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诗酒豪情蓬山远 浮生悲剧春梦哀
死水吧 -------------------------------------------------------------------------------- 一
话说现代学者叶公超,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北京大学、暨南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时,汲引提拔了包括钱钟书、杨联隆、常风、季羡林、李赋宁、卞之琳、梁遇春、吴世昌、杨绛、废名、穆旦、赵萝威、许国璋、曹葆华、许渊冲等诸多后世声名卓著的学人。他早年只是谈诗论文,纯粹学人本色,后因受保护国宝毛公鼎而被日本宪兵逮捕关押折磨之刺激,决然离开文教界,投身于外交抗日的漩流,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文人从政的典型。回顾他的一生:少年经历五四运动波澜的初步洗礼;青年留学英美接受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熏陶;回国在“水木清华地,文章新月篇”所构筑的象牙塔中优游问学、编辑刊物;日寇侵华后西迁南渡,颠沛辗转于大后方;而后“教授从政”,直至位居国民政府“外长” ;最终不见容于国民党政权,在台湾孤岛上郁郁而逝。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一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到在战火中书生从政,他“在政治舞台上空热闹一场” ,直至像困兽一样在寂寞中逝去。叶公超的一生,总让人感觉到这宛如风雨苍黄之中传唱的一曲自由主义者的苍凉悲歌。
二
叶公超,广东番禺人,名崇智,字公超,英文名乔治叶(George Yeh)。叶公超父亲叶道绳清末时任江西九江知府,叶公超于1904年10月20日出生于九江,4岁丧母,父亦早逝,依叔父叶恭绰长大。叔父视他如同己出,精心抚育教诲。叶公超5岁时,叔父为他延聘教师,习画写字,修读经史,间学英文,13岁考入天津南开中学。“五四运动”时,叶公超参加了著名的“南开救国十人团”。1920年至1926年,叶公超辗转游学于美国、英国、法国,获美国爱默思特大学文学学士学位、英国剑桥大学文艺心理学硕士学位,成了著名诗人弗洛斯特(Robert Frost)的学生,并出版了英文诗集《poems》。1926年,叶公超回国,先后任教北京大学、暨南大学、中国公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同时考入外交部任翻译,与陈西滢、徐志摩、林语堂、温源宁、吴宓、朱自清、闻一多、浦江清等或同事或朋友,培养了钱钟书、季羡林、卞之琳、杨联升、常风、辛笛等学生。1927年,叶公超在北京与胡适、梁实秋等创办《新月》,形成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新月”派。1941年,叶公超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驻马来亚专员,1942年任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驻伦敦办事处处长,1947年任国民政府外交部参事兼欧洲司司长,1949年5月任外交部部长。到台湾后,叶公超1950年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1952年9月至1957年8月,任出席联合国第五、七、九、十一、十二届大会首席会议代表;1952年4月代表中华民国与日本签订《中日和平条约》;1955年2月任互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中华民国全权代表。
1958年8月,叶公超任中华民国“驻美国全权大使”。赴任前,蒋介石在桃园角板山宾馆专门召见了他。蒋介石殷殷致意,耳提面命,握谈良久。叶公超辞出时,蒋介石亲送至宾馆门口台阶,目送叶公超登车离去,仍挥手致意。蒋介石很少送部属出门,此番依依之情,足见蒋介石在“民国”艰难之际对叶公超的信任与托付。
叶公超文人从政,却始终没完成从文人向政客的角色转换,他身上一直保持着知识分子的清高自负、狂狷耿介和对真理的执着。在政坛打拼多年,他做了不少令知识界称道却被政界忌讳的事,终于导致他的政治生命在如日中天时突然中止。
曹文彦时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馆文化参事,即是叶公超的部下,更是推心置腹的朋友。1961年4月8日,曹文彦突然给蒋介石写了一封密信,告发叶公超的诸多罪状,大致如下:
