山势有几重独立的建筑。主体宫殿中设计最为独特的自然是镜宫,据说曾是藩王的寝宫。整个宫殿用无数玻璃嵌壁,满目晶晶亮亮、闪闪发光具有特殊的个性色彩。据说每当月圆之夜,这些繁星般的小镜子、可以使得宫殿内外明亮。如若在其间点上一支蜡烛,整个房间内也会因镜子的折射而散发光芒。这种奇观、世界上绝无仅有,非常神奇。而整个琥珀堡的建筑宏伟、大气,都显得装金镶宝、雕饰极昼华丽。且防护居住兼顾、融入周边的自然山水之中,让游人流连忘返。

      斋普尔能以三堡三宫一台,成为印度最美的古城之一。主要归功于三百多年前的土邦王萨瓦伊·杰伊·辛格二世。他不但是印度伟大的政治家、还是天文学家,同时更是一位天才的建筑师,风之宫、城市宫殿、天文台之外,斋普尔的城建规划设计也是他亲自主持的。
下山途中、可以居高临下的远眺水之宫,那是比琥珀堡还古老得多、且保存完好的宫殿。据传是八世纪末,由安梅尔王公在湖中心修建的。供王公贵族夏天避暑,因建在湖中央、故名“水之宫殿”。同期的阶梯水井相距也不远。但规模远不及月亮水井。水之宫本身也不能进入参观,且外貌平平、无甚特点,湖甚小、不如乡下常见的大水塘。据说晚上亮灯后很漂亮,可以来隔岸欣赏。我们则是顺路来拍了一下照,算个打卡景点。因之再叠前韵,戏咏三宫:

      城堡原名天上宫,精魂早入世遗中。文明古国传承在,今日犹吹种姓风。
      快门一闪水之宫,疑是仙居堕泽中。小小池塘无别趣,如今打卡也追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6 17: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度最小的世遗:简塔·曼塔天文台

      这是印度目前最重要,保存也最完好的古天文台。“简塔·曼塔”的命名,是来自梵语。意为:“计算的机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其评价甚高。天文台位于印度拉贾斯坦邦的斋浦尔,由十九部以固定装置为主体的天文仪器组成。

      其实这个台是十八世纪初(一七三八年),在萨瓦伊·杰伊·辛格二世建成的。距今还不到三百年,和那些动则以千年计算的古迹相比、根本不算啥。而且也算是目前印度,最小的一个世遗项目。但是因为出自印度历史上多才多艺的天才王公之手,这些天文观测仪器的原理,来自古代印度梵文典籍。是已知古代观测装置中的不朽杰作,这些天文仪器使人们可以利用肉眼观测星体位置。该台建筑主要为砖石结构,仪器则以砖石和铜器制成。同时天才王公在建筑工艺上有创新,并从十八世纪印度不同的宗教和社会发展中、获得灵感。作了一些改进和创新、使该台成为了:托勒密式定位天文学的一个典型代表。

      世界遗产委员会在认证时曾评价:这个按中世纪设计的伟大天文台,见证了非常古老的宇宙学、天文学的科学传统。是观察宇宙、社会和信仰的杰出例子,证明了科学和技术概念的最高潮。它提的各项杰出证据,它的测算依据。被西方、中东、亚洲和非洲的主要宗教,普遍共享、超过了一千五百年的时间。它在传承中创新、并吸纳了,莫卧儿时期获得的伊斯兰天文学数据。充分展现了莫卧儿时代末期,印度人对宇宙的认知、以及探究天文学的能力。

      当年辛格二世在为了验证从中东引进的伊斯兰仪器,特意在德里、斋普尔、瓦拉纳西等地,一共修建了五座简塔·曼塔天文台。斋普尔是其中规模最大的,并融入了整个城建的规划中。如今穿过粉色之城四季门,越过拥挤的街道、就能抵达简塔·曼塔天文台。它紧邻城市宫殿而建,至今二者仍共同使用同一停车场。这里很清洁、优雅,同时离风之宫也不远。碧绿的草坪上,散布着众多奇形怪状的砖石建筑,以及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日晷。当然那些莫名其妙的建筑,每个都是有特别用途的仪器,并有精准的观测和使用方法,体现出古代印度人民的聪明和智慧。其实对不懂行的人来说,这些天文仪器,在凡人眼中就是一些奇形怪状的建筑。对我国的游客来讲,恐怕除一部份人能认出外形有些相似的石制小日晷。其外用于测量时间、预测日食、跟踪轨道上的星体、测量行星偏转角,确定天体的高度以及相关数据的仪器都没见过。

      究毕科学是没有国界和时间隔阂,这里的镇台之宝:被奉为“至高无上的仪器”。是一个名为萨穆拉的等距日晷,长、高都近三十米。可将斋普尔本地时间精确测量到秒,而且误差在两秒内。被誉为世界上最高、最大、最精确的石制日晷。据说其中那件像大碗一样、刻有分秒标记,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仪器、还是天才王公亲自设计的。据说边现代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对其评价都非常高。
最令人惊叹的是,像十二星座仪等、至今还被用于研究占星学。前些年、雨季前的月圆之日,本地的头面人物还聚会此地。通过这些仪器、推测出当年的降雨量和庄稼收成呢。更得一绝以赞之:

      追星测日筑高台,古老文明迷揭开。精准报时推雨量,人间从不缺天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20 13: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漫话人类对天宇的探索
    看了这个几乎全用砖石结构,制作成仪器的古天文台后。自然引发了同行不少游客的议论,有人说我国的观天台最早。有几个去过埃及的说金字塔更早,几千年了。有好事的年青人更在手机上,百度出了玛雅文明。说在墨西哥,也是金字塔。一时间先前听说过的文明古国,大多都发现有这方面的记录。
我也曾在史书上看到、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帝喾的儿子阏伯被封为“火正”官。在商丘选择一块高丘,夯土筑成一圆形高台。以观察天象、祭祀大火星,以此定历法服务农事。留传至今有阏伯台。以及东汉建于洛阳南郊的灵台,那是小时学历史就知道。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在那主持设计制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浑天仪和地动仪。而且历代朝庭均设置有钦天监,掌管天象。在去北京开会时、还参观过古天文台,在北京站附近的建国门。当时还在忙事业,只当成是去看国宝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不但看到了盘龙附凤、精美非常的八大铜仪。还有当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德、法两国侵略军盗窃国宝的照片、文字等实物资料。
虽然后来迫于世界舆论的压力,被盗的康熙重铸的地平经纬仪、天体仪、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纪限仪、玑横抚辰仪等八大铜仪终于归还中国。但不少先前元、明时的古代天文仪器等,均已不在。亦说因康熙时任命耶稣会教士纪理安作钦天监监正,把这些珍贵的精华古物、作废铜销毁了。直到一九二七年我国建成紫金山天文台后,此台才停止使用。说实话虽然我不懂行,但当时看到那些国宝、只觉高端大气、贵重典雅。且做工的非常考究细致、一丝不苟,美观漂亮、绝对是出自大匠之手!观星台下有晷影堂和紫微殿庭院,横匾书:观象授时。据传古观象台初名司天台,由擅长仪器制造的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主持建造。台上有浑天仪、简仪、铜毯、量天尺等诸般天文仪器。明代正统七年即一四四二年,在元代司天台基础上重建的现台、经多次维修至今。
后来在美国洛杉矶旅游时,参观过上世纪三十年代建成的格里菲斯天文台。但那已是天文望远镜发明后的,应该不属古代天文台之列了。对这个印度人、利用当地丰富的日照资源,用极简单的砖石建筑的投影仪器、来推算时间和宇宙星体的位置。作为外行虽然不懂其中奥秘,但能亲眼见证这些传自古代设备的功能。真能测量出准确的时间,也不得不为之震撼。
宇宙本源的探索
----观古天文台的遐思
相传埃及金字塔对应猎户星
更闻欧洲有多处奇特巨石阵
史前遗迹到处有神秘星象图
南美宝藏更爆出巨雕太阳门
             *
印第安人遗留下玛雅文明
库库尔坎金字塔献祭活人
神秘独特精简的数字历法
魔幻建筑难解的预测天文
*
华夏唐尧设火正阏伯观星
东汉灵台更出了大师张衡
简塔曼塔堪媲美八大铜仪
辛格二世真不负天才匠心
*
故乡斋浦尔蕴养着伟大灵魂
世遗永恒的纪录下不朽功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26 18: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体验瑜伽

        在斋浦尔转一、两天,跑了一大圈。几乎连印度人都没接触几个,就完成了我们的观景任务。重返阿格拉,这次到是住进了城里的宾馆。简单安顿后、导游通知说:专门聘请的瑜伽大师已经到场,让我们迅速到底楼健身房、去体验感受瑜伽密功的特殊魅力。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瑜伽的普及还是比较快。就连我们这些内地城市,都开办得有专门教习的瑜伽馆。加上前两年进西藏对藏传佛教有了接触,知道瑜伽虽然源于印度,但其真正的发展是在藏传佛教的密宗。将古印度瑜伽的“三脉七轮”说、与东方中医理论的对照,升华成藏密的“三脉五轮”说。将古瑜伽强调外修、改为内修,着重修心、凝神、入定。藏密开发成无上瑜伽密部的“乐空双运”,即利用女性(明妃、佛母)相伴的双修法、外界视之为“性欲瑜伽”。好像去操练的大多是女性,多以塑造形体美为目的。记得当时还特意写了首诗:

        天竺人神功造就了释教  喇嘛僧有幸传承下精华
        当瑜伽再度风靡着世界  只造就不少美女级菩萨

        这次到了其原产地,到算真正对瑜伽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了解。因为来的是一个男性大师,我们每人领了一个瑜伽垫后 、他教我们双盘端坐。然后就是直接演示了一连串瑜伽入门的基础姿势。从简单的“山式”站立、“板式”类俯卧撑,到稍有难度摸仿动物的“下犬式”、“眼镜蛇式”、“猫牛式”和“卧鸽式”。也有模拟植物或物象的“树式”、“莲花式”,“桥式”、“手杖式”、“束角式”、“三角式”。以及返本还原的几种“婴儿式”,和最后的“摊尸式”。前后一、二十种吧!一场标准的表演秀。到是纠正了我先前以为瑜伽,是菩萨功的错误。他后面解答了几个我们关心的问题,首先在印度主要也是密宗的高僧和圣女在修炼。因为印度妇女的地位很低,先前一般是不允许她们修炼的。再者瑜伽的起源确与密教双修有关,并承认高深功法在藏密。同时也谈到古法瑜伽在印度的精华,应该是掌握在寺庙的圣女手中。同时也很不理解我国和西方很多妇女,即不愿享乐自度,又不愿慈悲度人、炼来何用?

        地导也说:在印度男生殖器官称林伽,比喻为金刚杵。女人的称瑜尼,比喻为莲花。两者交合而命名此功、自然与双修脱不了干系。但如果就这样简单的看待瑜伽,就太肤浅了。真正的大师是有慧根的人,藏密也称为“桑俄”意即秘密真言。古瑜伽经,开篇即说:“瑜伽能抑止心识活动,让灵魂保持稳定形态。通过身体和精神上的锻炼,达到灵魂与心识分离。使灵魂纯净、让人获得神通。不单是延寿、辟谷,甚至破障、隐身等。作为进入极乐、圆满解脱,达到圆融涅槃的前奏。当然被有人贬之为性爱体操、庙妓舞等,也并非恶意攻击、误解吧!

         但最后这位大师的表现,却又让我有些无语了。大概是为了多挣点外快。他拿了一些功法图片和瑜伽环来向我们兜售,并表示可以破例收人民币。图片全是美女拍的、很多姿势类似春宫图。放在改革开放前、特定属扫黄打非之例,一百元一本、很受年青人欢迎。用金属细丝制作的瑜伽环十元一只,他套在手指间交替滑动、据说有舒活筋脉之效。因之没有让他多劝大家几乎人手一环。我因为孙辈较多,多买了两个、拟带回来给他们做玩具。殊不知次日、在和地导在一起抽烟闲聊时,听他对一正在玩瑜伽环的游伴说:你知道这环锻炼什么吗?随后悄悄的补充道:套金刚杵呀!

