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16 22:58:53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17 12:47:48
大刀李征
发表于 2011-10-17 21:17:46
古典诗歌引入平仄律之后,长短句的宋词和元曲主要以抑扬起伏的旋律美取胜,而顿挫节奏就不那么重要了,只有它们才摆脱了对于对偶和重言复唱的过分依赖。其实,新诗若引入简单易行的平仄律,其创作的自由度将比音节诗体更大。我相信未来声调迟早会被引进新诗格律的。
-------------------平仄是新诗里的老虎,在格律体新诗没有被更多人接受之前,探讨可以,不宜提倡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18 10:19:42
祗保祥
发表于 2011-10-18 19:03:22
非常赞赏孙老师的探索精神和高深造诣。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18 21:32:06
曲径通幽
发表于 2011-10-18 21:41:20
学习欣赏理论,对孙老师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致谢!:handshake
祗保祥
发表于 2011-10-18 22:27:20
有两个小问题想请教孙老师。(1)怎么理解宋词中由上下两阕组成的词牌?(2)将旋律美引进格律体新诗,讲究的是语调(或称句调),而不是字调。这样理解对吗?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19 06:28:03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19 06:29:10
祗保祥
发表于 2011-10-19 11:25:55
(1)古体诗诸如绝句律诗词曲,是讲究平仄的。格律体新诗则应不然。
(2)格律体新诗狭义的旋律美,是语调曲线。
(3)格律体新诗广义的旋律美,是语调线、节奏型、韵式组成的统一体。
这是我的理解。
祗保祥
发表于 2011-10-19 11:35:19
关于宋词,我想说的是:下阕对于上阕来说,是对偶,是复唱,是您所讲的对位对称,从而形成了它的顿挫美。这样理解对吗?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19 11:46:04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19 11:50:24
祗保祥
发表于 2011-10-19 12:09:56
换句话说,下阕对于上阕是节奏上的复沓。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19 13:06:16
祗保祥
发表于 2011-10-19 18:41:54
回顾本人写作新诗的路子,较为注意较为努力的方面有以下若干。(在孙老师的鼓励下,班门弄斧一回)
(1)分行分段,每行2至9字,每段4或5行。(2)各段齐行,行不齐言。(3)两段一组,后段复沓前段。(4)相邻两组,段行虽齐,行言必变。(5)段末押韵。
我的感觉是:段内的行不齐言,和段间的行言必变,有利于作者自由地抒情达意。而各段齐行、段末押韵、后段复沓前段(如同宋词的上下两阕),则可以实现孙老师倡导的旋律美。这里的旋律美是广义的。因为后段复沓前段时,既有行数和字数的,也有句法和语调的。
以上敬请孙老师指教。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20 09:56:47
祗保祥
发表于 2011-10-20 10:17:54
老师说的是,谢谢指点。
孙逐明
发表于 2011-10-21 17:39:47
孙逐明
发表于 2012-3-16 22:38:18
孙逐明
发表于 2012-3-17 11:36:2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