一、叶公超多次在私人场合揭蒋介石老底,大谈蒋介石青年时代在上海炒股失败和在广州嫖妓等事。获悉陈立夫在写回忆录,叶公超还专门提醒陈立夫把蒋介石的这些丑事写出来。这件事可找陈立夫核实。
二、在大使馆宴客等正规场合,叶公超多次模仿蒋介石宁波口音讲话神情,故意夸张作滑稽表演,惹得宾客哄堂大笑,有损领袖威仪。
三、叶公超在美国报纸发表文章驳斥“台独”言论,竟别有用心地带出一句“我虽非全心拥护岛上蒋介石政府”。现有报纸为证。
四、叶公超曾用英语说:“in America no one wholeheart-edly support the government,chang kai shek is nobody----a dog!”(“在美国,没有人全心拥护这政府,蒋介石是什么东西----一条狗!”)此事可找大使馆文化参事处处长颜挈核实。
五、叶公超常在办公室大声辱骂“国民党是臭的”,并有“深鄙其为人”等语。此事可找华侨郭鸿声核实。
六、叶公超每天工作仅4小时,经常在使馆内聚赌,放浪形骸,有违蒋介石勤于政务、严谨生活之大忌。
蒋介石反复研读密报,在字句旁边详加圈点眉批。他不敢轻判举报事情的真假,若果然是真,则叶公超此人太坏了,于公于私都是不能容忍的。蒋介石隐忍愤怒,压抑不发,只是暗中派人调查核实。
1961年,外蒙古申请加入联合国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蒋介石唯恐美国同意外蒙入联,趁机制造“两个中国”,故而坚决反对,声称将动用中华民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阻截外蒙于联合国门外。美国此时欲协助毛里塔尼亚等7个非洲国家进入联合国,以壮大亲美集团声势。苏联借机讨价还价,提出:如果美国和中国不阻止外蒙入联,则苏联也不会动用否决权阻拦7个亲美非洲国家入联。美国与苏联谈好条件后,转而向台北施压,美国国务卿腊斯克紧急约见叶公超,很不客气地说:“请据实转达贵总统,如拒与美国合作,仍坚持否决外蒙,致使非洲7国无法入联,则美国将认中华民国政府为不信赖的盟友,为不友善和忘恩负义的伙伴,则美国今后对贵国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亦不再予以重视。”蒋介石遭当头棒喝,无可奈何,只得再与美国谈判,以放弃否决外蒙入联,换取美国不提出“两个中国”方案。就在蒋介石让步的事还是秘密时,外界已是谣言满天飞了。蒋介石认定又是叶公超泄密,10月8日上午11时,蒋介石从台北给叶公超发了一封代号“酉齐”的密电,说:“华盛顿叶大使:(密)自外传我对外蒙有放弃否决消息后,人心惶惑,舆论激昂,而且党政内部顿增忧虑,兄等在外恐未必了解此事影响如此之钜。故我一再切嘱诸兄,言行必须特别审慎!……”并连发两道密电,令叶公超回台述职。叶公超以为述职三五天便可回美返任,不料回到台北后,蒋介石根本不见他,让叶公超在博爱宾馆坐了16天冷板凳,蒋介石才亲自写条子给陈诚,大意:“令叶公超自动辞职,并随附曹文彦之报告。”
1961年10月20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华盛顿发表声明,宣称美国强烈反对中共参加联合国或联合国所属的任何机构,强调“中华民国政府合法地在联合国中代表中国”,美国一直认为“中华民国”是唯一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且一直全力支持“中华民国”在联合国内的地位与所有权利。21日,国民党中常会决定:对外蒙古加入联合国“采弹性政策,放弃使用否决权”。
卸任后,叶公超悒悒寡欢,自况“怒画竹,喜写兰”,以文艺创作自娱。1962年秋,叶公超任故宫、中央两博物院常务理事。1965年12月任国立故宫博物院管委会常委。1978年聘为“总统府”资政。1981年11月20日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终年77岁。著有《介绍中国》、《中国古代文化生活》、《英国文学中之社会原动力》、《叶公超散文集》等。
叶公超是可与胡适比肩的文化才子,他步入政坛决不仅仅是迷恋权势和由此带来的利益、享受,多少也有凭借一己之力改造社会的心愿。然而,这种选择不仅中止了他在专业领域发展的可能性,并且在一个政治生活从未正常化的政府中工作,既无完善的制度作为规范的保证,也缺乏民主的风气,就注定了他日后被遗弃的命运。叶公超晚年一直生活在抑郁中无法解脱,也是因为缺乏从政者所应有的承受失败的心态使然。赋闲之后的叶公超曾到台大和台师大兼任教授,台下听者如云,他于是感慨:“还是文人最自由啊!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有人问:“假如生命可以重新来过,你打算如何?”叶公超不假思索答:“我再也不做同样的事!”
叶公超弃文从政,使中国失去了一名文化大师,却多了一个碌碌无为的庸官,怎不令人惋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