来自那远古太阳月亮的崇拜
引导将阴阳对立调解成同在
探索出原始人类能量力极限
整合了心灵魂魄精神的光彩
*
回归古老的生命繁殖时状态
还原纵欲式生理需求的畅快
密宗双修法铺垫极乐的梯阶
大慈大悲的圣女行普渡大爱
      *
融入游牧时代的肚皮舞
揉进中华古典的太极拳
借助西方康复的普拉提
综合现代炼体的大保健
吟诵呼吸练体姿加冥想
塑形减脂菩萨舞传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29 22: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阿格拉看歌舞剧院演出泰姬陵

        表演中心离泰姬陵很近,感觉和柬埔寨暹粒一样、都是专为游客服务的产业。只不过那里专门演出吴哥窟,这里演出泰姬陵罢了。

        这种在全世界景点中,都排得上号的地方。不缺观众、只守着这么一场戏演出,早已赚得盆满缽满。当然也不吝把剧情、演员、布景、音响、环境,打造得尽可能的完美。但是这一切都得为宣扬泰姬陵蕴含的爱情主题服务,同时全方位的向世界展示当今印度文化艺术发展的最新水准。

        剧情其实很简单,旨在歌颂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和皇后“泰姬·玛哈尔”。一生恩爱、婚后两人形影不离,生死相随、矢志不渝的伟大爱情。据传这位来自波斯的女子,本名泰阿姬曼·芭奴。自幼聪明美丽,且多才多艺。当芭奴年仅十三岁时,便被第一次见到她的年轻帝王爱上。到她十九岁时,沙杰汗便便娶其为皇后。婚后两人更是形影不离,一直十分恩爱。在二十年间,泰姬为君王生了十四个孩子。封号“泰姬·玛哈尔”,意为“宫廷的皇冠”。在一六三一年生出第十四子时,年仅三十九岁的她、去世在陪伴君王南征的路上。临终时给君主提出三个愿望:一求君主不再娶、二要君主善待他们的孩子,三请君主为她建一个最美的陵墓。

        沙·贾汗因爱妻仙逝极度伤心,一夜间因悲伤白了头发。并为其穿了两年丧服,发誓要建一个配得上她的无可比拟的陵墓。同年泰姬陵正式动工,主要工匠都聘自波斯、巴格达等中东和欧洲。加上本国的建筑、书法、镶嵌、雕刻师等,能工巧匠计两万多人。选用本国的大理石、中国的宝玉、水晶,巴格达、阿拉伯、也门、锡兰的绿宝石、玛瑙、珊瑚等。历时二十二年、耗尽国库资材,直到一六五三年才建成这座集伊斯兰和印度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宫殿式陵园。

         这个每天动用两万役工,耗尽珍宝钱币财的工程。直接导致莫卧儿王朝的衰落,给国计民生带来了严重混乱。他们最爱的儿子奥朗则布、趁机发动了政变。弑兄杀弟篡位成功,夺取了王位。将他这太上皇软禁在与泰姬陵,隔河相望的阿格拉堡王宫内。他每天只能登上八角堡楼,透过小窗、凄然遥望着河里浮动的泰姬陵倒影。直至九年后忧郁病死,方被其子合葬于泰姬陵内回到爱妻身旁。
  
         这场剧只突出一个主题:泰姬陵因爱而生、光阴轮回,代代不息。只为挑动人类心中对爱情的美好向往,推出了国王和王后之间、生死相随矢志不渝的伟大爱情。以剧中人的吟唱来交代剧情,以舞蹈的肢体语言来体现情感的表达。印度美女的美貌指数,据说在世界排名都靠前。演员的嘴、眼、手、足、颈、背,仿佛都会说话。加之身体其他各部的魅惑动作和表情,那怕你并不能理解她表诉地思想也不会觉得枯燥。每个座椅配有一个同步翻译耳机,不准拍照、不准说话、能看懂、听懂多少、只能自求多福了。

         其实也就和印度电影差不多,在唯美的舞台、灯光的置景下。在一阵狂风骤雨、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的华丽、奇异服饰登场亮相后。以简单的对白、独白、吟唱、略作情节交代后,便以载歌载舞的形式来推动剧情的发展。难怪好像听某位大家说过,印度的演员舞技重于演技。特别是印度古典舞的表演模式,是由描述性舞蹈和纯舞两种主要形式、通过完美的组合而构成的。这描述性舞蹈,是印度教的各种神话传说及道德规范的说教式表演。单说菩萨手印就有一百多种,每种有不同含义。你看得懂几种?事后地导曾笑着问我们……

         印度是一百多个民族构成,由印度斯坦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婆罗多舞是最具代表性的古典舞蹈。它再现了从石刻、壁画、碑文中保存的湿婆神一百零八种舞蹈动作。经过传承发展、继承了印度教讲究对称的原则,舞者额头中心点菩萨点(或贴晶钻额饰)、舞蹈讲究对阵的美丽。且舞蹈中多数动作,都是左右各做一遍、以求平衡。当然除了古典舞、也有民众参与的场面,表演了比较时尚的民间舞蹈。让我们品尝了一场地道的,原汁原味的印度歌舞、视听盛宴。得:观天竺歌舞剧泰姬七律一首:

皇宫冠冕后宫魁,纱丽长裙洁若梅。
展指旋腕施密语,提踵立趾踏巴蕾。
鼻环额饰添娇俏,手镯脚铃伴乐徊。
堪叹波斯天赐女,赢来君主永生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31 11: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泰姬陵

        我知道泰姬陵,还是在初中时代。从世界历史的教科书的彩页中,看到了这一滴“爱的泪珠”的形象。更因此从图书馆里读到一首泰戈尔写的诗,赞美泰姬陵是“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从那时起我就被它那洁白晶莹、玲珑剔透的身影所俘获。特别被其以主殿中心前的水池之中轴线,切割的两向延伸的完全对称美所吸引。但以当时我国和印度的关系,到也没想过亲自来看看。只是因为个人爱好,曾经将那几乎用散文译出的诗句大意,重新整理成了一首十四诗的样式:(因见泰诗的英文版就是排的十四行。)应该说也算得上一种再创作,或许称为变相的音译。可惜现在记不确了,但有些印象重新整理、增补题为:

      “一滴爱的泪珠”
-----读泰戈尔眼中的泰姬陵
我们生命的爱火已将要燃尽
圆您最后的愿望我真的好累
纵使任皇权消失也鞠躬尽瘁
只为让一滴爱的泪珠儿永存
*     *     *
举世无匹的绝美诱惑了死神
让你尝一尝刻骨铭心的滋味
穿越时空的思恋永恒着双飞
岁月能征服生命却输给爱情
*     *     *
白色大理石水晶镶嵌着玛瑙
亚穆纳河的流水为爱情吟唱
人类建筑史艺术完美的瑰宝
*     *     *
终将宫廷的皇冠戴您的头上
在您耳边的倾诉不怕谁嘲笑
生依死伴的结局令后世景仰

        正因为此、当得知我市旅行社开发了印度的六晚八日游后,我毫不犹豫的就欣然上路了。不出意料、泰姬陵必定是,重点安排参观的主要景点。而且先安排了在阿格拉游古都红堡,并在月光花园的行宫隔着亚穆纳河远眺了泰姬陵。在到又一个古都斋普尔游览一圈后,重返阿格拉城。先观看了大型歌剧泰姬陵的表演,作了充分的铺垫后。于次日一早,前往泰姬陵参观。虽然隔河已经真切的远眺过泰姬陵、那犹如梦幻般的圣洁远景。但真正进入阿格拉城后,反而根本见不到泰姬陵的影子。早已被重重街区锁断,要跟随人流的导引,转入一条上坡的小街后。才陡然看到与泰姬陵主体风格,迥然不同的正门耸立在眼前。那是类似阿格拉红堡一样,以红砂岩修建的伊斯兰样式门殿。高达三十余米、庄严雄伟的拱门十分气派,高大的门道象征着天堂的入口。 顶部建有八角形亭阁,正门的顶端前、后各有十一个、类似泰姬陵主景的白色小圆穹窿。每个小圆顶代表一年修建时间,总计二十二年完工。据说原先配的纯银大门,上面镶嵌着几百个银钉。可惜这些都已被劫走,门现在换成了铜制的。走进门殿就如同进入望远镜头,可以看见美妙绝伦的身影。当走出门殿的后门,几乎所有人都情不自禁的举起了摄影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 23: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梦如幻泰姬陵

        当一个令人心灵震撼,完美无缺的建筑、整体亮相在眼前时。现代人的下意识反映是马上记录,摄取下这珍贵的影像。这座莫卧儿王朝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充分体现了伊斯兰建筑艺术的庄严肃穆、气势宏伟的独特魅力。

        泰姬陵的中庭很大,就是莫卧儿式花园。在泰姬陵主体正前方与门殿正门之间、有水道喷泉,将花园隔成了四角形,再以两行并排的树木,将长方形水道划成四等份,这是波斯式花园的最主要特征。中央有绿色的草坪、树木和花草,四周都是用红砂岩建成的伊斯兰教风格的建筑。泰姬陵无论构思还是布局,在美学上采用了最引人注意的完全对称形式。以主殿中心向两向延伸之轴线切割之中轴线,可以看到相对于中轴线之距离相等之处的雕饰在数量、尺寸及样式上完全相同。其中轴线贯穿园区各门、水池及道路等之中线。泰姬陵虽然是一座陵墓,却没有一般陵墓给人的阴森冷寂感。相反当我们走出门殿大门,顺中央水道走向泰姬陵时便感觉、这条长长的大理石砌成的水道仿佛在无声的导引。这池里面分布着多个小形喷泉口,也被称为多福池。与前面一条南北横向的水道,在中心水池呈十字交错、称反光池。是用来留置泰姬陵倒影的,除特殊时日会开放喷泉、平常都是完美的镜像。泰姬陵总体和花园中一草一木,与水中倒影融合在一起。和谐对称、亦真亦幻,多福池引我们走向的是真正的天堂!

        据说泰姬陵的主要创意是沙·贾汗亲自定的,旨在还原伊斯兰教义中描述的天堂。以波斯园林为蓝本,环绕主建筑群建一个莫卧尔风格的方形花园。最长边有三百米,分为十六个下沉式的庭院花圃。栽种着各种奇花异卉、大量玫瑰、蔷薇、水仙和果树。而陵外亚穆纳河从西北而来,向东北流淌而去,有如天堂流出来的河水。正如他在建成时自己所说:“如果人世间有天堂与乐园,泰姬陵就是这个乐园。”更由于陵墓主体由粉白大理石砌成,每天随着晨曦、中午、晚霞、时间不同的阳光强弱变化。泰姬陵的色彩光线也随之变幻莫测,呈现出令人百看不厌的奇景。早上偶见灿烂的金色穹顶,烈日的阳光下是耀眼的亮白。当斜阳夕照、晚霞辉映时可从淡黄、橙黄、金黄,逐渐演变为粉红、暗红、到淡青。待到月下又成了银白,据说倘若逢花好月圆之夜、白色的泰姬陵披上一层淡淡的蓝色萤光,更是给人一种迷失仙境、恍若梦游之味。

        泰姬陵是可以入内参观的,也不分访客的尊卑贵贱、依序按两排例队登上高高的基台入室。两侧有护栏圈定路线,队例缓缓前移、不允许停步、拍照。内室呈八边形,不太大、但高,顶部有图案装饰的拱形圆顶。中央摆放着姬蔓·芭奴和沙贾汗的双棺,石棺上以翡翠、玛瑙、水晶、珊瑚、孔雀石等,多种价值连城的宝石、镶嵌出精致的茉莉花图案。包括一路的门窗、外墙、内壁,也采用了刻绘、浮雕、镶嵌等手段构造出各种装饰。当然因伊斯兰教不允许,在建筑装饰中出现人物形象。所有的图案元素都是书法文字、抽象点线或者花卉植物。但其色彩之华丽、工艺之精细,真是巧夺天工,堪称无与伦比的艺术精品。人们静静的带着各种不同的心思离开,我在主殿的台基上绕了一圈。看了下陵墓背后的景象,阳光下有薄雾晴岚、如真似幻看不太清。有如陵墓主角相亲相聚的二十年,延续的没了边……
        尽管质疑一个帝王,能否真正有纯洁爱情的负面声音不少。更有人从大义角度,谈论修建泰姬陵应不应该!我都不想谈,我只从他们一见钟情,到芭奴终于成为第二任王妃。他们度过了近二十年的夫妻生活,生育下十四个孩子。而且前面三分之一的时间,正是王子被发配的失败期、她是在陪夫君吃苦。最后竟然是死在,陪夫君南征的路上。这一些足以证明、他们的确是有不离不弃、甘苦与共,生死相随的爱情。我宁愿这世上真能,拥有更多这样的真爱!呵,泰姬陵!

