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雷 发表于 2016-3-1 20:44:47

(诗理)20160224自由诗西化后的苍白无力

(诗理)20160224自由诗西化后的苍白无力————读诗歌月刊,2016年第一期张琳的诗本期一共选用了他的十四首诗,每一首诗,“我”直接出现了,让人感觉作者在直接出来说话,指手画脚,只有第二首,用“自己”二字代替了“我”字,这是一句让人看到智慧的语言。为什么每一首诗里都会出现“我”字?非得让作者直接出来表达自我?是因为不懂诗!至少不懂得什么是诗意的语言,与诗意的表达,才导致自己不得不直接出来对生活进行陈述或指手画脚——直接表达思想感情,个人的情绪等等,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直白。这应该说是许多初学者和后来者的通病。纵观他的语言,完全是英语语言表达方式。英语本身就有缺陷,因而它不可能全面,完整地表达诗意,它本身不具有形象性,所以,只能直接地表达,如洋人直接坦白的个性的一样,它会误导读者,特别是初学者,把不具有诗情画意的语言,误认为是诗歌的语言。英语的缺陷显而易见,英语本身,只是一种符号,没有意义,也没有内涵;他不可能像,汉语,可以写成七律,绝句,更谈不上,节奏,韵律,对账,就更谈不上平仄,它本身就不是一种适合写诗的语言,所以,写西化自由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思想情感的袒露。与汉诗追求的意境——回味的余地,风马牛不相及。有人不敢批评刊物上的作品,不敢提出不同意见,主要是怕得罪人,真怕编者一怒之下就把自己的稿子扔进了废纸篓——其实这是正常的,但也不必小看编者:是鸡肠狗肚,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以作品好坏为标准,不看人的地位和穷富.,退一万步,不登你的作品,也并不意味着你的作品就不好,也许是最好,想想被禁的《红楼梦》也许就会心安理得,明白了一个道理:大凡好诗好作品,一开始往往都是被禁的,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要能读懂文学,并都富有历史远见的。其实,写诗是很精密,又很智慧的事情,有人却把他平庸化苍白化,是无知和懒的表现,是对诗歌的亵渎,所以有人把“中国的新诗”,写成了“中国的西诗”。 这才是中国诗歌的悲哀,也是中国新诗的悲哀。其实,真正的西方自由诗,是十分注重形象和意境的,据说,庞德的代表作诗集,一共有8首诗,其中有6首是翻译的中国的唐诗。由此可见,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境,代表了诗歌的本质。没有这种意境或意象,诗和其他文体,就没有了区别,也就没有了诗歌。诗刊要有自己的特点,也要百花齐放,否则只能迎合自己的口味了而不是读者的口味了,这样的刊物生存显然要困难得多。在这里是实话实说直言直说,不要误以为批评者就是反对者,就是不友好的,而是恰恰相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理)20160224自由诗西化后的苍白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