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格律体新诗成果展暨《格律体新诗集萃》发布会在香城新都举行!
由中共成都市新都区委宣传部指导,新都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新都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新都区作家协会、四川省诗词协会格律体新诗创作研究会承办,重庆诗词学会格律体新诗研究院协办的“喜庆党的二十大 升庵故里传诗情”——成渝格律体新诗成果展及升庵故里采风创作活动于2022年10月29日在新都西南石油大学石油缘宾馆隆重举行。展出由著名诗歌理论家、西南大学吕进教授主编的成渝两地作家为主的格律体新诗集,包括由重庆格律体新诗研究院组稿推出的《当代格律体新诗集》和四川格律体新诗创作研究会组稿推出的《格律体新诗集萃》两套格律体新诗诗丛共15部作品,同时也是四川省诗词协会格律体新诗创作研究会推出的《格律体新诗集萃》诗丛首发会。来自四川、重庆、山西等地60余位诗学专家、学者、作家诗人出席了本次活动,并举行热烈的庆祝会!
29日上午,与会作家诗人首先观展的15部作品包括《当代格律体新诗集》包括王端诚《微斋十四行》石家远《云松集》陈建军《竹林集》周琪《海棠新月集》周思维《追梦路上》王民胜《为某个春天而写》6本诗集;《格律体新诗集萃》包括万龙生的《六行弦歌集》、龙光复的《鹤皋秋影》、余小曲《余音未了》、张先锋《一路向前》、郑泓《十四行诗集》、段永《脉络之间》、王世忠《林下听雨》、赵青山《向律而歌》、张静水的《南庭集》9本诗集。
这些作品题材广泛,或关乎亲情、友情、爱情、乡情,或关乎社会、家庭、生命、人生;或借物感怀,或借景抒情;或歌赞真善美,或鞭笞假恶丑;既有家国情怀,又有小我感慨;既有大视野,又有小角度;既有现实的风貌,又有历史的钩沉。是个人源于生活的真切感悟与体验,并试图通过个人的人生点滴留下美好的时代印记。
中共成都市新都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文静,新都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麻渝生,中共成都市新都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都区文联主席余麒,新都区文联副主席罗朝荣等领导到会祝贺!
庆祝会首先由余麒主席致欢迎辞!重庆格律体新诗研究院院长万龙生,四川格律体新诗创作研究会会长余小曲,分别就格律体新诗成果展两套诗丛作了介绍。随后对15位参展作者颁发了《格律体新诗创作成果奖》荣誉证书。
专家学者四川省行政学院教授、四川省诗词协会会长孙和平,四川省诗歌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常务会长徐建成,四川省诗歌学会副会长、成都市作协副主席王国平,四川省诗歌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作协副秘书长牛放先后发言表示祝贺与肯定。著名诗人杨牧做了精彩的诗学分享。
中共成都市新都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文静代表中共成都市新都区委、区政府热忱欢迎与会的领导、嘉宾,对成果展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与勉励;文部长指出,我们党刚刚召开了党的二十大,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自信自强的精神,彰显了昂扬向上的生气!新都历史文化厚重,新时代发展变化巨大,热情期待与会专家学者、作家诗人和全国的作家诗人们多到新都走走看看,采风创作,相信大家每一次来都会看到新的变化,欢迎大家把新都讲给世界,讲给未来!
与会的成渝等地社团、协会领导、作家诗人还有:杨然、彭志强、谭宁君、古春晓、冯国平、朱晓剑、廖兴友、蔓琳、李志能、白兰华、刘现斌、周树安、周抗、龙光复、张先锋、郑泓、段永、向东、张静水、苏勤、陈建军、李云飞、刘锡锋、周红萍、王红霞、李海庆、游宏、罗道贵、罗华章、李帝生、张晓芸、曾祥蓉、余秀英等。
29日下午,与会作家诗人乘车前往新都斑竹园镇马家社区,参观了升庵故里“杨氏宗祠”和“天府家风馆”。在杨氏宗祠得到了升庵后人杨德力先生的热情接待,真切感受如何传承和发扬升庵好家风。并在“天府家风馆”参观学习,领悟先辈们清正廉洁的优良家风家训。随后,与会作家诗人一行又前往艾芜故里新都清流镇,参观艾芜故居和艾芜博物馆,深切感受中国流浪文豪艾芜先生艰辛的文学历程与革命情怀,并感受到新都发展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
29日晚上,成渝两地“一会一院”作家诗人回到宾馆,举行了“成渝格律体新诗研讨会”。研讨会由四川省诗词协会格律体新诗研究会会长、新都区作协常务副主席余小曲主持。研讨会围绕中国新诗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展开交流,着重讨论中国格律体新诗的理论建设与创作实践,正确面对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今后尤其要加强格律体新诗“诗质”的建设,多出好作品,力创对大众、对社会有益的格律体新诗精品力作。并对“一会一院”今后的发展形成“做好自己”的三点意见。一是做好自己团队建设,扩大创作队伍,让更多的人从了解格律体新诗、认识格律体新诗到热爱格律体新诗、传播格律体新诗。二是做好自己交流活动,只有通过更多的交流,才能让更多人了解格律体新诗,并参与到格律体新诗的理论建设和创作实践中来。三是做好自己的“诗质”,只有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格律体新诗作品,才能使格律体新诗在未来诗歌“三足鼎立”中站稳脚跟。
与会诗人一致认为,由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先生等开创,经由著名诗人何其芳先生等倡导的格律体新诗是继承中华诗学优秀传统发展而来的中国当代新诗体,是传承中的发,是守正创新,有着充分的文化自信,我们有理由对格律体新诗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2022年10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