         魂断香消数百年,深情挚念一陵圆。泰姫精魄至今在,世界长留爱永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5 11: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莲花宫前说大同
        告别泰姬陵后,循来路重返新德里。从外地进入首都的客车,是不允许拉上窗帘的。据说似乎遭遇过恐佈袭击、为保安全,便成常例。地导便利用这漫漫长途,对剩下的景点进行介绍。首先就谈到了今天去的第一个目的地:莲花宫。也称寺或庙,是现在新德里的地标式建筑。据说每年的游客量超过了,印度最著名的泰姬陵。所谓莲花宫是民众依据其外貌像盛开的莲花,在民间叫开的俗称。正式名称应为,巴哈伊教德里灵曦堂。

        这个教名我也是初次听说,究毕从小就没有所谓宗教信仰一说。虽说从文化传承里知道有三教九流,但在我国究毕都是过去式。虽然也出于尊重社会习俗和遗留问题,承认了佛、道、伊斯兰、天主和基督教。但一般民众大多是拿不稳,宗教和迷信的界限。何况一有社会动荡、如文革时,这些都在横扫之列。从明哲保身的角度,都是离得远远的好。以致还是有游客问导游,这是我国没承认的教派能去吗?导游回答我们看的是风景,欣赏的是建筑艺术。大家想想也是、印度教我国也没承认,但也参观过了、算开眼界长见识吧!广告上吹嘘称其为,坐落新德里的“悉尼歌剧院”。其实我感觉这并非像吹捧,而似乎是在打压。

        我恰好在前一年,刚参观了悉尼歌剧院。虽然外观上看、莲花瓣弧和弧形贝壳颇有几分相似,明眼人一眼便可认定、这是在设计元素上的一些借鉴。但无论其总体的构思理念,和其本身承载的重大意义都迥然不同。不能简单的,以悉尼歌剧院第二来贬低其存在。经过这次参观、深入了解巴哈伊教后才知道,这个新兴的教派,最早的译名叫“大同教”。而且所谓的新兴,只是相对于古老的宗教。它并非出自印度本土,乃是诞生于十九世纪的波斯。至今也近两百年了。由于波斯,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丝绸之路的终点。而大同这个概念,我国古代先贤早就已经提出。所以说大同教一开始就非常重视中国,不但来传过教、还专门编写了中文版的书籍。只是因为战乱、没能扎根中国大陆,至今只在港、澳、台等地区有注册团体。而在全世界、已有两百个国家,有其六百万的信徒。至于对大同这个理念,我到是在学生时代就牢牢的树立了。原因是在读一本“近代诗选”时,读到清末著名诗人“黄遵宪”海外归来后、题的己亥杂诗中那首七绝:

       滔滔海水日趋东,万法重新要大同。后二十年言定验,手书“心史”井函中。

       而且我更因之,将其将其代表作“人境庐诗草”收藏。特别将这享誉有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写的己亥杂诗八十九首抄录、作为学诗的教材。这位我国近代史中,诗界三杰之冠。戊戌变法失败后的幸存者,成为了我青少年时代的偶像。同时也在其己亥杂诗最后一首中,见他再次念念不忘的提到:

       腊余忽梦大同时,酒醒衾寒自叹衰。与我周旋最亲我,关门带读自家诗。

       可见这是他真正的信仰,一生的最高追求。先前我一直认为,黄先生写诗时太过乐观了。别说至今未验、以当今的社会人心来看,再后二百年、甚至更久怕都难验……但我仍认为这种精神,这种心态、或说这种祈求是正确的。我国几十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不就已释放出这样的一缕曙光吗。今天来了解这大同教后,我终于理解了,黄先生当年为什么敢放出“二十年后言必验”那样的豪言壮语。当时正值大同教初兴的蓬勃发展阶段,他正好在英美出任外交官。自然是早已接触到了这大同教,他以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不意到真是妄言了。

       不过我的初心仍在,尽管也知道、我们这一代人根本看不到那一天了。不过依然相信,人类社会只要不断进步发展。在真正解决了人类的生存资源需要后,必将为了生命的延续和未来、走向大同世界。尽管现在世界上不时还有战争,我于春末画了一幅黄莺枇杷图。当时俄乌战事正酣。心有所感、题诗于上,并加引章“世界和平”以祈求:

        黄莺嘉果待南风,满树金珠好济穷。但得全球都富裕。人间必定要大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1 01: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观新德里灵曦堂

       我们遵照看风景、看建筑的原则,从停车场向“灵曦堂”走去。虽然到这里的交通据说也很方便,连地铁都有。但各类车辆均不能直达,没见任何特殊人乘车进入、因为地面上根本没有能直接抵达堂前的车道。知道附近有地铁抵达后,我认为必定有地下隐形通道进入的。这也算是现代建筑的高明处,至少表面上作到了一视同仁、对每一位来宾的尊重。符合其“神明唯一;人类一家;科学宗教相互补充,并驾齐驱。”的基本教旨。

       大同教的首要目地、就是统一现存所有宗教,保留住世界所有宗教的善。不强迫人改信其教义,或为了遵从教义、而放弃先前已有的信仰。不似其他宗教要求信徒,在信教时、放弃以前的生活。他并不否认其它宗教的核心人物,如佛祖、教主、真主、上帝和基督等。将这些都看作是“绝对现实”的不同显现方式,所以他们的信徒都可以转信大同教。同时无需摒弃这些已有的形象,因为本教认为:有关神的各种现有词汇、本身就是人创造出来的。实际上统指一种神秘的力量,包含了光明、正义、力量、真、善、美等。特别是“人类一家”是强调,所有人类都是一个群体。巴哈伊教的教义强调团结,认为国与国之间都应该团结。而且并非是尊重各自的不同,是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站在全人类的视角高度来看待每一个个体,即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但同时又都是微不足道的人物。其整个教义是推动全人类和谐幸福,走向更高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相对于世界其他的宗教来说,显得更为科学、更受知识阶层欢迎。

        德里灵曦堂建成于一九八六年,作为亚洲印度次大陆的总堂。设计者因莲花是印度的国花,也是印度教和佛教的圣花。同时也象征巴哈伊教,让不同宗教相互包容和合共存的教义。以三层九面二十七片,由洁白大理石贴面的“莲花瓣”构成。花瓣被排成三层,安置在九个连环的清水池台阶上。将其外形塑造成一朵,刚开待盛最完美状态的莲花。整体设计独特、没有繁复的装饰,且没有一根柱子、无任何支撑的宏伟大堂。最为独特的是这寺庙里面没有供奉任何神像,也无雕刻、壁画、或偶像装饰物。唯有光洁地板上安放的一排排,白色大理石长椅和一个讲台。这里圣洁的白色为主要的色调,尽管来参观访问的人特别多。但整个导引流程规划得相当合理。周围有很宽阔花园和水池免费开放,可以自由观赏。我们去时进出通道上,排有几百米长的参观纵队。从外围绕到后门进入,然后从正门出来。顺游览道在外面转完一圈后,可以排队进大堂参观。排队时有专人发放装鞋的袋子,需自己提着鞋袋、赤脚入内。可以在大厅内坐下静思、冥想,禁止拍照、喧哗。让你真正感受洁净无尘的境界,宁静、深邃的宗教气氛。

        我在大堂内默坐了五分钟,什么都没想、自个儿在那发呆。大堂内尽管坐有很多人,相对其近三十五米的高度和七十多米的直径、仍感到太空阔。来这里的人当然还是印度本国人为主,他们那独具民族特色的纱丽就是最好的证明。看来那个国家都一样,印度并不像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样不堪和落后。当然这里对所有人都欢迎,无论种族、国籍,不分信仰、教派。只要你拥有一颗大同之心,都可以来此静心祈祷。这个教派的最根本点在于:认为人类是独有的、是被创造的,拥有反映造物主神性的属灵能力和责任。巴哈伊的教义认为:人与其他动物不同,人有低级和高级两种本性。所以人类必须努力,确保属神的高级本性战胜属恶的低级兽性。否则人类就会堕落成为,最低级的兽类。人类在社会中必须追求正义、公平、仁爱、诚信的原则;与别人交往时,当遵循友好、善良、同情、忍耐的态度;培养自身慷慨、慈善、求真、求美的良好品格;做一个纯粹、高尚,沐浴着神性光辉的巴哈欧拉。

       这次印度之行,参观莲花寺、无疑是得到的最大惊喜。这的确是除了悉尼歌剧院后,我见过的最为新潮的现代化建筑。据说目前世界上虽然只有几座灵曦堂,但无论哪个洲的其建筑都并不雷同、且都堪称是各地建筑美学的典范。其它虽然没亲见、在这里却有感觉,仿佛不是在现实中的存在。如果说真的有天堂,我想应该就是这样吧!据说每一座灵曦堂都将成为社区生活的焦点,同时也是社会、科学、教育和慈善服务的中心。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这个教派的理念和我国的古圣先贤的理念有很大的雷同。若我国保持现在的改革开放之势,说不定哪一天忽然也承认了其合法性。我应该怎么处,到时再去拜神、会不会太晚了呢?更因此激发了我:对人类未来的冥想:

热爱光明正义的力量
人类敬礼火热的太阳
向往真善美好的化身
我们崇拜明朗的月亮
*
人类本是造物的爱宠
享有共同命运体保障
遵循公平仁爱的原则
科学劳动创造出富强
    *
和平友善幸福的生活
文明进步是前进方向
保护自然更珍惜生灵
地球将是人类的天堂
     *
开发太空历代先贤的愿想
茫茫宇宙正有待人类翱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3 10: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见了一个世界之最

         在印度见识了世界最小的世遗后,又见到了世界最高的砖砌塔。这被称为“印度七大奇迹之一”的,“胜利之塔”。在德里西南十多公里处的郊外,其实这本来是当年、兴建伊斯兰强盛清真寺时,附属的宣礼塔。但现清真寺本身只剩有残垣断壁,唯独这塔却依然高高耸立。该塔保存至今、不倒的原因似乎是个迷,故称之为奇迹。不过只要了解了这塔的建筑过程,这一切似乎又并不太玄乎。因从一一九二年、顾特卜还在当大将军时开始建造,寺成时、塔只修了第一层。他作为阿富汗古尔王朝刚任命的,印度占领区的总督。同时又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一心炫耀武力、宣扬伊斯兰文明在这里的胜利。竟不惜在这原本有二、三十座印度教、耆那教寺庙的密集地,把本土寺庙全部拆毁。将拆下的砖石材料用来建筑,这印度大地上的第一座清真寺。以达到省时省力,尽快成功的目的。充分暴露出侵略者,无耻的强盗本性。从历史纪录看、埃贝克一直在大力推动伊斯兰教的同时,消灭印度文化和本土宗教。特别是佛教佛寺被大量捣毁,基本在印度灭绝。连唐玄奘曾进修的“那烂陀寺”也被他夷为平地。

         所以当一二零六年埃贝克叛出古尔王朝,在占领地自立为王后。立即将这仅一层的宣礼塔命名“胜利之塔”。当然这塔名也暗寓着他大志得酬,篡位成功之意。或许正因其叛主灭佛、欺世盗名,果报太快。皇位没捂热、便一命呜呼并导致内乱。直到十多年江山稳定后、由他女婿德里苏丹国马穆鲁克王朝的第三任国王,奴隶苏丹才按照当年古尔王朝批准的方案继续加盖了第二、三、四层。基本完成了当年的计划。此时离当年古尔王朝苏丹,在阿富汗督建成的贾姆宣礼塔已经迟了近二十年。据说最初的设计,就是应该比都城贾姆塔略低。但到了一三六九年时,塔的尖顶部分被雷电劈毁。此时离塔成已一百多年,古尔王朝早成历史。故当时的苏丹已没有约束,便在修复更换被劈毁的四层时、又加盖了一层。形成现在的五层格局,所以此塔从初建到最终定型、前后近二百年时间。经历几任国王接力,塔系分期所建,距今也不过七、八百年的历史。由红砖石砌成、现塔高约七十三米,基座直径近十五米,由下往上越来越细,顶上最窄处仅直径在不到三米。曾经被加至六层、但那只是跳梁小丑想借此塔成名的笑话。那已是十九世纪初,印度被英国殖民后的事。当时因地震导致有小毁损英属驻军少校罗伯特·史密斯在受命维修时,自出心裁的搞了个莫卧尔风格的小穹顶。加在上面称为第六层,但因和原塔整体格格不入、显得十分滑稽。遭到大众反对、总督勃然大怒、一八四八年严令拆除复原。这拆除的穹顶至今尚在景区草坪上像个小亭子。成了一个反面教材,被称为“史密斯的愚蠢”。

        这塔的特点是每层之间,都有个突出的阳台作隔离。因此除红砖外加有石料,一至三层是加的红砂石。四、五层是由白大理石夹红砂石建成,所以可明显看出最上两层与下面三层的颜色区别。而且底层由半圆形和三角形的肋拱,相互交错构成。第二层则全是半圆形肋拱,第三层以上是三角形肋拱。同时第一层的周围还有一圈平台,塔身上有阳刻的精美雕花。在伊斯兰的装饰图案中,加入古兰经文、阿拉伯文、波斯文和一些抽象符号。交错构成有历史记录的神秘艺术珍品,

