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淡 于 2011-6-25 12:20 编辑
沙场点兵 发表于 2011-6-15 17:48
刚开始写格律体新诗其实感觉都一样的,就是有些碍手碍脚的感觉,只要你先按感觉就像你上面的诗一样写好 ...
刚开始写格律体新诗其实感觉都一样的,就是有些碍手碍脚的感觉,只要你先按感觉就像你上面的诗一样写好了后,再按照格律规范作适当的调整和推敲,诗都是越推敲越精致,越能成精品载入史册!继续努力吧,相信很快就能见到你的规范的、优美的诗篇!
----------------------------------------------------------
对于“规范”并不认同。——格律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
对于作者来说,诗意是写(字义通“泻”)出来的,不是作出来的,写出来的诗需要适当的调整和推敲,没错,但也没必要硬按某种格式套出个规整的样子来。老杜是格律鼻祖,生平作诗万余首,但被人传诵的也不过数十首而已;太白常有出格之举,他的诗反倒令人爱不释手。
但太自由了,就显得散乱了。诗者的思维虽然与众不同,跳跃性大,但也不能失了平常人的逻辑,多少应有迹可寻,有路可循。诗者如不能考虑读者的感受,一味倾泻自我的情绪,读者自然也不会对诗者有什么好感。
格律论,是锤炼诗句很好的方法论,其最大的功用就是能够删去多余的枝蔓杂叶,将诗者倾泻而出的汹汹诗句进行沉淀和过滤,使之趋向精致和唯美。不过,作为一名读诗20多年的老读者,我认为大可不必将格律化看成是诗的终极目标。常常看到有些诗者为了追求音律和形体的整齐和规范,将本来一首很好的自由诗或添油加醋,或削足适履,改得让人不忍卒读,真是非常可惜!
目前现代诗的作者,似乎不怎么研究古代诗论,而是对西方的诗歌理论比较推崇,好像现代诗就理所当然地应与古诗格格不入,反其道而行之。但有一点非常有必要提醒一下:中国的现代诗,首先是汉语诗,这是无法割弃的基因,不论用多么新奇或者古怪的句法(有些自由诗的句法明显看得出不是中国人的),最终必须落实在汉语这个载体之上,必须要用汉语的思维来表达思想,而且所面对的读者群体必然是汉语人群。——当然,这些新奇和古怪的句子可以繁荣和丰富汉语,但那是一件非常久远的工程。
——读诗二十年,发现有一个词误导了不止一代人,最初我听到这个词,首先是无比敬仰,后来慢慢的发现,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都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这个词就是——张力。
张力,这个物理学的名词被移植到诗评中来后,成了吓唬人的工具,因而被人们评为“有张力的作品”或说某诗“张力极大”时,这样的诗就成了不容质疑的品种,尽管你对它并不喜欢。
汉语的现代诗,不能信马由缰地一味自由,必须从诗者的内心中长出一条传统的缰绳来控制它的行为,我并不赞同“戴着镣铐跳舞”,但也不赞同把疯跑当成跳舞。
|