         仿佛给塔围上了一圈圈密码花边。同时从第一层的塔门进入,塔内有三百九十七级石阶。虽然陡峭、沿阶旋绕能直登塔顶,眺望新、旧德里全城。
目前基本上已经解读了雕花密码,解读了这塔的大多秘密。现尚在阿富汗古尔省、当年费鲁兹库赫城遗迹的山谷里,两水交汇处的贾姆塔和现印度新德里的胜利之塔。虽然相隔一千五百里,古尔王朝苏丹吉亚斯·乌德丁·穆罕默德,为其弟穆伊兹丁亲王成功获得第二次塔劳里战役的胜利、占领印度平原的伟大功勋庆功而建兄弟塔。因为阿富汗建造胜利之塔的传统由来已久,他只是延续了这一惯例而已。也为了纪念兄弟亲情、共同征服,共同统治古尔苏丹国。哥哥坐镇京都,镇守国内和西部边境。弟弟古里则集中精力征服印度东部。这两座兄弟塔,高耸在当年古尔王朝的一西一东。顾特卜塔是仿贾姆塔建的,因为当年审定的图纸就是一样。竟管那时地域边界较模糊,但这两处世遗事实上证明了,这个在阿富汗虽然只存在了几十年的帝国。的确曾经是横跨整个印度次大陆的巨无霸。这些都是塔上有明文纪录的,虽然也有顾特卜之名在塔上、但他只是监造,相当于现工程负责人而已。

为什么胜利之塔能千年不倒
基础有三千大象用忠骨浇铸
塔劳里二次战役累计的牺牲
他们用灵魂力量把塔体拥抱

三十万拉吉普特联军的战壕
未挡住十二万骑精锐的狂飙
百二十王公贵族豪华的象阵
终败于四方突击中心破屠刀

未来的奴隶苏丹喜时来运到
刹帝利顾全自身纷纷的投靠
富饶的恒河平原已全面沦陷
顾特卜塔的红砖被鲜血喂饱

第一个苏丹王国在印度兴教
伊斯兰星月光辉将南亚初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4 17: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侵略者终未能粉饰的历史
       先介绍了有世界之最的塔,现马上说印度最古老的清真寺。并冠有印度第一之名,当然现只能算遗迹了。我们从莲花宫来到这上世纪末,就已经被例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区。时间已不早,别看印度街道不咋样、真正景区的面子还是拿得挺足的。这里已是市郊、规划得很好,一条宽敞的大道,两边绿草如茵。宁静、整洁、干净、优美,一入景区就脱离了世俗尘烦。远远的就可看见高塔的身影,仿佛上世纪中叶、火力发电厂的那种大烟囱。孤零零的耸立在空旷的原野中,道路两旁渐渐有了些残缺的遗迹建筑。虽然景区是以塔名、但大家都知道,主体还是库瓦·图伊斯兰强盛清真寺。这寺其实还不到千年历史,主礼拜堂没有采用真正的伊斯兰教的建筑风格。其小圆顶和直立支柱的回廊,都使得整个清真寺有点不伦不类。但在寺成百余年后,于一三一一年在寺前、增建的阿·拉伊·达尔瓦扎门。反而成了印度最早出现的纯伊斯兰教风格拱门,它被古建筑专家认为是德里苏丹国时期、遗留的最重要建筑之一。并评价它那尖顶的拱门形状,为典型的伊斯兰风格。是库瓦·图伊斯兰强盛清真寺最优雅的入口。

        走近达尔瓦扎门,尽管早已断成了几截。但游人依然被其残垣断壁和拱门上,繁复精美的雕刻所吸引。因为当年修建时选择了,红砂石和大理石混杂镶嵌安砌。经历近千年风吹日晒雨淋,自然断裂毁损的摧残。在夕阳斜辉的渲染下,呈现出一种异样的缤纷和血色。映衬着其背后、依斯兰强盛清真寺破败的遗迹,及孤零零巍然耸立、直插云霄的胜利之塔。这些侵略者好大喜功的杰作,虽然也让人感到一种凄凉的壮美。却体会不出丝毫的荣耀,反似一段血腥屠戮的历史见证。

        这座清真寺的确不似我之前曾见过的,华丽、洁净、雅致的其它清真寺。没见高大的祈祷厅,更未见独有的大圆顶。其呈半包围状的石柱廊道,虽然残损远不如阿.拉伊·达尔瓦扎门严重。但根本没有与其匹配的气度,加之拱门是下沉式的。想进入清真寺的主殿区,需先穿过这恢宏的石拱门。就必须先下几级台阶,然后再上几级台阶。才能进入拱门通向主殿廊道,这是其他地方没有的先例,加之还在拱门前、立了一根黑乎乎的铁柱。从布局看廊道两侧,有两个比较小的厅状建筑。上面都有个小圆顶,不知是不是当年的祈祷厅。中间有个大广场,广场前面就对着这早损毁了的拱门和铁柱。

        我们站在台阶上听地导说:督建者顾特卜·乌德·丁·埃贝克是一位非常狂热的穆斯林。为满足其好大喜功的欲念常不择手段,为了省时省力、以最短的时间建成此寺。不惜下令拆毁这里原有的二十七座,印度教和耆那教的寺庙。用这些拆下来的砖石料重建清真寺,这寺基也大多利用先前的庙宇基础。当时交通不便,工匠只好就地召集。招募来的工匠,全是信奉印度本土教的当地人。强迫他们拆毁信仰的寺庙本就不满,虽迫于征服者的权威、不敢不从。但阳奉阴违、耍一点小手段,减少工作量、加大对原建筑的利用还是能办到的。有聪明的工匠提出、合理利用先前的基础、石柱和廊道的方案。改造现在可利用的廊道石柱、增肥作新,即保留了原本廊柱上的精美神佛雕刻不必毁掉。同时将灰泥涂抹覆盖在柱子表面后,不但遮挡住原本的雕刻更起了增肥、增新作用。

        解决了和伊斯兰图案、文字不合的麻烦,也显得比先前更气派。成功的糊弄了这位德里苏丹国的首任国王,为印度拯救了一批艺术宝藏。可惜假的终是假的,经历了几百年光阴消磨、外层涂抹的泥灰早已逐渐剥落。印度教的男神、女神的欢娱场面,重又回到阳光下。当年侵略者的狐狸尾巴自然暴露无遗,这些为战争胜利涂脂抹粉的产物,如今都成了历史的遗迹……

       值得一提的还有,达尔瓦扎门前立的那根铁柱。在印度人心中远比这清真寺重要,真正是老祖宗留下的神物。这铁柱通体黝黑,直径约半米、高七米,重约七吨。先前传说为阿育王柱之一,但连佛诞地蓝毗尼立的都是石柱。怎么这里会有铁的呢?特别是检测到这铁柱的含铁量,高达百分之九十九点七二。且经历一千多年铁柱至今未生锈,以此神迹获得考古、材料多家学者的关注。成为印度人古代炼铁技术引以为傲的,最高水平证明。现在考古学家根据柱身上的梵文解读考证,此铁柱铸于一千五百年前。为纪念笈多王朝,超日王旃陀罗笈多所铸。本来铁柱,立于东部比哈尔邦。有学者推测、是奴隶苏丹伊尔图米什,平定东部时将其移来,竖在此扬威。我感到这才真正称得上印度的国宝,从外形看真像孙悟空还没收服前的“定海神针”呢!当地人传说:只要背靠铁柱反抱、能双手相碰者,就会得到吉祥幸福、长命百岁。

       超日王铁柱的诱惑
曾在印度教壁画中见到猴精
据说那就是孙悟空创作原型
今朝才发现超日王七吨铁棒
正像水晶宫当年的定海神针                    

印度有三亿三千三百万神灵
不知要多少供奉方才能摆平
听说抱得住神器可长命百岁
举起这铁棒当能成不朽金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7 18: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奴隶到国王的历史真实版

        清真寺西边不远处,有一座看似保存较好的建筑。我见少有人过去,反激发了逆反思维、决定去探寻一下。走到近前、才发现是一间已经没有房顶的石室,拱门到也像伊斯兰教风格,门上雕刻非常精美、保留也还完好。四周也是红砂石的墙壁,中间砌着两重石台。

        进入石室才看清,原来下面一层大的石台应该是墓室的顶盖,因为上面那一重、竟是一具石棺。除了四面有直通外面的拱门,室内还有两个像是门的地方。只不过是堵死的,像是大型神龛。原来这里是一处陵墓!我悚然一惊、背上沁出一层盗汗。方知原来没人问津,大概早都知道的。竟管石棺上也有伊斯兰风格的雕刻,简单庄重。而且石棺摆放的方向,应该正朝着穆斯林圣地麦加。这是所有穆斯林陵墓的特点,在参观泰姬陵时就被科普了的。那像门的地方,应该就是进入真正墓室的入口。想到这石棺也只是摆样子的空棺,心里才安定一点。 陵墓的主人、应该埋在下面的某处地下墓室中。但总觉阴气太重,急急拍了两张照、便匆匆撤离了。

         后来问地导、才知这陵墓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奴隶苏丹、德里苏丹国马穆鲁克王朝的第三任国王:夏姆·乌丁·伊尔图米什的陵墓。以此一查资料、更添意外的惊喜。原来这还藏着一个,从奴隶到国王的励志故事。让我们顺着他的他的足迹,来看看他如何从卑贱的地位、一步步登上国王的宝座。原来伊尔图米什小小年纪,便在阿富汗被卖身成为奴隶。他的第一个主人,是尼夏普尔的首席法官卡济。卡济让他跟自己的儿子一起接受宗教教育,进行军事训练、学到了一些行军打仗的知识。当时中亚地区,奴隶多从事生产、打仗。主人也乐得让他们带来财富和军功,最后奴隶靠这些为自己赎身。所以突厥人并不以作奴隶为耻,相反还有民谚说:想出人头地,就去做奴隶。

         他还真是第一个,出头做了苏丹的。或许真是有命运之神眷顾吧,当他刚成年成年时、卡济便去世了。所属奴隶、整体转卖给皇室,他被亲王穆伊兹丁选去作了马夫。当时正值古尔王朝准备南下到印度扩张,亲王的属地正好在阿富汗东南与印接壤。苏丹吉亚斯·乌德丁·穆罕默德便命其弟率军出征。从此他追随亲王左右,立下了赫赫战功。用二十余年的时间征服了,印度北部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最关键的是在穆伊兹丁亲王率领古尔王朝的大军,越过开伯尔山口、将兵临德里城下。在塔劳里和拉吉普特人主力初次大战时,印军占据地利人和、曾大败古军。亲王被箭矢洞穿手臂落马,伊尔图米什拚死将其从乱军中救出。引起了古尔王朝重视,国王下令废除他的奴籍、留任军中。一一九二年他随亲王发起第二次塔劳里战役、终于击败有“印度守卫者”之称的拉吉普特人,一雪前耻。俘获并处决了其首领普里特维拉贾三世,顺利占领了德里城后回朝。临行任命亲信顾特卜·乌德·丁·埃贝克为整个印度占领区的总督,并将伊尔图米什也安排在这大将军身边。镇守德里、曲女城和继续征服孟加拉,北印度其他地区。因其勇敢善战、很快脱颖而出,很受埃贝克的赏识、提拔、视同自己的儿子。任命他为巴丹地区的州长。

        一二零六年,古尔王朝苏丹穆罕默德遇刺身亡。统治印度地区的总督、埃贝克趁机拥兵自立,成为德里苏丹国的首任国王。不久埃贝克在一场比赛中意外死亡,因他只有三个女、没有儿子继位。一部分贵族就推拥有其弟阿兰·沙为新国王,引来其他贵族不满。内乱致马穆鲁克王朝被一分为四。一二一零年、夏姆·乌丁·伊尔图米什,终于被历史推上前台。他迅速征服了几位反对者,打败继任者阿兰·沙。为宣扬正统、巩固政权,迎娶了首任国王埃贝克的女儿为王后。确立以德里为首都。重新控制了埃贝克生前的大部分领土,就任德里苏丹国马穆鲁克王朝的第三任国王。

         至此他奠定了首个信奉伊斯兰教的王朝,在印度大陆历史上三百多年的基业。也完成了他一生从奴隶到国王的逆袭。据说:在其即将举行登基庆典前不久,从阿富汗已经没落的古尔王朝,穆罕默德的侄子给他送来了释放证书和一副华盖。公众方知夏姆·乌丁·伊尔图米什,竟然是古尔王族的奴隶。正因为此、后人也常戏称,马穆鲁克王朝为奴隶王朝。余仅以一首五律,赞奴隶苏丹:

安知天命定,生世即为奴。有幸逢恩老,无私育弱孤。
勤王拚智计,救主勇捐躯。入赘乘龙婿,终圆王霸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9 10: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眼前的报应和遥远的呼应
   
         原本安排有一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可惜黄昏已到、天色向晚。大多早早回到导游指定的集中点,导游又随意指点着、给我们介绍一些可见的遗迹。这时在离顾特卜塔前边不远的树林和废墟间,忽然扑腾起一大群飞鸟。绕着草坪中一个圆柱状的残缺建筑盘旋,那圆柱宽大、至少也有四、五层楼高。基础下得很宽、还有基座,单是露出地面的基座台阶就有好几重。一层层向内收缩,占地面积不小。我见上面有一个窗形的洞,正猜测是否堡垒类建筑?地导也恰好指着它说:看到那塔基了吧、并不是损毁成了这样儿,而是连一层都没修完的塔毛胚。

         原来这是德里苏丹国的第二任国王阿兰·沙所建,他在哥哥去世后登上国王宝座。知道这胜利之塔和贾姆塔,都是古尔王朝苏丹和其弟穆伊兹丁亲王建立的庆功兄弟塔。他就想建一座更大的塔来,彰显他们兄弟在印度创建第一个苏丹王朝的伟大功勋。为此在仓促继位、内乱尚未平定的时候,便利用扩建清真寺之便、下令增建这座塔。阿兰·沙拟建的这塔、设计的塔基直径有二十五米,按计划建完将有二百米高。也就是说比他哥监造的胜利塔、直径约大一倍,高度则超过近两倍。别说当时、就是到了现代,单靠砖石建材、也无法完成。可见这短命国王的无知和狂妄,但他空有其兄的野心、却没有其兄的才干。和他哥一样、都是登上王位不久,便遭遇不测、江山丢失命也不保。在印度那信仰轮回、讲究果报的社会风气中,也就真成了现世报了。而他发的宏愿,这塔的第一层都还没完工呢!此塔就以这未成品的状态,让后世对他的嘲笑保留至今……

         但对苏丹两弟兄、他却很推崇,一口一个大帝。说这才是真英雄,不但胜利之塔完好,就连阿富汗那贾姆宣礼塔,尽管在修建仅一百多年后就遇战火。蒙古军在成吉思汗四子拖雷的率领下,洗劫了古尔王朝先前的皇都费鲁兹库赫。整座城市被摧毁、将其夷为平地,但贾姆塔依然幸存下来了。据说蒙古兵将它作为军事瞭望塔利用,使其才能侥幸逃过浩劫、为人类留下一个文化遗产。但在印度人心中的看法就截然不同,认为这就是一个奇迹、是神的护佑。这一东一西的两座庆功塔,是天神对古尔王朝苏丹兄弟、精诚团结打出一个强大帝国的肯定。

         后来才明白在拥有一百多个民族、和曾经有几十个小王国的印度。曾有相当漫长的列国时期,种姓制度生活下的印度人、对各国之间的争斗早习以为常。不似我国对外放族入侵,有同仇敌忾的爱国情怀。他们主要是上层人士、刹帝利之间的争夺,老百姓是谁强就服谁。历史上那么多民族入侵印度,除了你不陷入进去,包括这后来进入的伊斯兰和英国人。只要踏上了那块土地,早迟都得被同化、最终接受它那种姓制度的约束。否则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只印度从古至今、几千来基本制度从未改变呢!

         最后望着眼前这直插云霄的通天巨塔,他不无遗憾的说:上面那些突出的阳台上,每层都有极致精美的雕刻。如果不是因近四十年前那场灾难,先前是可以上去近距离参观的。自从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四日因突遇停电,塔内顿时一片漆黑。恰逢当天登塔人多,塔内约有四、五百游客。在不明情况下发生惊恐,拥挤着逃向塔门。因塔内阶梯本陡、又看不见,导致出现严重的踩踏事故。有四十七人死亡,多名游客受伤、且伤亡者大多都是儿童。从此便关闭了塔门,再不许游人进入。加之世界文明早已迈入了,超高建筑时代。人们也并不纠结于、非要登上这仅几十米高的砖塔远眺,仅作为古人留下的遗迹观赏了。

         列国纷争战火嚣,  通天巨塔说前朝。但将亿万生灵骨,壘就丰碑永世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0 11: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跑马观花新德里

        八点半准时发车、昨晚就通知了,要乘车观看总统府、国会大厦等首脑部门和国王大道上的超级豪宅。要求大家不要随意在车内站立或走动。在德里行走的公交或私家车。都要保证车窗明亮干净、不准安装半透明或有色玻璃,更不准有窗帘等任何遮挡物。为防恐怖份子藏身、政府规定进入首都所有车,必须从外部清楚的看到车内情况。因为这条街是一九一一年英国乔治五世国王,宣布将英属印度的首都从加尔各答迁往德里时修建。并亲自命名为国王大道,同时兴建有占地面积两万平方米的总督府。因当时总督在原德里城南、收购了大量的土地来规划新城。全部由英国建筑师,埃德温·卢坦斯负责设计建造。包括国王大道、德里门、街道、市场,宽阔的林荫大道及周围贵族们居住的花园别墅。均是他负责完成、为表彰他的贡献,新德里最初也被称“卢坦斯德里”。

        说来也算是条古董街,不过的确很气派。并被比着法国的香榭丽舍大道,加上本身又仿法国凯旋门建了个印度门。更让很多人对此表示认可,其实这条路也并不太长、据说总统府出正门就可遥望印度门,我们是所谓车观、就是让大巴绕着总统府前的公路来回转一圈,看一下其外观样和周边布局。导游一路不停的介绍,国王大道又名主权大道。是新德里最宽阔美丽的主道,是举行重大政治活动、阅兵式的场所。视野很开阔,两边各有一大片绿地广场花园。导游说花园中有喷泉水池、绿草鲜花小树林,还有一段河道可供游人在夏天划船。因公园是完全免费、是市民最喜欢来纳凉游玩的乐园。公园两边是宽阔的马路,分布着很多 印度政府机构的办公大楼。给我们说那都是什么部门,真还没两个弄清楚了的。据说一般游客会以总统府作为起点,由西至东步行游览这条大道。

        总统府大家到是认出来了的,外观看起来非常大。像是一座王宫古堡一般,是英殖民时原总督府。那时当算是私宅、介绍说占地有两万平方米。改成总统府后,有接待、宴会厅、办公室、图书馆、工作人员住所及客房等、共三百四十个房间。虽有很多立柱、也有几十个凉亭及喷泉等,看去像印西结合、并带有伊斯兰风格。后面还有一座巨大的莫卧儿式花园,组成豪华沉稳,显得庄重威严的建筑群。总统府前不远、还有一条南北向,类似我国长安街的主于道。可从北向南在中心城区绕一圈,基本上可欣赏到军政文经各方面精华机构总部的门面捧场。当然这些有大量人车活动的地方,就无法保留国王大道那样的高贵超然。总觉得似乎是市政管理和清洁人员不够,导游似乎也理解了我们的想法。说印度人眼里、打扫卫生是特别低贱,不管钱多少、都是只有贱民才会去做。我好像记得我国的环卫工,一直都很紧俏。记得早些年、街道上推荐环卫工,还要根红苗壮的呢!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看来思维模式都全然不一样。还有什么可说的,大家都要求早点去下一站,自己随便看看。

        乘车赏景亦消魂,英占遗痕处处存。老德里观新德里,天堂地府隔重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2 13: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德里印度门
      
         我们顺着国王大道两侧的大街转了一圈,在离广场很远的一处停车场就下了车。本来看了其有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之名的国王大道后,已经引起我浓厚兴趣的德里印度门。远远目睹它的第一眼就失望了,这个被当今网红誉为的印度第一打卡点。不是因为围了一大圈人、一道大石门,很可能会误认为来到了一个大荒坝。究毕那门仅四十多米高,隔远了看起根本不算啥。何况我一直认为他这主干道,修得比香榭丽舍大道更宽阔、更有气派。这印度门建得一定也别具风采,才能代表国家形象。记得当年在法国、参观比这早落成近百年的凯旋门时,发现整个巴黎城似乎都将其作为中心。据说巴黎市区十二条大街都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放射。凯旋门自然形成一个硕大的道交广场、交通枢钮,车水马龙、八方来朝。且门开四面、威武雄壮、气势磅礴,一见顿时令人血脉愤张、肃然起敬。何况其正面门墩的墙面上,还有四组以战争为题材的大型浮雕:"出征"、"胜利"、"抵抗"、"和平"。其中人物雕塑栩栩如生,有的高达五六米。门内刻有跟随拿破仑远征的三百八十六名将军和九十六场胜战的名字。门上刻有一七九二年至一八一五年间的法国战事史。当然最吸引人的还是右侧第一(面向田园大街)那出征。表现的是“一七九二年志愿军出发远征”,即著名的《马赛曲》的浮雕。是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的不朽艺术杰作。同时它在以古罗马凯旋门为范本的基础上有重大突破,人们可沿着近三百级、螺旋形石梯拾级而上,直登近五十米高的拱门顶。现已内设有电梯,上面有一座小型的历史博物馆。馆内陈列相关图片和历史文件,介绍拿破仑生平事迹。并有曾跟随拿破仑,征战的将军的名册。还设有语音解说的电影放映室,放映反映巴黎历史变迁的资料。这座全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的凯旋门,算得上地地道道的世界级艺术珍品级文物了。

         眼前的印度门到真的像一个天然大广场,周边好像也都有路、但并不规则。国王大道是有路直通门下,现在已经设置了围栏。其实不栏也一样,那里被各种摊贩和流动的个体小贩、围成了天然警戒线。不过只限车、不限人,人是可以自由进入广场的。虽然有众多的生意人和游客,但因坝子太大,依然显得空荡荡的。这门的设计师埃德温·卢坦斯爵士曾坦言:设计灵感来源于法国的凯旋门。因是在英属殖民时代,由英皇乔治五世命令、时任印度总督所建。旨在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英国与阿富汗大战,各地区阵亡的英属印度士兵、立的纪念碑。当时曾经称为:“全印度战争纪念碑”。加之当时新德里的城建,也是由他总体负责。所以他特地将地点选在了正对总督府的新、老城区广阔的交界地界带,成了未来新德里的地标形建筑。鉴于印度的多宗教情况,断然采用了“无宗教装饰的通用建筑”废除了一切可能引起教派纷争的设计图案,也没有特定的肖像和符号、如星、月、十字架及神像之类。仅在门上端刻着“印度”的英文字母及修建年代,不得不说他考虑得十分周祥。只用了十二年时间,便用红砂石砌成这座很大众性的宏伟建筑。同行不少人都认为,其意义有些等同于我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我认为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虽说门内也刻有几万军人的名字。除印度人外也有很多英国士兵和军官,更不是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战争。和人民或民族英雄很难沾边,只和胜利之塔一样、是那一系列战争的胜利,是印度在那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经历苦难的见证。

          其实从各种数据来看,印度门较凯旋门都略遜一筹。我感觉是设计者特意而为。高度略差半米、宽度大体相当其厚度,好似将凯旋门的侧面图变成了正面。真正还原了东方门的形式,不像凯旋门、从很多角度看上去都近乎立方形。印度门侧面门较小,厚度估计不过十多米吧。而且近看感觉比凯旋门更高,因其宽、高比小一倍多,成长方体耸立、加之中心拱门更高。视觉上显得就更宏伟庄严。附近也无其它建筑,只是通过门洞向东望去一百五十米处。是一个六条道路的交叉口,那里还立着一座约七十英尺的穹顶小亭。是一九三六年建的英皇乔治五世的雕像亭。印度独立后,国王像当然被移进了历史的尘埃。亭子成了游人拍摄印度门时的陪衬背景。导游说:现门上安装了灯彩及大型射灯,每晚亮灯二个半小时。很好看、参观的人也很多,国家的庆典和大型的群众活动、文艺表演也会选择这里。最好的一点、是全年免费开放,几乎是世界各地游客必到之地。最后提醒大家印度门有两座、另一座在孟买。故印度人亦称此德里门,或德里印度门。
   
         英灵不灭尽堪悲,全印战争纪念碑。多少无辜枉死者,至今何以识阿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 13: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访甘地纪念馆。

       这里是个有花园的小别墅,主体是整洁的西式白色两层小楼。除正前方只是立了两根门柱示意,看上去像个三合小院。据说这是大文豪泰戈尔私人别墅,后来赠送给了甘地。他晚年基本上一直住在这里,工作、休息、与国大党的高层们会见。直到一九四八年一月三十日下午五时,在别墅花园的小径中遇刺落幕。作为他的专门纪念馆,这里自然有他生平的详细介绍。因为在他的带领下、印度获得了独立,结束了英国近二百年的殖民统治。成为一个自主的国家,故也被称印度的国父。早在一九一五年他的好友,泰戈尔赠予了他“圣雄”这一尊称。意为其合圣人与英雄于一身,这一尊称有点相当我国的活佛“。的确无论从他留下的照片和塑像看,都是一个活托托的苦行僧形象。他的主要信念是“真理坚固”和非暴力的哲学思想,在印度和其它一些国家、地区被广泛接受。曾在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八年间,五次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提名。虽然一直没有获得,但在他去世那年,诺贝尔此奖以没有适合的、活着的候选人而未颁发。其后诺贝尔奖委员会曾公开表达过他们对此的遗憾。

       甘地全称:莫罕达斯· 卡拉 姆昌德·甘地,莫罕达斯是名、卡拉 姆昌德是父名、甘地是姓、这是印度人名字的基本组成法则。后来还在前面加了一个,尊称“圣雄甘地”。这里有很多与他一生相关文图、照片、雕塑,最深的印象是他成名后老年时期的样子。苍老干瘦的身体、但眼睛圆亮,个子小小的,常常半裸上身。穿着极简朴的印度服饰,如苦行僧佈道般到处发表演说。宣传他的甘地主义、唯一的对策,就是自虐式的半裸上身和绝食反抗。其实他的主义是在去英国伦敦大学学习法律时,面对西方文化宗教与自身本土宗教和传统思想之间的冲突时逐步形成的。主要接受了“神智学社团”的影响和鼓励,开始阅读《薄伽梵歌》。最终放弃对西方文明的盲目模仿,坚持以自己固有的宗教信仰,并将西方的哲学和英国的法学思想加入其中。从印度教教义和梵语中、引伸出对任何生命、任何人,都没有恶意、伤害的行为。以他自己的话说:要以积极心态,对待遇见的一切善良意志。世界上、只有爱才是,最崇高的感情和力量。非暴力不是一种稳妥的妥协,而是积极地给予犯错者以关爱。特别类似佛教、无欲无求顺其自然,能不杀生决不杀生、达到一种和谐的境地。这主义的核心就是“爱”,并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以德报怨、用爱来感化所有恶人,实现一个平等、博爱的大同社会。他这种积极入世、无私忘我为世人谋福利、修持善业得解脱的修行,被印度教尊为行动瑜伽的大能、善业苦行僧的卓越代表。

       据说在我国抗日战争时,甘地曾说:“假如中国人有我这样的非暴力信念,就不需要和日本人一样用毁灭手段。中国人可以告诉日本人,‘带着你们的毁灭手段来吧,我们拿2亿人给你杀,可是剩下的2亿人我们是不会屈服的。’假如中国人真的这样做了,日本人就会变成中国人的奴隶。”这种理论正是当年日本人求之不得的,但对转世观念极为淡薄的中国人、恐怕根本没人会赞同的。包括那些投机政客和汉奸,怕也没几个相信、心甘情愿让倭寇杀掉一半人后,他会来给中国人当奴隶。但阴错阳差的因各种原因的影响,英国居然在他这种主义的抗争下、让印度独立了。而因受甘地主义影响的、世界上其他的民族主义者和那些争取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却也最终取得了胜利。比如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金和有南非国父之称,南非首位黑人总统曼德拉、都是运用甘地主义获得成功的人。虽然甘地因此对自己身体造成很大伤害,他多次绝食和被监禁。曼德拉更因此过了长达二十七年的,“监狱生涯”和非人待遇。但甘地却被评为了对上世纪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人。曼德拉成功的获得了超过一百项奖项,包括一九九三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并在二零零四年,被评选为最伟大的南非人。就连我国也曾邀请他来访问,是首位访华的黑人总统国家元首。

       同时我发现印度和我国一样,也有为尊者讳的习惯。这次因其被刺杀的死因仅仅是因其种姓低,又准备将领导权传给同是低种姓的继任者。才遭到高种姓的印度教顽固派无法接受,而最终用他自己的生命去圆满了他的主义。现场一个 欧洲记者报道其被刺过程:甘地被刺杀当天、在下午五点左右,从别墅中出来走上花园小径。延伸到被刺杀点的那一排脚印,一直保留到现在。当时甘地正边走边全情投入的念叨着经文,杀手冲出人群、向他连开两枪。甘地倒在血泊中时,还奋力做出了原谅他的手势。现在他中枪倒下的地方,立了纪念碑。这时我才知道一些资料中所谓高种性家庭,养成的传统苦行僧习惯。和土邦王国首相的儿子等,都是虚话。其实甘地就如我国一般百姓家庭,种姓吠舍、居中偏下商家出身。出生在印度西部波尔班达尔港口小城。父亲算小城内的官员,但家庭较贫穷。不知是解决生计、还是遵从印度教的传统,十三岁就在父母的安排下与同龄的文盲女孩结婚。十六岁时其妻生第一个孩子,只活了两天就死去。到十九岁的甘地才又有了第二个孩子。他坚持去英国留学法律,毕业后回国就业未果、转投南非发展,为航运公司作律师。因为肤色和血统,遭受到白人种族主义各种歧视对待,亲历了被侮辱、殴打种种折腾。使甘地开始锻炼自己从事公众工作的能力,逐步形成了他的宗教、人生、社会政治观。领悟出了真理与非暴力学说,在南非的后期他已是一个社会政治活动家、开始参与南非的民权运动了。

        一九一五年,四十多岁的甘地终回印度。经过在南非的磨砺,他很快成为国大党的实际领袖。使“非暴力不合作”的甘地主义,成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开始为印度的独立而奔波,他亲自指导的拒绝购买英国货、不入学英国学校、不入职英国单位等。合法的反抗持续进行、他的所作所为撬动了英国的殖民基础,英国人几乎没有实用的对策。加之“二战”后之世界大局,承认印度的独立。但也吃透了甘地主义的本质、故尔略施手段,以宗教信仰为由使印度分裂为印、巴两个国家。造成两国拚斗、搏杀,尽管甘地对双方都有重要影响。曾多次以绝食来感化他们,呼吁大家团结。当年被刺杀、不能不说这也是重要因素,而且至今未能平息冲突。他却早已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见甘地主义也并非万能……

       这里倒下了二十世纪的圣雄
       坚信爱之光引导世界的大同
       甘愿学佛祖舍身去饲养饿虎
       恶魔终未能容你圆理想美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3 11: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式中餐馆的奇葩

       今天中午安排的是中餐,就在纪念馆附近不太远。说实话、来印度好几天了,还是第一次走进店招上有中文的餐馆。据说印度的中餐馆不太多,基本只有德里、孟买、加尔各答等几个大城市才有。而且基本也是“印式中餐”、大多数的中餐馆老板并不是;中国人,仅只是在中国 工作或者学习、混过几天的印度人。其实和先前用过的午餐区别并不太大,多了几个表面上的中国菜式而已。更混入了些印度式的料理方法,整得来有点不中不印的、不过的确不难吃。六菜一汤中居然有两个荤菜,一个炒鸡丝、一个回锅肉。而且是真正的米饭、不是近几天吃的那种硬硬的长粒米,还配了一个颇正宗的蛋花汤。说实话算得上打牙祭了,究毕这几天、真还没认认真真吃过一顿饭了。通常早餐是宾馆的自助,餐台上的东西种类看起来也挺丰富的。有传统的各种印度式咖喱,也有西式的面点、咖啡茶、牛奶,水果,以及一些我们认不出的、叫不出名字的食物。由于印度素食人群非常多,餐台上的肉类食物种类少得可怜,只有鸡肉肠和我们眼中的午餐肉类。中餐、晚餐则是随缘,有时是定点餐厅、有时在宾馆。但无论自助或桌餐,菜品总是加入了咖喱糊糊,总觉有点不生不熟的。

       其实应该说他们还是挺讲究的,因为一般都备有几种,闻起来有一股很浓重的混合香气的酱料。当然宾馆中更配有甜点、果酱、黄油和西式沙拉,馆子里就是些带豆类的调料。但一般很少见汤菜,或许和他们习惯用右手抓食有关。饮料到有好几样比如牛奶、果汁、泡着香料叶子的茶水等,但都是冷饮、想喝一杯热水往往都是奢望。印度人好像偏爱甜食和一些油炸的小食物。究毕每个民族有其自身的习俗,只有适应、饿不着就行了。中餐馆的装修也是“混合”派,墙上的装饰花纹中式中又带着点印式。而且还有几幅写意的山水。午餐是桌饭、十人的圆桌,有转盘、有桌垫、有椅套、配餐巾。落坐后居然,也是一人先上一道茶。看来是找了高人、培训了一、二天的服务员,颇为熟悉中餐的基本礼仪。

        我们因是临时接到通知,一行四人自驾车到重庆去参的团。因其时接近新年、出游人并不多,重庆刚好二十人、坐了两桌。我们四人自然不便去占人家的大桌子,便坐在了一旁的小长方桌上。虽然简陋点、但方便,又便于照顾随行仅五、六岁的幼孙。不期平时看来很懒散的印度堂倌,很麻利的就用一个大托盘、把我们的四份餐盘餐具放在了桌上。当然每盘也有小汤罐附上,我们并不觉得有什么异常。究毕连半桌人都没凑齐,总不能让人家也摆一桌嘛!谁知有两位重庆的大妈突然发难,“给我们也来两份盘餐、好吗”?并特地向我们桌上指了指。“好的,两份一千”,那个印度小伙很干脆的答应。同时也学着我国堂倌向内堂吆喝“两客单餐”!谁知那两个妇女脑筋一下没转过弯,竟一下异口同声的爆出:“这么贵”?顿时引得哄堂大笑!她们同桌马上有人提醒:“卢比呀”!其中有一个还不太服气,说我看他们都是吃的单份!堂倌也不含糊,“你们定的是桌餐、他们没有来占用大桌,主动坐在了快餐桌上、我们当然就配送盘餐了”!同时伸出手来向两人摇了摇:“请付款”!

       当然出来玩的也不差这几个钱、重庆人本就豪爽,未等这两个女人回过神来,早有一个同桌的男子顺手抽了张百元人民币递去。“剩下的算小费吧”!堂倌也未道谢,收了钱就走。稍倾由另一个服务员,端了两个快餐盘送出、放在她们临近的另一张小长方桌上。恰好偌大餐馆更无来客,就此把我们二十多个人、凉拌在大堂中。究毕是我们这边两个傻大妈,没事找事造成的这种窘状、大家也不好多说。偏偏另外一桌大多是男子和青壮,米饭不够、要求加饭。叫了几次、那个堂倌满脸不高兴的出来了,“已经按十人标准配给拿出来了”!重庆人自然明白了,转瞬又有人拍了一张红票子在桌上。不想那堂倌问也不问一下,照样收了钱就走。庚即用小推车推着一个大号保温蒸饭锅、停在桌前敞开蓋,说了声“慢用”掉头就走!摸钱出来的中年人摇了摇头,喊了声:大家添饭!他邻座拍了拍他的肩“这小子聪明,不动声色的就把你那点钱吃了”!我不由心中暗叹,完败!何不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呢?

      不同地域不同天,习俗风情不一般。莫恃雄才争意气,须知高手在民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3 18: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鞭影下看种姓制度
   
       午饭后导游带我们沿街慢慢走向停车点,照他的说法是去接接地气。说实在的印度的著名景点,大多自成结界、远离人居、不带俗世脏、乱、差现象。基本上很少在集市、街道上,去和他们自然相处、交流。只是这条街不像主街或干道,显得极不规则。除了街道中心的车行道和中间的隔离,划线尚标准。有的路段到有颇为整齐的临街商铺,有的地方因古树和老建筑、街边的人行道时宽时窄,有些地方还有比较宽的小坝子。给一些做小生意和小手艺留下了余地,东一团西一团的围着些人。从卖零食、水果、到耍玩意,纪念品、杂物到小吃。更有不少游走小贩、把东西顶在头上,吆喝着在人群中穿梭。

       正行走间、忽然一道鞭影在我们旁边抽过,打在一个十多岁的少女背上。我们一行中一个妇女习惯性的爆出声:“不准打人”她身边的男子也跟着吼了声“干啥子”!那个拿着鞭子的小个子、穿着一身整洁的服饰,戴着顶小花帽。向我们这边看了一眼,然后双手合什向我们点了一下头、好像是致歉吧?然后顽皮的一笑、回头就走,我一看最多不过十三、四岁、完全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这里那妇女还怒气未消的在念叨:是哪一家的恶少,大街上敢用鞭子打人!地导忙过来劝导,说:他不是什么少爷,是商铺时的门童、你没看他穿的那衣服吗?最后干脆把我们招呼在树荫下,给大家认真说一下:“这里情况不同、只要不是找你们的麻烦,最好别去管闲事”。刚才被驱赶的几个女子都是“达利特”,你不清楚是非原委、去呵斥、阻止是不对的。以前有个游客去阻止,还因此赔了店家的损失、因为阻止使肇事的贱民跑掉了。

      同时他现身说法,拿自己举例说:比如我就是最好的例子、我父亲为了培养我很辛苦的挣钱,我也很争气的考上了我国最好的尼赫鲁大学、并取得了中文和国际经济双学位。但因出生在第四种性的家庭,一直无法从事真正想做的工作。开始并没有认命,但连续几次参加外交官的考试、尽管都是高分却仍不被录用后终于清醒了。不得不选择现在的职业,虽然心里无比的愤慨、但面对现实却非常无奈。他说:我们种姓制度延续几千年了,从来没有那个民族和时代能改变。连你们中国人最崇拜的佛祖也没能改变。印度的种姓分有四个阶层: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除此外实际上还有一个、很庞大的最底层没算进去。那就是:“不可接触者”,也称为“达利特”或者“贱民”。而且每个阶层中、又按高、中、低,起码分成了十几、或几十个不同的小阶层。每个阶层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各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最上层的婆罗门、主要是神职人员,从事宗教祭祀活动、在各种寺庙中接受供奉。现代很多婆罗门后裔也在政府部门任职,主管教育文化等上层建筑,极有话言权。据说现在已经没有几个真正意义上的婆罗门了。因为婆罗门只吃和他同一种姓的人做的食物,而且吃长素、从心里抵制吃肉、认为是不洁的。第二阶层刹帝利是先前的皇帝、贵族等上层人士,负责守护婆罗门。军、政两界及管理国家。现代刹帝利也从事如医生、法官、政府公职人员等高端职位。第三层吠舍是最早占领印度的雅利安人老百姓,没有政治特权、从事经商。第四层首陀罗即古时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土著,在先前是奴隶、仆役和手工业者。人口最多、最穷、但随着现代社会所谓名义上去除种姓制度,及新兴职业的大量出现、底层的人也能受到教育后。也能从事收入较高的新职业,因此三、四层、已经开始混杂了。甚至不少吠舍已不如首陀罗。比如带我们队的导游已算高知,从经济收益看放在三层也算佼佼者了。但社会地位则无法改变,这个我们当然能理解。

      就如我国元朝时,元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就把人分为十类,尽管改朝换代多次、流毒依然在。直到文革、中国的文人不是还被称为臭老九吗?更不消说先前的几类份子,我们的确也不能鄙视人家。何况人家鞭打的还是连底层都算不上、称为达利特或贱民的不可接触者。为仆作婢都没人要、只能做最肮脏和低贱的活路,可以说连畜牲都不如者。他们不能与高种姓的人接触、不能在村庄里居住、不允进入寺庙、不许坐在有种姓的印度教徒身边吃东西、更不能使用同样的器具、甚至不准接近其他种姓的饮用水源。大多都是流浪汉或者乞丐。导游反复强调、请把你们的正义感带回国去爆发,我只希望你们平平安安回去。更特别举例说:连自诩强大的穆斯林来了印度、最终还不是被乖乖地分了种姓,规规矩矩的遵从了种姓制度。诗曰:

      人分阶级兽分群,自古丛林法则生。君若不甘终垫底,敢争天下更排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1-24 19: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问好!祝精彩连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5 09: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桃管算第一个实帖留墨的了,现在有时十天半月才有精神写得出来一、两节。算是一种很消极的坚守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1 11: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途经修炼者的道场
   
         印度自古以来就是苦行僧的圣地,现在更吸引世界各地修行者。新德里也不例外、有不少静修处和精神静养所,里面有各教派的大师或灵魂级的人物担任指导、分有精进型和入门型多种。据说有名的道场、都有类似我国活佛级的人物担纲,这类人当地政府也会允许他圈一块地作活动中心。

         我们本来是安排参观印度教寺庙,因路过时恰好见有好几个苦行僧从里面出来。他们蓄着那种仿佛统一的长发,身着一袭简单的橙色长袍。一般平时很少见这么多人一起,问地导他才告诉我们。说:这里其实是一个很有名气的道场,在城里开设的分场。主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慈善家。由于信徒众多、其隐修场地虽然简朴,但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而且必定有一个专为穷人,提供免费食物的食堂。虽然只是很普通的面饼和豆类、饮料等,却也算为流浪汉、苦行僧作的施舍。你们刚才见到的并非寺院的僧人。而是苦行期的修炼者、俗称巴巴,其中大多数是穷人,也有不少先前的富翁。因虔诚的印度教徒、把人的一生分成四大阶段:净行期、居家期、修行期、苦行期。所以当一个人进入苦行期后、就必须散尽家财,远离俗世、一心冥想修行。巴巴都算是出了家的,或住岩腔山洞、或搭临时窝棚。靠接受他人善意的布施、供养,他们是这些地方的常客、以圆满一生的信仰。

         据说“拥抱阿妈”只是社会底层,一个渔民的女儿。才两岁的时候就会唱赞颂神的歌曲,童年时因常沉浸在神性中、被家人认为心智不正常。刚九岁因母亲生病,就开始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并发现很多穷人在承受着痛苦和疾病的折磨。还是孩子的她、便主动伸出援手,关照这些人的日常起居、显示出了她的仁慈之心。阿玛无数次拒绝了父母为她安排的婚事,顶住了年青女人面临的社会压力。坚持本心修炼、终于在二十一岁时,感受到了黑天神的召唤。忽然开悟后、她决定献身于民,宣称是五百年前的圣人转世。今生的职责就是拥抱世人,公开布道:“我不管眼前是男人还是女人、在我眼里没有任何区别,只有一股无限的爱、从我的心里涌出到所有的受造物。这是我与生俱来的天性、如医生的职责、医治病人的心,安慰那些承受心灵创伤、生活苦难和疾病痛苦折磨的人”。当即得到了附近居民的认可和追随,有五十多人成了她首批的忠实信徒和追随者。她的生活很快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改变,其信徒声称大师灵力很强、凡受其加执后均受益匪浅。不少求道者开始住在她的家里,希望成为阿玛的门徒。阿玛的基金会也就很快诞生了,除了保证修行道场的正常运转外、每年还投入很多资金到灵性和慈善活动中。她的信徒和弟子、也以她的名义发展,仅十余年、她就已名动世界。越来越多的印度人、东南亚和西方人都远道而来,希望得到她的拥抱和祝福、更希望在她面前实现心中的愿望。

        阿玛施予达显(即加持)的方式,是给予人们拥抱。从二十一岁出道以来、近四十年间,已经拥抱了五大洲的几千万人。她有着我国活菩萨一样的崇高地位,在其主道场内、医院、学校、电台、生活区一应俱全。其追随者在各地有分场、每年还定时由各大洲的信徒,请到海外去设专场布道现场拥抱。以此获得更多的善款,支持她将慈善事业和灵性活动进行下去。据说像她这样、有着重大影响力的圣人,还不只一个两个。如赛爸爸、玛哈西、克里希那穆提、奥罗宾多等,都在印度各地为创建各自的理想国而努力。

        成导特别谈到了更多的修道场是以经典的密宗瑜伽修炼,来治愈人的灵魂、消除他们在情感和精神上的伤害。而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脉入口处的瑞诗凯诗,便是全球闻名的瑜伽静修圣地。这个三面环山、神圣的母亲河从其间,蜿蜒流过的印度北方小城。因空气清新、居民较少,是印度人向往的心灵憩息地。那些座落在恒河两岸的静修精舍,最接近天然。且价位最平民化、单人间一天的房费也才两美金,中国的瑜伽教练大多出自那里。

        说起这些地、他显得很自豪,说外来人很不理解印度的乞讨现象。不理解苦行僧、更不理解什么是施舍,这些印度特有之物、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印度教的经典《薄伽梵歌》里,布施和祭祀、苦行并列。为智者净化自身的手段、布施不是打发炫耀、不是企盼功果,而是在合适的时间地点、给合适的人、不求回报,只有真诚的爱心!应该明白世间一切、无论金钱物质都是在不停流转,一旦停止则意味死亡。与其憎恨人索取、不如反思自己是否曾给予,构成这个世界的不只是种种欲望,更需要善爱、爱心的流转有如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或许这就是佛性,即众生平等地、戒杀生。在印度几乎占半数人口都是食素的,这其他国家的确很罕见、足证其民之慈悲向善心。

邂逅巴巴

自幼学习吠陀求法
薄伽梵歌参透归家
娇妻爱子陪伴我创业
赚积财富以布施天下
*
功名成就儿女长大
携妻归隐参禅瑜伽
最后苦行寻终极解脱
为神布道当吟诵天涯
*
一袭橙黄百衲袈裟
法杖顶上分出三叉
随身有个化缘的盂钵
留着长长蓬乱的须发
*
脸花衫褴褛莫嫌我邋遢
普度即自度是幸福巴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1 20: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啊!慢慢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3 10: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桃园郎 发表于 2022-12-11 20:24
这么多啊!慢慢学习!

哈哈,这篇和到尼泊尔那篇,前言中就谈到了,是有心情时才动笔写一章。拖了很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3 13: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河兵 发表于 2022-12-13 10:19
哈哈,这篇和到尼泊尔那篇,前言中就谈到了,是有心情时才动笔写一章。拖了很久了。

老师写散文,文散神不散。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4 16: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桃园郎 发表于 2022-12-13 13:48
老师写散文,文散神不散。学习!

哈哈,老弟不要客气。现在一天都打不出几个字来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5 17: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河兵 发表于 2022-12-14 16:29
哈哈,老弟不要客气。现在一天都打不出几个字来了!问好!

提上大作!祝冬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12-15 17: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6 15: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谢谢鼓励,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5 21: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印度神庙

         来印度一周了,才有机会第一次踏进印度教寺庙。据说当年圣雄甘地曾公开在此宣布,神庙向所有不同宗教信仰和种姓民众开放。这个以财富女神拉克希米纳拉扬、命名的印度教寺庙,因由印度大实业家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出资重建、故也以其名称为:比尔拉神庙。相邻一个城市广场的西侧上面,停车场也在下面。寺庙门前还有个小广场、但不似我国,总有特权人士的车、哪里都可去得。虽然也有车道、据说只有早、晚运送物品的车辆可以通行。人可以顺车道绕行,也可从广场拾阶而上。规矩和莲花庙差不多、究毕印度教不像佛教,广开方便之门接受天下苍生、很多神庙是有一定限制的。

         寺庙前的小广场上、有两个精致的小神殿,一边供奉着象神、另一侧奉着猴神哈奴曼。都属于守护神、和我国佛寺中的韦陀菩萨是兄弟。但其地位却高过太多。尽管这个小男孩只是湿婆神的老婆,雪山女神帕尔瓦蒂用法力制造出来的。但因为被湿婆误会砍掉了他的脑袋,后来在创造大神梵天的帮助下、将神象的头砍下给他接上。取名伽内什、并传神谕告诉所有人这是他的孩子,所到之处如本尊亲临。因此在印度象头神家喻户晓,教中一切活动、都会先礼拜象神。猴神哈奴曼有如我国的孙悟空,也代表着勇敢与忠诚。这一象一猴双双护卫在大殿前面,到有一点像我国门神的意味了。

        大殿内供奉的主神,自然就是毗湿奴和神妃吉祥天了。大殿的入口处悬挂有铜钟,进入神殿的人、可以跳起来去触碰它发出响声。当然按印度教的宗教习惯、参观神庙需脱鞋进入,也不可穿短裤短裙或露肩的衣服入寺、同时收好相机、庙内禁止摄影。而且神庙中秩序很好、几乎所有神像前都有婆罗门祭司在那里随侍,只要有信徒前往祈祷后、就会给你赐福。有的是给你额头涂上吉祥痣、代表消灾避邪,更多的是在你手心点上牛奶、你可咽下或涂抹在头发上以示神圣。这座神庙虽然历史悠久、但重建历史究毕不长,对我们这种平生第一次、踏进印度教寺庙的人来说确实有一种强烈的震撼。首先完全颠覆我们见惯了的佛寺布局方式、一重重大殿的递进,而是楼群式的宏伟气派、建筑风格独特。其外观以红黄为基调,底部有巨大的红色基座。中间为黄色神殿、顶部则是从神殿后,通向天际的三座紫红色的高塔。并且还特别介绍了,这种这种前殿后塔的风格、正是遵循了印度教庙宇的经典布局。据说最高的塔、已达一百六十五英尺,当之无愧神居。

       大殿内因高俊敞亮,令人自然而然产生庄严肃穆之感。陡然面对充满了缤纷色彩的神像和夺目生辉的各种珍宝装饰,无疑给来访客带来极大威压。先前看过不少国内佛寺炫富的报到、还不以为然,如今见识了这时的捧场、才知神比佛的威力岂止是强一点半点。我们一直顶礼膜拜的佛祖、只是这里供奉的主神,护持者毗湿奴的一个小小化身。而这里真正的主供、可是印度最负盛名,成名最早、供奉者最多的女神。早在创世神话里、说她是天神和阿修罗搅乳海时涌现的第三宝,她踞于莲花上、手持莲花出世。故有乳海之女的称号、后坐在大莲花上随水漂流,故又名波德玛(意即莲花)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中的幸福与财富女神,佛教中的吉祥天、梵文音译“拉克希米”藏密称“班达拉姆”。更因其美貌绝伦、天神和阿修罗为占有她发生很大争执,故又奉为第一美神。她还常变化形象,伴随夫君毗湿奴下凡历炼:当毗湿奴化身为持斧罗摩时,她是达拉尼;毗湿奴化身罗摩时,她是悉多;毗湿奴化身为黑天 时,她是鲁格米尼。甚至妇女们认为她是爱神的母亲,她的造像多为丰满美女、面带慈祥微笑。坐骑为白色猫头鹰或金翅鸟,有“大功德”于众、因而亦称功德天。

        面对印度多达三亿三千三百多万,根本分都分不清的的神灵。我们中大多数都因不太适应其中浓的宗教气氛,而早早回到广场等候、好在也并非全无收获。至少明白了“卐”这万字符图案,就是吉祥天的象征。很多地方都在用,藏族很喜欢这图案,认为有多子多孙、吉祥幸福的寓意。二战时被希魔用去作了党徽,因此很多人看它不顺眼。现在佛教和印度教都在用,只是后者多了四个小圆点。

三亿三千三百多万尊
有名有姓有出处大神
出身在这多神的国度
怎不令人谢造物天恩
     *
神多不怕分配得不匀
每个家庭都有个家神
苦行节欲既立世美德
世代习俗如自然本份
*
这是没有教主的宗教
加上没有约束的众神
只须遵循心灵的指导
观照本性去探索修行
将几千年文明的进化
陷入轮回超脱的空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 11: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元旦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 10: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小刘,不是你这一声元旦快乐。真还差点忘记了又算过了一个新年。现在天天都 一样了!哈哈,也问你新年快乐、平安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6 10: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几小时的自由活动

或许是印度的神和我们中国的神,并不是一个系统的。加上和佛教也并无太多联系,所以大部份人都是看一下热闹后、就到广场上耍来了。加上印度和我们的城市也有共同点,只要有人集聚的地方、就有生意做。反正这是最后的一天、应该安排的早安排完了,印度的地导很尽职、他在这最后的时刻依然不停的在争表现。争取和游客加好友、究毕他算得上印度开始觉醒的一代,是已经不安于种姓的划分、不甘愿作神奴的新人。尽管他们也自知无力挑战现实世界,但某种程度上的自力还是能够获得的。比如眼前这个城市的广场、临近寺庙的这一支角就像我国的一个自由市场。从零食到纪念品、各种各样穿的,用的、小玩意儿。只不过没看见有穿制服的人、时不时的窜出来,追得鸡飞狗跳罢了。摆摊卖东西的有、推着小车卖的也有,更多缠着大头巾把东西顶在头上叫卖的。熙熙攘攘、到也是一种格外的繁华,另外可能是寺庙前吧、这里还兴盛着另外一种市场,一开初我以为是搞纹身刺青的,没去关注、心想这印度民间还真够乱的。这种乱糟糟的环境搞这些?真不怕出事吗?而且生意看来还很好。

后来我们团队中、也有妇女中招,因没有零钱要找我借。我才注意到原来这不是纹身,而是一种如美工的塑绘。据说这一种源于印度和非洲的、常用人体装饰物叫“海娜”,音译作“曼海蒂”。是从纯植物中提取的、加入其它材料混合成泥,装入裱花袋内备用。它有个尖细如笔端的小口,使用时有如在蛋糕上挤奶油一样、在人体上画出各种各样的图型,待泥干了洗掉、植物的颜色就染在皮肤上了。只是颜色并不太丰富,通常只有棕色和黑色。一般按图案大小和难易程度、决定价格,棕色因持久性差一些、价格也相应便宜点。这种古老的身体装饰艺术、据说最早和印度宗教相关,所经在印度姑娘们眼里是非常喜欢的装饰品。几乎是每个姑娘、身上都画有海娜,甚至在结婚的时候会作为仪式采用海娜手绘。由于这项艺术、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底蕴,且波及到东南亚,中东,北非各地盛行。所以印度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手艺人,他们被称为手绘师、一块铺地的塑料布,几个圆锥形颜料筒做的画笔,就是他们立身处世的衣食饭碗。不过地导说精明的日本人发现商机后,把原材料的生产抢走大半、并将海娜开发成染发剂,打进东亚和世界各国。当然这些街头艺术家的生意,他们到也无意来抢。究毕这里最常使用的海娜图案,就是些花鸟、孔雀、鱼、莲、荷、曼陀罗等。还有些护法神兽和神秘的宗教符号。而且就管那么几天、最多一、二星期,一次外宾收费才一美元、形同乞讨。世界上有多少这样诚实、善良又向往美好的民族?

其实这种简捷易行且经济的方法,与真正的文身看起来几乎无差异。又不伤害皮肤、无痛,绘制时清凉舒适、耐洗刷。在热带袒露较多的地区,的确可以使人增添不少情趣。手绘师相当中国画中的白描,以至于大家兴致勃勃的欣赏着在美女身上作画。直到快亮灯时、才登车去月光市场,去小吃街自选晚餐。其实认真说起来、只要不带偏见去,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地方。基本上在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这种自然形成、或特别安排的这类市场。只不过由于地区不同、民族习惯各异,卖的东西不同而已。当然不管怎么说、都有一定口碑,而且还是以本地本国人为主的。只是因其地方特色的代表性,吸引了不少的过客和外宾而已。其实用不着专门选什么主食、就跟着小孙儿吃些煎、炸、烘烤和小串串儿就饱了。认真说那些印度民间逗小娃娃耍的小玩意,到是卖了一大堆。还不要说这本身就是地道的平民市场,单说两国间的币值差异、中国人一般也是很容易接受的。说实在话、可能是对印度的了解较少,这次我发现不像到其他国家、基本上没看到有人大包小包买东西走的。看来经过多年的适应后,我国旅游文明也有很大提高。

身在异乡市井游,奇文外俗令人羞。原声笑貌童心在,手语交流也自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8 10: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卅二:重返大千

        印度多神、特别多的是女神,尽管表面上说起、似乎印度的女人很没地位。但实际上近距离观察,似乎也并不像一般人说起怕那么不堪。不管怎么说一般看来还是收拾得干干净净,穿得也漂漂亮亮。而且有些像伊斯兰妇女、很善于自我保护,不主动参与社交、一般都有同行的男子照顾。我的理解是他们的大男子主义比我们严重得多,真正的践行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据说女人出嫁后、便不再外出参加工作了,这样自然而然的处于一种从属地位一。在我们这一代人看来和我国先前的情况差不多,有一种比我国妇女的进步、略慢半拍的味道。但是我认为这和生活的幸福感,关联并不太大。不然其何以解释整个社会对女神的尊重,何以能流传下泰姬陵、这样生依死恋的爱情绝唱。自古以来就是从形式制度上看、也并不比我国差,而且这是有史实和宫庭建筑来作证明的。

         比如我们曾经参观过的宫殿群里、无论规模大小都有一个最隐秘的庭院。就是相当于我国的后宫,先前外人绝对不能踏入的地方。游客去参观往往有一种进入迷宫、被故意作弄的感觉,就像在楼梯和走廊中上上下下、绕来绕去。而且最终的归结、居然是殊途同归,集中到下面的庭院中去。地导给的解释是:印度是实实在在的一夫多妻㓡,娶进门的都是妻子、依序排列。尽管也有很多是政治联姻、权利交易,母族的身份地位会影响妻子的地位。但名义上是平等的、后宫中无等级可言,每一位妻子的居室都是独立的、有单独的楼梯进出通道。与其他妻子的居室、也不互通,需要交流只能到楼下的庭院中去当众进行。那里也是丈夫调解妻子间矛盾和供夫妻们同乐的地方。有的说这是伊斯兰入侵后带来的影响,但可以明确的说比我国进步得多。我国帝王后宫是一妻多妾制、除皇后外,还有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才人、选侍、淑女等十多种级别。妃嫔之上还有相应官阶、姬妾之下更无品级,可谓等级森严、层层压迫。印度至少还有点名义上的平等、没有那么多宫斗剧发生,更不可能出现狸猫换太子那样的人伦悲剧。

         我们这次到印度、虽然选了个不太热的好时间,但没选择到好的路线。特别是导游知道我是才游了尼泊尔不久,更是说如果直接从蓝毗尼入印,第一个落脚点就是圣城瓦拉纳西。那是一个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笔下:“比历史还要古老”的城市。据说它至今保留着最原始的城市布局,宛如肠道一样纠结缠绕的巷子、混乱无序的连绵不绝。神牛、猴子、流浪狗乱窜,乌鸦、河鸥在四处耸立的湿婆神柱“林伽”间飞天走地。但这里却是地道印度人最为顶礼膜拜之地,他们公认的人生四大乐趣就是:住瓦拉纳西、结交圣人、饮恒河水、敬湿婆神。这座据说在有历史记载之前几千年、就由湿婆大神修建的古城,也是佛祖初转法轮时鹿野苑的所在地。耆那教的两个圣人也诞生在附近,因此成了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共同的重要圣地。历来有“加西”之称、即神光照耀的地方,这里的节日也特别多、特别虔诚。特别有仪式感。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很多节日、同我国不一样,虽然也很隆重、但极其节俭。比如洒红节、类似我国过年,每年二、三月间印度历春分日举行。庆祝时间虽长短不一、但其中要禁食一天,他们不但追求感官的放纵、人们互相抛洒用花朵制成的红粉,投掷水球,迎接春天的到来。也如我国古时寒食节、所有餐厅饭馆及各家的厨房全部关闭。用源自传统习俗的漫长饥饿、以欲望的止息来迎接新的岁月。据考印度人是最能忍受苦难的、他们视饥饿为神圣,是幸福,也是一种对过去的缅怀。因此也形成了一些、举世独特的传统习俗,促成了印度的苦行、表现在恒河岸边栖宿着许多等死的老人。他们饥寒交迫、肮脏不堪,横七竖八露宿在那里。默然的承受、不哭诉埋怨,无任何要求、只安心等待能够死在恒河岸边。因为按照当地惯例,这样可以免费火化,实现他们最终让骨灰倾入恒河的愿望。据说这也是一种他们世代相传的神秘葬仪,是真正将希望寄托于来世后、对现世的苦难才能这般消极和坦然。

        难怪有人说:纵然地球毁灭,印度和以色列仍会存在。依据是人类只有两大宗教:印度教和犹太教,分别起源在印度和以色列。佛教、耆那则是印度教分支,其他的伊斯兰教、基督教是犹太教的分支。区分仅在一个多神教、一个独神,佛教则无神而已。其他似乎还有章可循、而印度的一切、仿佛原本什么宗教、规则、秩序、生存一切都存在于其骨子里,似乎对生死都有了非常清晰的理解。印度教相信生命是永恒的轮回、死是生的开始,所以他们活得优雅从容,走得潇洒安静、绝不大悲大恸。和我们很多为着追求名利、竞争、或各种无穷无尽贪欲,自我鞭策着在高速运转的竞技场上飞跑、形成鲜明对比。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讥笑鄙视人家,我们拼命追求的一切、是自己真正渴望的吗?我们的社会里有几个人、特别是成功人士有几个会进入修行期,更别说散尽家财去实践苦行。到是曾听到有几个先前德高望重的老虎,被打下后说:看到人家捞得盆满钵满,我总不能两手空空?这种人如生在印度,他自然从小就知道:每个人走时都是两手空空的……

       飞到重庆、刚好黎明,各位护佑我们平安归来的大、小神明也随着朝霞的升起而归位。我们又回到了快节奏的尘俗幸福生活中,大儿在停车场将车取出后看了看表:都六点过了、赶回去刚好是,第一班手术预约时间。我无语、我们也不想忙,事堆着哩!真还有些羡慕、印度人那不争不抢,安分认命的生活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7 18: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卅三:告别众神云集的国度


喜马拉雅山自古来横空隔断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秘境勾连
一边称西天极乐的神佛梵境
一边名东土为世俗人间家园
*
两块相邻的大地因一道天堑
迂回辗转的通道号十万八千
历代有高僧大德为救世奔走
魂归极乐境成了众生的执念
*
人类新文明如今早突破极限
现代高科技造就速成的神仙
朝发东海边暮宿印度的孟买
天堂极乐境都像梦中的桃园
*
诸神护佑出一方特殊的世界
仿佛封印的人类文明史展馆
这个真善美对阵假丑恶擂台
至今保留了每场虐殺的鉴鉴
*
亘古传下的种姓制度的锁链
在这经历了各类社会的考验
宽容慈悲心承载众生间和平
善良博爱意化解战乱的仇怨
*
储藏保存了多种原生的样板
包纳上千个民族上千种语言
生活在轮回驿站认命的换乘
人神同一体宗教是九流共源
*
无私忘我的瑜伽苦行法修炼
或许真能够踩住地球的慢键
甘地非暴力学说不合作真理
随时恭候着将与新梵天结缘

             2023-2-17初稿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